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高考(1/2)

“再检查一遍,准考证带起了吗?”

“都全了,走吧!走吧!”

“行了,早点儿到还能多看一会儿。”

天微亮,大槐村的村口就涌出了一批人,背包挎兜神采奕奕,哈气冒白烟的寒冷也难阻他们兴奋的脚步。

三三两两都借了自行车,毕竟是人生头等的大事,好些离得远的昨天就住到了县里。

林安雅大大的打了一个哈欠,幸好昨天早早睡下养精蓄锐,要不然非得被他们闹发毛不可。一个个起的愣早,让听到动静的也睡不下来,滴沥咣当都跟着起了。

这样激动的心情到了考场也没止住,考场是占用了先初中的教室,推到九点开考是为了照顾路远的同学,但实际上每没一个迟到的,可见大家对这次考试的重视。

时间到,检查进教室。

准考证等证件都是之前报名后急急印制的,毕竟正式文件下达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已。

斑驳脱落的墙皮、坑坑洼洼的课桌、新涂了漆的黑板,都难掩众人的气势。

其实最让林安雅感慨的是这时人们的自觉素质,出题时间短、保密措施少、监考全靠人力,但在全省政府组织、教室无私奉献、各界大力支持下,考试顺利举行。

第一科政治,按着《毛选》写就好,这时没什么出彩的,也不要想写一些“惊世骇俗”的论点,没人拿前程开玩笑。

林安雅小心眷写答案,试卷是32开的,答题纸也只有一张,毕竟纸和油墨是计划供应。

下午开考语文,拿到试卷她就松了口气,四道题。

第一题:标调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

第二题: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造一个揭批“四人帮”的句子。

第三题:古文翻译(陈胜吴广纪事节选)

第四天:作文,心里的话儿献给华主席,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二选一。

说实话,这份初小水平的试卷对安雅实在算不上什么。而这份简单背后折射出的历史岁月却让她唏嘘:高考废除后并不是就没有大学生了,只是大都是小学初中水平,被“推荐”成了工农兵大学生,知识的衔接断层可想而知。而现在恢复后的第一届受教育最好的竟然是老三届,其他大多是初小水平。

这让习惯了后世各种题海战术的林安雅唏嘘感慨的考题却难住了大半考生。

对于这次被人高喊着“上天下地”的考试,很多人抱着侥幸尝试、随大流、撞大运的态度报了名,政治还能喊喊“口号”,古文就真的坐蜡了。

某省,某考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这是啥?

考生懵逼当场,看着教室内刷刷书写的同学,咬咬牙,捉紧笔开始写,总不能交白卷,能写一点儿是一点,说不得蒙对了呢?

“姐夫领着小姨子去游泳,到那一看,人太多,没有下去,这是不道德的……”

作文怎么办?歌颂华、主席啊!

“x主席是红太阳,在我的心中……,没有xxx,就没有我……”

作文是个难题,林安雅咬着笔犯嘀咕,不知道怎么下手。

不是太难,高三语文老师也是教导主任陈师太的“敦敦教诲”还在耳边,“套模板,挖深度,实在不行摞例子,多用排比,没有新颖也要文采凑……”,可是让没有生活经历的林安雅写“艰苦经历”“歌功颂德”太为难了,唉!还是四个现代化吧!

这又有了新问题,政治形式不明朗,“高瞻远瞩”的未来见识不能提,还是规规矩矩写议论文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