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永乐十二年返京(2/2)
朱椿也是没有隐瞒,能说的都告诉了杨轩。
毕竟杨轩以后回到京城,也能打听得到。
听完朱椿说的,杨轩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毕竟朱棣的做法,属实是……太坑了!
他拍了拍朱椿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椿也知道杨轩想说什么,便叹了口气。
……
数日后,夏收可以开始了。
杨轩和铁铉亲自带着人下到民间,与百姓一同参加夏收。
和预估的一样,粮食减产的厉害。
好在杨轩早就与朱棣书信沟通过,今年蜀地的赋税减免。
夏收结束,杨轩又和铁铉带着百姓抢种,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再种出一茬粮食。
夏收的这些粮食,杨轩估计,能撑到秋天结束,就已经不错了。
……
而就在蜀地夏收的时候,其他地方也开始了夏收。
湖广、江浙的粮食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今年的赋税也全都是按照新政的标准来收的。
为了防止有人逃税漏税,拒不缴税。
负责镇守江浙和湖广的小老三与朱权,亲自带兵上门收税。
当然,这是得到朱棣暗示的。
本来还心存侥幸的地主乡绅见朝廷动用这么大的手笔,便也没了侥幸。
纷纷老老实实的交税。
看着一车车的粮食被拉走,他们别提有多心疼了。
随后秋收的时候,又这么来了一下。
地主乡绅们有心抗税,但是面对朝廷凶狠的兵丁,他们没有一点办法。
虽然每年的收益大减,但不是没有办法过下去。
一旦抗税,祖祖辈辈积攒的家业可就都没了。
相比于地主乡绅们愁眉苦脸,愁云惨淡,普通的百姓可就高兴了。
新政的好处他们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之前还以为朝廷是忽悠他们的,没想到一切都是真的。
以前交完税,家里的存粮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想要活下去,就只能挖野菜或者想其他办法。
现在,家里的存粮足够吃到开春。
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经此一事,百姓们对新政无比欢迎。
朱棣得知后,也是笑了出来。
忍不住跑去和媳妇儿炫耀。
……
时间流逝,光阴流转。
转眼间,永乐十一年便结束了。
杨轩还在蜀地,没有返京。
蜀地作为天府之国,虽然夏收没有多少粮食,但秋收,却是获得了丰收。
杨轩也不用担心百姓没有粮食过冬。
在杨轩和铁铉等人的治理下,蜀地的民生经济也恢复到了以往的水平。
永乐十二年夏收结束,粮食再次丰收。
除却给百姓留足存粮外,官仓也得到了补充。
布政使司衙门。
杨轩看着面前的一众官员。
“接下来你们按照本侯所制定的政策治理蜀地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临走之前,本侯再告诉你们一句话。”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望尔等能够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