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摧枯拉朽干脆进攻残元都城(1/2)
朱元璋思虑片刻,终于露出笑容,说:</p>
“单凭驸马此言,便可消弭未来许多祸端……此乃大功!”</p>
朱元璋一直很想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p>
不然也不会征调江苏浙江的富户,大搞移民,去填充山西、四川等地。</p>
甚至一些人犯了死罪,本是该死,但陆知白劝谏,朱元璋便也顺势扔他们去建设北方。</p>
众大臣听皇帝都这么说了,便也顺水推舟,夸赞道:</p>
“驸马忠心许国,年少机敏,实在让下官自惭……”</p>
陆知白不得不谦虚几句。</p>
心中却好笑。</p>
记不清老朱有多久没有赏赐他了。</p>
距离老朱赐下宫廷粽子和烤鸭,已经整整两个时辰了!!</p>
这会接着往下开。</p>
等到太阳西斜,好几个官员都憋不住想上厕所,总算是结束了。</p>
两个大学士的记录,足有两三万字。</p>
朱元璋道:</p>
“好啦,今天辛苦诸卿了。</p>
可是这科举,也是国本,关乎文脉和国运,不可不慎。”</p>
大家纷纷拱手做礼。</p>
散了散了。</p>
……</p>
几天之后。</p>
会议记录整理出来。</p>
科举改制,正式旨意,昭告天下!</p>
现在都五月了,肯定赶不上八月的秋闱。</p>
所以,明年二月,才开始乡试。</p>
今年下半年的任务,就是科考,先定下考试资格。</p>
由于某人的参与,这科举考试相较历朝历代,改动极大——</p>
阅卷改成了赋分制,糊名,交叉审核,避免误差太大。</p>
朱元璋还增加了行测和面试两科。</p>
如此一来,传统科举的题量就减少了一些。</p>
行测、传统科举、面试,分数权重为三成、五成、两成。</p>
每一场考试,根据三科的综合分数计算排名。</p>
虽然筹备、阅卷等压力加大。</p>
但繁琐无所谓,朱元璋就喜欢这样的井井有条,规规矩矩,方方正正。</p>
并且,他心中认为陆知白说的对,只按四书五经来出题,百年后就无题可出了。</p>
所以,会再增加些诸子百家中对皇权、社稷有用的经典,当做参考。</p>
在殿试后,增加庶吉士试,优中选优,入翰林院;</p>
增加廷试,历次科举未入官者,都可以再考一次,考过了也可以任官。</p>
综合考虑人口、教育等因素,定下各布政司的科考名额,扶持中部和北部。</p>
但同时,稍稍限制了读书人的特权,并勒令后世皇帝不得更改;臣子怂恿改动,斩。</p>
一番改动下来。</p>
令许多读书人大为震惊。</p>
没办法,只得一边消化,一边准备复习了。</p>
一时间。</p>
就连卖书的商贩,都听说了要重开科举的事。</p>
民间到处都在议论。</p>
这几乎是他们阶级上升的唯一办法了。</p>
书店里。</p>
许多书生跑来买书。</p>
却有人劝阻说:</p>
“兄台,你们没听说吗,以后考的是标点版四书五经!”</p>
也有人说:</p>
“没事,等标点版面市,我自己再添句读……”</p>
要重开科举,直接把四书五经的价格抬高了一倍!</p>
哪怕一些富哥,也觉得有些肉疼。</p>
这个时候,又传出一个消息——</p>
大明皇家科学院藏书楼,免费对外开放!</p>
只要读书识字,不管是哪里人,哪怕来自高丽,都可以登记、借书,限在校内阅读。</p>
但最好自带桌椅,因为坐不下……</p>
而且,每天名额有限,只有四百个。</p>
即便如此。</p>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得到了成千上万个书生的由衷感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