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都城的流言孔家的恐慌(2/2)

\&ot;方指挥,难道这些大明的友邦在学到火焰技艺后,也会反噬大明吗?\&ot;

\&ot;正是,这样的日子或许会到来!殿下,这些国度的智者比草原上的野蛮人更为精明!\&ot;方进语气夸张地继续说道。

即便夸大其词,对大明又有何损失?

朱标也明白方进有些过于悲观,实际上真正威胁大明的唯有倭国,当然高丽人偶尔也会制造些麻烦。

但他有意附和,接着说:\&ot;诚然,当刀剑主宰的时代,中原帝国的最大威胁来自北方草原。但如今时局已变,火器在战争中的威力日益彰显,大明的最大威胁自北转向南也不无可能。\&ot;

\&ot;殿下,不仅是大明周边的国度,还有那些更遥远的地方,如天竺、天方,甚至遥远的西方欧罗巴大陆。\&ot;方进一脸严峻地警告道,\&ot;有一天,他们跨越重洋侵袭大明,也是可能之事!\&ot;

朱标轻拍掌心,回应:\&ot;方指挥或许过于担忧,但常言道,居安思危乃是人之常情,国家亦然。\&ot;

然而,刘伯温此刻郁闷得无法言语。

照这么说,海外任何一个国家都将威胁到大明?

你能再离谱点吗?

东莞伯,你不过是渴望日日率军征战,以满足你那扭曲的欲望。

可悲的是,刘伯温发现太子殿下竟对方进的荒诞言论深信不疑。

\&ot;殿下,国家虽大,好战必亡!\&ot;刘伯温不再与方进这类好战分子争辩,转而劝诫朱标,\&ot;大明只需明君在位,群臣同心为国,这些异邦蛮族不足畏惧!\&ot;

朱标心中暗自叹息,这话听起来简单,实则实现起来根本不可能。朝廷中的勾心斗角本就残酷,君臣之间永不可能同心,若满朝文武皆能团结一致,恐怕皇帝就得坐立不安了

\&ot;博温大师所言甚是,然而东莞伯的论点亦有其依据,孤自当审慎权衡。\&ot;朱标赞扬了二人一番。

短暂的沉默后,朱标回归正题:\&ot;东莞伯,北方孔氏家族之事就由你筹谋安排。博温大师,你去负责接待南方孔氏一族。\&ot;

刘伯温心中无奈,只得恭敬领命。实则以他的立场,对北方孔氏的傲慢行径并不欣赏。

身为一位大贤者,对他而言,无论是南方孔氏还是北方孔氏,只要能延续圣人的传承,别无二致。既然王朝更替,孔氏的财富也该重新分配了。

两人相继离开后,朱标神色一沉,步出大殿,步入一座静谧的亭子坐下,微闭双眸,仿佛在休憩。

片刻后,毛骧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朱标的身后。

\&ot;微臣参见殿下。\&ot;

\&ot;毛将军,那位北元皇孙是否已离开藏匿之地?\&ot;朱标询问。

\&ot;禀殿下,前线情报显示,他应该已离开大同,踏入草原了。\&ot;毛骧如实回应。

朱标的手指轻叩石桌,缓缓说道:\&ot;通知西疆的异域人士,向也速迭儿传达消息,是否采取行动,全凭他的意志决定。\&ot;

他说的异域人士,实际上是从小就入宫为宦的异族人,被彻底洗脑,现在他们假扮商人,在山西一带活动。

朱标借口“走私通敌”,借山西的大迁徙,将众多晋商驱赶出境,给予这些异族商人足够的发展空间。然而,这些异族商人身为宦官,无法繁衍后代,唯独热爱财富。

朝廷提供他们贸易所需的货物,而贩卖所得的金银又会抽取一部分赏赐给他们,这些异族宦官甘愿成为朝廷的隐蔽工具。

\&ot;他会行动的,只要有机会,他必定不会错过!\&ot;毛骧肯定地说,\&ot;忽必烈一脉与阿里不哥一脉之间如同水火不容,他们恨不得彼此灭族。\&ot;

朱标微微点头,回应:\&ot;很好,让禁卫军都尉府的人向那位北元皇孙脱古思帖木儿传递消息,就说也速迭儿那里有人企图中途拦截。\&ot;

此举,可谓是一石二鸟。

\&ot;微臣领命!\&ot;毛骧低头施礼。

眼前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太子,其谋略甚至超越了殿下。他表面上与北元皇孙称兄道弟,转身却毫不犹豫地出卖他。

\&ot;此事务必谨慎进行,不能留下任何线索!我相信你们禁卫军都尉府的人能够做到。\&ot;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

\&ot;殿下请放心,微臣定会顺利完成任务!\&ot;毛骧坚定地保证。

毛骧退下后,身影迅速从朱标的视线中消失。此人来无影去无踪,确是从事密探工作的高手。

数日后,山东曲阜的百姓纷纷涌入京城,控诉孔家的暴行。起初只有零星几人,随后人数激增,声势浩大,不论男女老少,纷纷参与其中

据传说,那个长久以来以凶悍领主身份统治着曲阜之地的孔家,于各处隘口设立重重迷障,由侍卫严密看守,严禁乡民踏入通往王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