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奏笙歌同道皆友(2/2)
我如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只落得泪万行,愁千伏!我那妃子呵,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
朱载坖唱完后,问道:“若以昆山腔唱,不是更得其意乎?”
汪道昆、谭纶说道:“殿下之才,远胜于王太仓矣!”
朱载坖笑道:“王凤洲词章才子,科第名家,文名动于三吴,诗才冠绝京华,孤岂能与其相比。不过是一时游戏之作罢了。”
谭纶说道:“殿下这应该是另一折戏了吧?”
朱载坖笑着说道:“谭大人慧眼,确实另一折戏。”
汪道昆说道:“说起昆山腔,下官倒真认得一人,原刑部督捕郎中魏良辅,就极善昆山腔,他的家班,应该会昆山腔,可惜已经外放山东布政使,不在京师了。”
朱载坖心里一惊,魏良辅可是昆曲鼻祖,号称曲圣,正是他改良昆山腔,要求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讲究转喉押调、字正腔圆,唱出了曲情理趣,细腻得宛如苏州巧匠用木贼草蘸水研磨红木家具一样的水磨腔,才成就了后来的昆曲。
朱载坖当即说道:“不若将此折寄于魏良辅,请他品题。”
汪道昆交游极广,与他们都有所交际,这些事情就由汪道昆来办即可。三人在花园里闲谈,朱载坖问道:“子理兄从南京而来,可是有公务?”
谭纶苦笑着说道:“确是如此,下官本在南京兵部武库司,蒙聂本兵和杨少司马(兵部侍郎别称)举荐,欲任下官为浙江台州知府兼海道副使,因如今倭寇猖獗,故而陛下也甚为关心此事,故而召下官陛见。”
朱载坖笑着说道:“以子理兄大才,守牧一方,重挫倭寇,并非难事。”朱载坖对谭纶极有信心,开玩笑能与戚继光并称的人物,岂是等闲,谭纶任台州知府,正合其才也,聂豹、杨博倒是有识人之明。
但是谭纶好像并没有这么乐观,他说道:“下官谢过殿下吉言了!只是倭寇如今猖獗,官军乏力,恐不易胜矣。”
说起此事,同在兵部任职的汪道昆也是无奈道:“倭寇轻狡,官军又往往迟钝,每每为贼所乘,深可恨也!东南卫所不下十万之兵,俞大猷、汤克宽、卢镗等号称名将,可是虽然斩获,不能禁绝倭寇,空耗国帑。”
对于东南官军的无能,三人都是长叹一声,朱载坖说道:“看来子理兄到台州去,恐怕还得招募乡勇,保卫本乡本土,说不定比之官军更有用。”
谭纶也只能点点头,眼看到了饭点,朱载坖就留二人一起在王府用饭,席间详细询问了一下东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