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秦家秘传(1/2)

史家史论之言!

隋唐关陇之论!

秦业也是从同僚那里听来的。

论来,自己对于钟儿的事情关注还真不多,却也不是自己不关注,实在是手上的事情不少。

而且,钟儿现在宁国府,有可儿给于照顾,自己是完全放心的。

史论?

钟儿小小年纪能够知道什么史论?近年来,自己请人为他授教,所教导的也都是一些四书五经。

史书?

几乎没有。

倒是家里有一些史书,难道是钟儿自己看的。

上皇?

上皇觉得钟儿的史论很新颖?很新奇?

秦业心中没底,汉朝岁月,史家司马迁为了写就《史记》不知道耗费多少工夫和心血。

如今的二十四史中,大都是一个个朝代有名的大儒汇聚一处,一起编撰的。

而后给于史家之论。

钟儿……多大年纪?

史论!

而且,钟儿还想要自己整理?

自觉要不得。

退一万步,就算钟儿整理的很好,很出色,之后呢?

固然可以扬名,却也会引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今钟儿得上皇、恭亲王欣赏,既然有这等粗略的史论,完全可以大家一块研究的。

为官做人数十年,秦业还是有些心得的,看向钟儿,给出自己的建言,只会有好处!

就算接下来整理出来的史论不咋地,也不会有损太多。

“爹之意!”

“有可能文人相轻?”

秦钟品茶的动作一滞,老爹此言……自己还是可以理解的,老爹所言好处……大体自己也能够……理解出来。

似乎有些道理。

思绪运转,又念及一些事情,不由神色微动,看向老爹,老爹是担心那些事情。

“文人相轻!”

“钟儿,你能够虑到这一点,为父欣慰。”

“大体如此。”

“你现在还小,已经位列一等男爵,已经是常人不可思得的了。”

“身上还有医术之道!”

“史家史论,固然不错,却于科举无太大作用。”

“日后,你科举有成,再行细细探究也不晚,那个时候,探究史论才会有益于你的名气。”

“文人士林,等你考中秀才之后,就会缓缓接触的。”

“那些人看似不存在,却又存在大周朝野内外。”

“宁国府的世交北静王虽说是弱冠,可是论名气……在京城之内,比起其它三位郡王都要响亮。”

“无它!”

“北静王袭爵之后,便是喜欢招揽一些文人请客,礼贤下士,是以,名声有了。”

“就是在皇宫之内,有闻北静王说话都是有份量的。”

“恭亲王亦是如此,他领着修书的差事,十多年了,想来那部欲要超越前朝《永乐大典》的书快要出来了。”

“汇聚他那里的文人儒生,只会更多,更加的有名气!”

“钟儿,接下来,你若是能够因此结交、认识一二,裨益良多,有那些人在,你所语的一些史论才会更好更快的被人所知。”

“被人认同!”

秦业放下手中的茶盏,将其落于旁侧茶几上,看向身边坐着的儿子,给于轻声缓言。

自己一生为官不咋地,却不代表自己没有心得。

如果重来一次,秦业自信可以做到六部侍郎,可以在四十岁左右做到六部侍郎。

可惜。

错了一步!

慢了一步!

许多事情就不容易弥补了。

如今垂垂老矣,勉强有一些功劳立下,或许接下来会有擢升,然而……又有何用?

自己也不会在位置上停留太久了。

“爹!”

“我明白了。”

“论来,昨儿我为荣国府哥儿解围之后,北静王爷还相邀我闲暇前往北静王府。”

“似乎接下来去见见也好,也不有损什么。”

秦钟汗然。

许多事情,自己有时候想的简单了,老爹所言,老成谋国,掏心挖肺之言!

旁人就不会于自己说这些。

文人!

文人相轻!

现在如此,前身岁月也是如此。

如今的岁月,文人更有力量。

麻烦!

当有权衡麻烦!

刚才还想着上下六七百年的史论不好整理,如今老爹有此语,秦钟心中思绪运转,已然所得。

“你自己把握就好!”

“钟儿,爹数十年来为官,也有一些心得。”

“那也是爹坐在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这个位置如此安稳的缘故,今儿于你说一些,你要谨记!”

“本想要等你将来考中秀才,考中举人之后再和你说的。”

“现在你直接被封授一等男爵,许多事情就不太一样了。”

“为官与做人都差不多。”

“做任何事,不要只想着好处的一面,也要想一想做好之后,会有什么危险!”

“居安思危!”

“你的一些史家史论为上皇所喜,这是你的造化,也是你的祸患之源。”

“别人或许会因此嫉妒你,也会因此在一些事情上使用小手段,如果你独立完成史论,那么,危险就来了。”

“知道有可能的危险,就可以想到一些弥补之策。”

“你将史论之功分润开来,同时,一些危险也就顺带分润了,恭亲王府的读书人都是大儒名宿,你的危险也就不算什么了。”

“就如你让为父一观水泥之物,为父知道那是一个好东西,却非为父所能把握的一个好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