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合成孔径雷达红外侦察和航空生产线(1/2)

那一次的经历教训极为深刻,林阳暗下决心要在新的项目中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掌舵者,他深知一味操劳只会徒劳无功,倘若想要事半功倍,还需要发挥团队的合力。

于是,在新型侦察机的研发工作中,林阳采取了与往常不同的作风。

他将大部分具体设计工作都交由助手们去操办,自己则专注于侦察设备的开发,尤其是大型合成孔径雷达和红外侦查摄像系统。

所谓合成孔径雷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信号合成的方式形成宽阔的有效孔径,从而获得极高的分辨率。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飞行器飞行的过程中,雷达天线不断发射并接收回波信号。由于飞行器本身在不断运动,因此每一个回波信号的接收位置都不尽相同。经过运算处理,将这些回波信号合成在一起,就等同于从一个超大尺寸的天线孔径接收回波。

这种合成方式造就了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极高的特点。

无论是地形还是目标物体,它都能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清晰度和细节。

而且,由于采用合成信号的方式,雷达天线本身也可以做得很小,这对提高飞机的隐身能力至关重要。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林阳所着手开发的红外侦查摄像系统。

该系统的核心是一台冷却到极低温度的红外探测器,能够高灵敏度地捕捉目标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

通过复杂的信号处理电路,这些微弱的辐射被转化为清晰的热像图像。

红外系统的独特优势在于,它可以直接\≈ot;看穿\≈ot;烟幕或夜幕,捕捉目标的热辐射特征。

无论是伪装掩体还是钢铁机械,只要存在温差就难逃它的法眼。

配合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红外系统无疑将成为新型侦察机的\≈ot;洞若观火\≈ot;之眼。

与此同时,林阳也没有放松对其他系统的开发。

他每天里里外外巡视各个实验室,在助手们遇到瓶颈时,总能给出中肯的点评和建议。有时他甚至会亲自动手,解决棘手的工艺难题。

不知不觉,研发工作已步入了攻关的最后阶段。

但面对即将量产的现实,林阳也意识到必须完善相应的制造体系。

毕竟在上一个项目中,太多关键零部件都是出自他小世界中的微型工厂,导致了无法大规模复制的困境。

要想获得持续的生产能力,势必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生产线。

于是在指导新型侦察机研发的同时,林阳也着手组建起一支制造队伍,从零开始培养这支全新的\≈ot;钢铁劲旅\≈ot;。

\≈ot;要做好准备工作啊,同志们!\≈ot;林阳在车间里熟练地操作着数控机床,嘴里不住地喊着,\≈ot;咱们现在要学习的,可不仅仅是如何组装飞机,更要掌握整个制造流程,从金属冶炼到精密加工,统统都得一手包办才行!\≈ot;

一旁的助手们个个神情专注,殷切地聆听着林阳的指导。有的人正在认真记录着工艺参数,有的人则在旁边动手实践,生怕落下任何一个细节。

\≈ot;是啊林总,我们要学透这其中的门道!\≈ot;一名资深工程师捋了捋花白的头发,豪情万丈地说,\≈ot;从今以后,种花的蓝天就要由我们这些老骨头守护了!\≈ot;

这番话引来阵阵掌声,现场一片振奋的景象。作为钢铁大军的中流砥柱,他们无不心存骄傲,但同时也深知肩头的重任。

就这样,在林阳的亲自指导下,一支全新的制造队伍逐渐形成并开始运转。

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将理论与操作有机融合。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林阳也亲自主讲了一系列先进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理论,从根本上提高了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