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推举杨一清(1/2)
“父皇,儿臣也不是很肯定,只是从常理推断而已。陕西大灾的消息肯定封锁不住,鞑靼也会收到消息。从兵事角度看,陕西大灾对于鞑靼是好消息,首先大灾过后人心不稳,这就给了鞑靼进攻的机会;其次朝廷肯定会救灾,救灾物资数以百万计,鞑靼能不眼红吗?最后就是陕西经过大灾,兵事力量肯定会下降。基于上述三点,儿臣认为鞑靼非常有可能侵关,所以未雨绸缪,安排了杨一清和王守仁带兵前往,以防万一。儿臣估算着,就算到最后鞑靼没来侵关,就权当新军训练了,反正儿臣也没什么损失”。
“那你就不怕你的新军打不赢鞑靼吗”?弘治帝点点头,继续问到。
朱厚照摇摇头,坚定地说:“父皇,儿臣从未想过新军会败,儿臣也不相信杨一清和王守仁会败,若是他们都打不赢鞑靼,儿臣相信现阶段整个大明也没人可以打败鞑靼了。至于榆林卫的战事,只能说是人祸比天灾更厉害,父皇,榆林卫上下弃城而逃这件事情性质非常恶劣,必须从严从重处理,以儆效尤”。
弘治帝点点头,良久才问到:“依照儿意见,边军是不是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朱厚照沉吟了一会,眼神坚定的说:“父皇,恕照儿直言,现在的兵事制度、边军训练等存在很大的问题,倒不是说所有边军都不堪一击,但大部分边军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我朝武人地位低下,在前途无望的时候,就会在别的地方获得补偿,这是人性。所以需要把武人的地位先进行提升,和文官一致,另外士兵须有清晰的上升途径”。
弘治帝习惯性的敲着桌子,沉声说:“如你所说,若令你进行军务改革,从哪里着手,需要多长时间,还需要哪方面的支持”?
朱厚照深深拱手:“父皇,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涉及到一国重器,需缓缓图之,儿臣打算先进行京营改革,京营作用主要是护卫京师,在各路军队中地位比较超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相对较容易获得成功;同时通过有偿募兵,在西山训练后再分派到边军中,以此完成边军的换血。至于支持,除了日常练兵所需的器械外,最重要的是父皇的鼎力支持。儿臣敢言,若父皇坚定支持,三年内,儿臣有把握让父皇看到全新的大明军队”。
弘治帝看着朱厚照,小脸上满是自信的风采,回顾过往,似乎这个虎儿言出必行,再想到此次陕西大灾和鞑靼侵关,若不是朱厚照心细如发,布置得当,恐怕陕西一带会民不聊生,民怨四起。弘治帝微微一笑,总算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准了,明天就会下旨”。
“父皇,请允许儿臣一件事情,兵部,请父皇恩准,由儿臣指定兵部尚书。兵部作为军队直接管辖部门,必须先把兵部内部整顿好,改革才好向下延伸”。
兵部?弘治帝心思一转,马上明白了朱厚照的心思,“你打算任命杨一清为兵部尚书吗”?
“是的,请父皇恩准”,朱厚照深深作揖。
弘治帝思量了一会说:“等这次战事结束后再议吧”。
“臣牟斌拜见陛下”,乾清宫内,牟斌站在一侧,弘治帝正在查阅奏章,见到牟斌,眼都不抬,“最近忙些什么”?
“回禀陛下,臣正在辅助殿下完成赈灾物资的交付”,牟斌老实的回答。
“喔,陕西赈灾怎么样了”?弘治帝顺着牟斌的话往下问。
“好在殿下安排得当,赈灾物资都顺利交到灾民手上,这个过程中暂未发现贪墨物资的情况。现在灾民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各地官府正在组织灾民重建家园和恢复农事”,牟斌以为弘治帝是在担心灾区的情况。
“唔,做的不错。太子推举杨一清为兵部尚书,你怎么看”?弘治帝突然抛出话题,让牟斌突然胆战心惊,陛下这么问是何深意?是陛下不希望太子殿下染指兵权还是不喜杨一清?牟斌脑门冒出细汗,这个问题要是没有回答好,自己就难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