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入山寻人(1/2)
这李先生也不管父母如何吃惊,拿起家中的藏书便开始一一阅览,书翻页的速度就如一缕微风吹过,书页之间哗啦啦的翻动声煞是好听,但也让人目瞪口呆。
这李先生一个时辰之内,读遍了家中所有诗词和历史方面的典籍,任凭他父母如何抽测,都是张口能诵,还能附带自己的见解。
于是,李先生还真没去上学了,就窝在家中读书,后来据说光是李先生购进的书籍,就压塌了数辆马车。
但李先生除了读书,也并无其他特长,偏生他还不爱给达官贵人讲学,就爱待在家乡,给镇子里的后辈们讲学,你想学,可以,交了钱坐进房来,有问必答,若是付不起学费,也行,蹲在门外听,能懂多少算多少。
于是,李先生家里的财产也是日益薄弱,终于是不够他如之前那样购买书籍。如今的李先生,也就是只能靠着镇中学堂的收入,过几个月买上一本,细细评读。
但是这李先生,虽说外面看起来待人平常,但实则骨子里也有一点傲气,对于那些读书背书半天理不清要点的学生,虽说也会尽心尽力地解答疑惑,但终究是有些不耐。
但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他唯独对一个孩子另眼相待,那便是一个一直缩在学堂门口躲着旁听的孩童。
他初时见到这孩童,扫过了一眼便没有过多在意,像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想来他这儿旁听点知识,若无他的指导,怕是过不了十几日便会因课程差距拉大而自行放弃离开。
只不过,一堂课过去,学堂里的学生个个眉头紧皱,冥思苦想,他不耐之余视线一扫,却看见那个旁听的孩童竟听得津津有味,还一脸恍然大悟的欣喜。
难不成他竟听懂了?李先生有些不相信。不是他瞧不起那孩童的资质,实在是他清楚自己的实力,他熟读经书数十载,各个地方感悟皆是深刻通透,若无极为灵光的资质,绝不可能与他的感悟在第一时间便达成一致。
于是,李先生假装不经意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只有三个字:“山下树”,但是除非对他之前的讲学都已理解完全,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想出答案。
他余光轻瞟了一下那个门口旁听的孩童,果不其然,只见他眉头也是紧紧皱起,思索不通。
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李先生颇感失望,就准备收回目光,谁知道,就在他目光即将收回的那一刻,就见那孩童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嘴唇微动,小声地,欣喜地说了几个字。
那孩童嘴唇微动的瞬间,李先生便紧紧盯住那孩童的唇语,不复杂,很简单,也只有三个字,李先生片刻便看懂了去。
“山下树”
李先生心中一震,竟是真的是个读书的良才美玉?!
虽然爱才,但规矩不能乱,说旁听便是旁听,不能入室听讲。但从此以后,李先生暗自对那孩童上了心,他也知晓了那孩童每日有大半天的时间要去山岭中砍柴换得生活所需,便故意放缓了讲课的过程,特意在那孩童有了机会来此旁听时,刚好步入课程复习的环节。
就这样,虽然每天要花费大半时间劳作,可是那孩童的课程倒是一点都没有落下,这让李先生也是松了一口气。
而更松了一件口气的,自然是那些学堂中正式入学的孩子,他们欣喜地发现,那讲课以晦涩迅速著称的李先生,不知为何竟习惯了缓慢的教学进度,这让他们终于有了适应的机会。
而在今日,被一场响彻天地的惊雷扰乱了教学思绪的李先生,也是发现空旷的门口少了一个瘦小灵动的身影,这让他思绪不宁。
在他印象中,那个孩子从未缺过一节课,但今日莫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竟整天都不见人影?李先生也是失去了大半讲学的心思,匆匆忙忙布置了作业,便收拾好东西往小镇中赶去。
他清楚,这个时间点那孩子必定是会在王记劲面肉包铺的门口守着,估摸着吃完包子也还会在包子铺门口流连忘返一阵,便加快了步子,想去找那卖包子的王胖子打听打听。
当他刚看到王胖子式,那胖子隔着老远就向他打招呼,邀请他过去一叙,让他隐隐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在铺子中坐下,也无茶水,那王胖子性子急,开口便是一句:“李先生,今日那旁听的小娃娃,有没有按时去上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