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举改革(1/2)

好书推荐:

“启禀陛下”,刘成学拘谨的搓着手掌,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细说道:“小人都是把银两交给了家里,爷爷说要节俭,家里的这些物件已经够了,有需要才去购置”。

刘健含笑点头,这个孙子他越来越满意了,虽然还不能登堂入室,但至少在为人处世方面还过得去,虽没有那种灵活劲,但刘健更注重他的耿直和老实,不会给家里带来麻烦,也不会堕了刘家的门面。

朱厚照等他们都坐下后,冲着锦衣卫挥了挥手严肃的说:“去戒备,防止有人窃听”。

看到朱厚照这么严肃,众人打起精神来,朱厚照端起茶杯,思量着怎么开口,放下茶杯,朱厚照慢慢的说:“朕有意改革科举,现在八股取士并不能真正的为朝廷选拔人才,古人说的礼乐射御书数,现在的读书人有多少人懂得呢?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不合时宜的东西就要抛弃掉,死守着祖制并不是尊敬祖宗。秦朝能一统六国,靠的不是死守祖制,恰恰相反,是锐意图强改革,科举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得的地步,你们说说看,有什么好的办法推进”。

刘健接着喝茶的功夫冲着王鏊使了个眼神,王鏊心领神会,这是让自己在陛下面前露脸呢,再说自己也是礼部尚书,于情于理都应该先表态,王鏊轻咳了一声,而后对着朱厚照拱了拱手说:“陛下,科举之弊非一日之寒,科举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臣以为,科举改革可以仿照税制和户制改革,分为南北。历来南方重视科举,每逢科举均以南方居多,北方较少,因此有了南北榜,后来宣德元年考虑到四川、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的考生,又增加了中榜。既如此,何不以北方作为试点?先行在北方进行科举改革,同时兼顾考生,八股不能突然取消,而是在乡试中增加科目,而后逐渐淡化八股,等到时机成熟,再推向全国”。

刘健满意的点点头,朱厚照确实皱了皱眉,刘大夏好整以暇的喝着茶,在这些人当众,刘大夏和杨廷和是最清楚朱厚照为何要进行科举改革的,王鏊的建议还是可行的,既考虑到了实情和困难,又能避免风险,但这不是朱厚照想要的。

朱厚照缓缓的说:“朕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明朝的教育制度,朕准备下旨,所有孩童到了七岁时必须进入学堂学习,推行新的学习书本,如西山学堂般,初级教育六年,中级教育六年,高级教育四年,另外初级教育的费用由朝廷承担”。

“啪”,刘健的杯子掉落在地,惊的从椅子上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陛下,深思啊。这样必将大幅增加朝廷支出,现在虽然国库充实了一些,但是这几年天灾不断,国库实际上没有增加多少”。

王鏊也站起来说:“陛下,万万不可,臣也非常希望实现天下人有书读的愿望,但是各地情况各异,而且对于新式事物总会有人抗拒,别的不说,单是推行新的学说,必将在士林掀起滔天巨浪,他们的十年寒窗苦读的心血就要白费,到时候肯定会聚众闹事”。

朱厚照斜睨了王鏊一眼,冷冷的说:“闹事?他们若真敢闹事那就要他们的脑袋,你以为朕为什么要先整顿军务,若他们这么不识趣,朕还真不介意仿效秦始皇来个焚书坑儒”。

“这”王鏊看着刘健,刘健从震惊中缓过神来,良久,他看了看镇定的刘大夏、杨一清和杨廷和,才明白朱厚照今晚真正的意图,呵呵,刘健脸色发白,心底寒意渐生,忽然明白为什么王鏊和刘忠能进入内阁了,那是陛下和自己的交换条件,目的还是自己。刘健缓缓的站起来走到朱厚照面前,慢慢聊起长袍跪了下去,朱厚照赶紧伸手拦住他,刘健执意的跪了下去:“老臣明白陛下的心意了,既然如此,就让老臣做这个恶人罢了,反正老臣都已经黄土半截了,再背上这个恶名也无所畏惧”。

“刘老大人,你想岔了,朕今晚来这里不是逼着你做恶人”,朱厚照一听就明白刘健误会了自己,刘大夏笑着扶起刘健,拍着他的手说:“老哥,您就安心退休享受生活吧。陛下还不至于对你这个忠臣使用这种手段,那不是寒了所有人的心吗?您做好,且听我梯陛下解释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