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迁都之议(2/2)

好书推荐:

定都汴京,被敌国大军直驱,导致帝都被攻,国破政亡,一国之君被帝国掳走,这样的事,在前朝并不是没有发生过……。</p>

要知在五代时,九百四十七年,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就曾率军南下中原,攻占了汴京,灭亡后晋,直接在汴京登基号帝,改国号为辽。</p>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不可不虑。因为此,我朝太祖皇帝末年,在谋划统一北方时,就有迁都提议。</p>

但迁都非是小事,干系到军民调度、户部度支、工部宫宇楼台工程建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盘根错节,大动国本……。</p>

晋王及诸多大臣反对,迁都之事才未立即实施,加之后来太祖驾崩,晋王登基大统,晋王本就反对迁都,因尔汴京仍为大宋帝都。</p>

晋王登基,励精图治,即太宗皇帝,大宋欲一统天下的国策未有改变,待朝廷积有殷实家底,收复幽云诸州之事便提上日程,然高粱河一战,天不遂人愿,大宋折弓沉戟,幽云诸州梦碎。</p>

好在此时经太祖太宗两位圣主励精图治,大宋国力日渐强盛,高粱河一战虽败,然契丹辽人也折损不小,契丹辽人也无法发动对大宋大规模战争,汴京依然作为大宋国都,倒也没什么危险。</p>

高粱河一战后,大宋元气损伤不小,可若要迁都,则会更显得国家已虚弱不堪,此举更容易引起契丹辽人的觊觎与虎视眈眈,此举显然不合时宜。</p>

此时,迁都使不得,但也不得不防契丹辽人万一会大举兴兵,长驱直入汴京,汴京只有黄河可以依赖,其余无险可守,稍有不测,有灭国之险……。</p>

太宗皇帝为解决此忧患,别无他法,无上关上险可据,便只有加大护卫汴京的大军人数,遂加强强干弱枝之法,调大量地方精兵变禁军,护卫汴京,以人利补地利。</p>

大宋冗兵冗政,实际上多半也始于此。</p>

太宗皇帝之后,真宗皇帝登基,大宋与辽澶州一战后,结有城下之盟,世人称之为澶渊之盟,从此两国马放南山,不再妄动刀枪,两国以和为贵,停止杀伐,和平往来。</p>

没了战争威胁,自然也就不必有迁都之虑。</p>

澶渊之盟一事此后定调了大宋与辽和平友好近百年,尤其仁宗皇帝为政四十余年时间内,天下河清海晏,四海升平,战事稀少,大宋在迁都之事上,甚少有人再提。</p>

汴梁作为大宋帝都,无险可据,朝廷采用的办法仍然是调派大量精锐拱卫在皇城周边,即仍沿用“冗兵”之法,弥补地势之不足。</p>

此后,历代大宋皇上均采用此法,少有人建议迁都以永绝后患。</p>

喜欢穿越之偷天换日请大家收藏:()穿越之偷天换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