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击鼓一百出者无罪不出者斩(2/2)

刚开始,她是请护卫她的军士小头领万霖教她,吕布知道后,非说万霖骑术一般,不能为人师。</p>

谁能为人师呢?</p>

他自己。</p>

帮张祯挑选了一匹温顺的小母马,说这马适合练骑术,等她学会了,再给她一匹好的。</p>

张祯懂,这就是教练车,不,教练马。</p>

吕布先不让她上马,而是讲解马的习性,又说,“马不是普通的牲畜,它有灵性,聪明、忠诚,要想驭马,就得学会与马相处,将马当成你的伙伴。”</p>

骑术方面,吕布算是上权威人士。</p>

张祯承认他说得对。</p>

这是一个真正的爱马之人。</p>

他驾驭赤兔马的时候,给她一种人马合一的感觉。</p>

赤兔马仿佛不是一个单独的坐骑,而是他身体的延伸。</p>

理论知识讲完,吕布才扶她上马,道,“挺直身子,略微前倾,目视前方,不要慌张。放松,找到它的韵律,跟它一起律动。”</p>

张祯在他的帮助下试了几次,总算找到点感觉。</p>

策马奔腾还做不到,平平稳稳地行进倒是可以,小跑也勉强可行。</p>

她觉得自己学得很快,吕布也夸她聪慧大胆。</p>

张祯谦虚地道,“是大将军教得好。”</p>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时代已经有了马鞍马镫,减轻了驭马的难度。</p>

不过,马镫虽有,却是挂在马腹左侧的三角形单蹬,并非后世常见的双马镫。</p>

为何如此?</p>

不是因为冶炼技术不发达,铁器、青铜器产出量低,纯粹是因为单蹬的发明仅仅是为了辅助上马。</p>

要到东晋十六国时期,才有人顺理成章地发现,马镫也能为骑兵提供稳定性,因而才有了双马蹬。</p>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存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演化的过程。</p>

张祯觉得这个过程可以缩短,遂对吕布提了建议。</p>

吕布嗤之以鼻,“需要两脚固定才能骑稳马?那也配叫骑兵?”</p>

张祯笑道:“大将军骑术精湛,自然不需要。但军中勇士都有将军这般骑术么?”</p>

吕布想了想,决定回去试一试。</p>

小道姑说得对,像他这样的人不多。</p>

况且,双脚被固定在马上,就意味着不用费力控马,双手就有了更多的力气。</p>

打起仗来会更痛快。</p>

张祯趁势问起他当年学骑马用了多久,吕布轻描淡写地道,“这玩意儿还要学?”</p>

张祯:......可恶,这波被他装到了!</p>

第34章 击鼓一百,出者无罪,不出者斩</p>

这一日,郿坞终于到了。</p>

吕布列阵坞前,铜围铁马,甲胄森严。</p>

前面一排骑兵扛着飘扬的战旗,旗有三种,一种书“汉”,一种书“大将军吕”,一种书“奉旨讨逆”,字形都很硕大,远远的就能辨认出。</p>

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