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击鼓一百出者无罪不出者斩(1/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p>

此情此景,令张祯不由得想起辛弃疾这首传世之作。</p>

若不是见识过真正的军营,辛弃疾写不出这些生动具体、大气磅礴的词句。</p>

现在她也见识过了,也许未来某一天,她也能写出优美的诗篇。</p>

“浮云道长,大将军有请!”</p>

吕布的一名亲随跑来传话。</p>

张祯中断思绪,“来了!”</p>

中军大帐与小帐篷自然不同,更高更大,也更宽阔。</p>

目测能容下百人,和小型宫殿也差不多了。</p>

居然还有四扇屏风,隔出内室与前厅。</p>

前厅里,正中摆着吕布惯用的桌案,他就坐在桌案后,随意翻看书册。</p>

张祯不放过任何一个夸奖的机会,“大将军真是勤奋,行军途中也手不释卷!”</p>

吕布:“你可知本将看的是什么书?”</p>

张祯心说我只知道关云长夜读春秋,你爱看什么,书上可没写。</p>

“不知。”</p>

吕布笑道,“诗经。”</p>

张祯暗道你还挺浪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p>

吕布:“孔子此言极是。”</p>

张祯:“贫道还以为,大将军更喜读兵书。”</p>

吕布放下诗经,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书上学不来。”</p>

张祯:“大将军高见!”</p>

吕布大笑,“不知道了罢?这是孙子说的,哈哈!”</p>

张祯:“......贫道孤陋寡闻。”</p>

这年头,拍马屁也需要足够的学识。</p>

同时暗暗纳闷,吕布的文学素养竟然还不低。</p>

吕布又道:“你不惯行军,可还好?”</p>

张祯:“谢大将军关怀,贫道无恙。”</p>

吕布找她,并没什么大事,闲聊加吃饭而已。</p>

渐渐的天黑了,军营里四处点起火把,与头顶星空交相辉映,又是另一番壮阔景象。</p>

辞别吕布回到自己的小帐篷,张祯还担心失眠,谁知一沾枕头就睡着了,梦里也是旌旗林立,战马嘶嘶。</p>

——</p>

郿坞之所以叫郿坞,是因为建于郿县,那是董卓的封地。</p>

离长安二百五十里,不急行军的情况下,步兵日常行军约四十里。</p>

也就是说,从长安到郿坞需要六、七天时间。</p>

张祯和半夏慢慢习惯了马车颠覆的节奏,半夏甚至还能在马车上做绣活。</p>

每天傍晚扎营后,张祯利用天黑前的这段时间学骑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