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西北再烽烟 5 第四十五章(1/2)
不但没有攻下太原,还被仇人狠揍了一顿,这让刘二虎很是窝心。战斗结束的十多天后,收拢完散落部众的刘体纯又重新数了一数,手中还有43ooo人,不过陕西还有1oooo压箱底儿的精兵,那是他大顺军的老底子。明知进攻太原凶多吉少,刘体纯并没有把老兄弟们带去太原冒险。而且这样做也是得到刘文秀和马进忠同意的。
和马进忠恰恰相反,其实刘文秀一辈子都是个好人,爱帮人和稀泥,还很懂得体谅战友。想想这些事,二虎倒是不觉得太委屈了,但是跟吴三桂的仇不但要报,仇恨还有继续加深的趋势。于是,一封李锦、高必正、郝永忠和刘体纯的联名信便出现在了朱四的案头。信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让皇帝老子想法儿帮他们报仇。
不管有雨没雨,山西的局势也都剩一团浆糊了,可是浆糊就得有个浆糊的样子,把多尔衮的清军主力粘住能做到不?可能做不到。刘文秀整天把汾州,平阳两府的坚城当做菜市场,站在城头照耀叫卖,却一直不让多尔衮吃到嘴里。多尔衮打不下汾州和平阳府,刘文秀想要拿下太原也办不到。
至此,明军与清军变大体已黄河上游至潼关,以及整个淮河一线形成了相持。对于淮河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晋代以后便有一句谚语:‘守江必守淮。’淮河的战略地位对于南方政权来说不亚于长江。只有当长江和淮河合并成南方政权的江淮防线,才能为南方政权提供真正的安全屏障。就算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淮河的重要性亦是如此,所以淮海战役,即国军所谓的‘徐蚌会战’失败后,中华民国就不可阻挡的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过和雄才伟略的毛主席不同的是,历来的北方政权一旦从淮河以北向南方政权进攻,大部分都是凶多吉少。强大如蒙古铁骑,在这些强人最蛮横的日子里,也没有从江淮防线突破宋军的防御。最后只能艰难的从四川三次进兵,才在南宋君幼臣昏之际趁虚而入,由忽必烈最终完成顺长江而下的统一大业。可南宋连国都都丢了,太后也被俘北上了,淮南还在宋军手里,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淮河防线对南方政权极为重要,江淮联动布防是确保南方政权可以抗衡北方的最重要因素。江淮防线是怎么联动的呢?这个答案是北方的骑兵一旦渡过淮河向南出击,先就会陷入淮南的水网地形,坐困于坚城之下。一旦深入之后还会暴露两翼。只要南军调度得当,总会将主力部队收缩与江南,并在江北、淮南与北军拼消耗,直至最后看准时机实施反攻。此时明清两方势力便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而且明军还掌控着关中,令多尔衮想要南下时心存顾虑。局面看似已经平静了下来,陷入相持,而清军已经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也许和平,才是此后的主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