第125章 254(1/2)

好书推荐:

在当时,医生属于贱籍,和江湖骗子,咳,江湖术士的地位等同。</p>

李时珍的父亲是太医院吏目,虽然职位低微,但好歹也是个有品级的官。</p>

祖上三代都是行医的,李时珍很可能是医户。</p>

元朝时期,不但将人分成了四等,还将人的职业规定了户籍,为户计制度,一旦确定职业就是世代承袭,不能随意变更。</p>

李时珍的父亲生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年龄差距应该是有些大。</p>

医户,每代至少要有一个学医。</p>

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对行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父亲不想他再从事贱籍,要让他考科举。可见李时珍的兄长要比他大的多,大到李时珍对医学产生兴趣之前,李时珍的父亲就迫于规定,让长子学医了。】</p>

明世宗朱厚熜对李时珍没有印象,别说李时珍了,对在太医院任职的李时珍的父亲也没有半点印象。</p>

既然李时珍上了天幕盘点,可以把人召进太医院。</p>

太医院内,李时珍的父亲摇头:这倒不是,而是向来都是由长子继承家业,而不是看谁对医学有兴趣。</p>

不过倒是没想到李时珍读书不行,学医倒是出名了。</p>

【据说李时珍十四岁考中秀才,可以说是非常出色了。有人头发花白还只是童生。</p>

作者菌在博物馆看到过古代的科举试题。嗯,连题目都看不懂。状元的卷子可以说是标准答案了,上面可圈可点的地方有很多,精彩的地方都被考官圈出来了,也看不懂……</p>

大概是不习惯看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吧,感觉读起来要断气了,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完整地读过四书五经,不知道该在哪里断句,也就不解其意。】</p>

各朝各代的君臣们好奇几百上千年之前的学子学些什么?不学四书五经,专门背别人作的诗?不学如何作诗,光背诗有什么用?欺世盗名?</p>

宋神宗赵顼很好奇后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法。</p>

王安石一整个震惊了,继后世之人不学作诗之后,得知后世之人连四书五经都不学了。</p>

【不过呢,科举这条路很难,历朝历代的状元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也就是说,古代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人,即便官至丞相,当初都没能考上状元。</p>

李时珍乡试屡次不中,也就放弃了,专心学医。】</p>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551年,李时珍治好了某个王爷的儿子,医名远扬,几年后被推荐入太医院。</p>

李时珍在太医院干了几年,便辞官归乡,在家乡开了间东璧堂,坐堂行医。】</p>

【仅仅只是这样的履历,李时珍还不足以出名,让几百年后的人家喻户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