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名臣名将3(1/2)

光幕只是提及宋朝,万朝之中元明清三朝对宋朝印象可不怎么样,其它王朝的古人们对其印象也只能从光幕中了解。</p>

光幕:“历史名臣名将的确不少,但能有好结局的少之又少,下一位介绍魏征。</p>

魏徵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p>

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归降唐朝并说服李密旧部李积献地归唐,后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p>

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谏议大夫,奉命安抚河北的前太子,齐王旧部。</p>

贞观元年升授尚书左丞,贞观三年迁为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贞观七年改任侍中,负责门下省事务累授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p>

他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李世民共创贞观之治。</p>

贞观十七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随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p>

魏徵自少孤苦贫寒,虽穷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业,出家成为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眼见天下将要大乱尤其属意于纵横之说。</p>

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有治国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李世民与他谈论总能欣然接受他的意见。</p>

魏徵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于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毫不隐瞒。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关系传为千古佳话,魏征敢言直谏,唐太宗善于纳谏,二人和群臣一起开启了贞观之治,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p>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非常悲痛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