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徐阶小人(2/2)

本来倭寇中就有不少大明人,现在再给江南加征赋税的话,岂不是又逼的一些活不下去的农民,铤而走险加入倭寇行列!

这不是官逼民反嘛。

还嫌江南倭寇不够乱吗,你这给江南加征税赋,岂不是给江南倭情添油加火吗。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是朱平安对孙应奎建议的看法,看来众人的眼光是雪亮的,虽然孙应奎才情不减当年,但是当初的高风亮节早就没了,只剩下苟且求安,随波逐流。

“孙尚书此言,恕下官不敢苟同。”这时一位御史站了出来,慷慨激昂道。

能看出来孙应奎建议的缺点,并且敢于站出来,朱平安在心里给他点了个赞。

然而下一秒,朱平安就凌乱了,嘴角都有些抖。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北方诸府以及广西、贵州不加征,而江南由其太湖一样多摊派赋税,如此有何公平可言,天下岂不非议我朝行事。如此,不若均摊,天下各府同等加征。”站出来的御史如此接着说。

“呵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郭御史家乃江南吴地太湖人氏吧。郭御史说我不公,我看是郭御史所言均摊是假,为家乡减征是真吧”

孙应奎微微笑了笑,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对郭御史嘲讽道。

“你,血口喷人”郭御史面红耳赤。

接着两方交好的官员,也都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一时间廷议现场众人各持己见,争辩了起来。

朱平安听了会,对于朝廷的撕逼觉的无语,官员们撕逼比现代的网红然后魂游太虚,走神了起来。

朱平安属于廷议的编外旁听人员,位置很靠边,走神什么的,如果不是特别留意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大约两分钟后吧,朱平安走神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一个大殿柱子上,发现了其上有一行刻字,时间有些久了,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发现不了。

朱平安眼神比一般人要好的多,微微眯了眯眼睛,便看清了柱子上的刻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朱平安一下子精神了起来。

这一行字字体,跟嘉靖帝当初传给自己的纸条上的字体,很相近,稍微青涩了几分,但基本上如出一辙,显然,这柱子上的刻字正是嘉靖帝年轻时的手笔。

字体勾连,起伏剧烈。

从字体上,仿佛就能看到嘉靖帝当时气呼呼,奋笔疾书,刻下这八个字时的情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