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又一屯田之才(2/2)
“太守不知此人,也不足为怪,此人精通种植之事,成帝时曾为议郎,督三辅种麦,此人种麦的本事,可谓是炉火纯青。后来,他曾着一书,为《泛胜之书》十八篇,十几年之前,因受战乱之困,我避战到了辽东,曾在机缘之下读过此书,并尽学其书中所载知识。”</p>
“我曾想以所学知识,传于百姓,使百姓懂得耕种,抵抗灾情,提高收成,只是天下之人,虽注重农事,却不注重农事技艺,真是让人苦恼,后来我听闻太守在淮南救济受灾百姓,便以为太守必会重视此事,今日一见,果然如此。”</p>
“这泛胜之如此厉害?其种植之法还能抵抗灾情?”</p>
国渊想了想:“泛胜之曾在关中种麦,与江淮相比,关中雨水要少些,按《泛胜之书》十八篇所载,可使用区田法,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十八丈作十五町……”</p>
国渊开始详细地解释所谓的区田法是什么。刘敬压根就听不懂,有好几次都想中途打断他,但看到他兴致勃勃,也不好意思去打断。就这样,国渊他滔滔不绝,讲了差不多两刻钟时间。</p>
“太守,这《泛胜之书》十八篇共载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作物的种植之法,实乃世之瑰宝。只是此书原是乃竹简,保存不易。”</p>
“我听鲁子敬说太守在豫章有印刷之术,可将书籍拓印,我想,太守可否拓印此书,将其流传后世,造福天下百姓。若太守能答应我,我愿为太守效力,全力而为,助太守屯田,为太守征战天下,而提供粮草。”说着,国渊站了起来,向刘敬行了个礼。</p>
此刻刘敬明白了过来,国渊详细地讲什么区田法,只是想让他明白,这部《泛胜之书》十八篇是部值得流传后世的作品。而为了将这部书流传后世,国渊还愿意以为自己效力为条件,这让刘敬都感到震惊。</p>
“子敬说得没错,豫章确实有印刷之术,可将书籍在很短的时间内印刷出数本,其实,我早有志向,利用印刷术来保存下一些对百姓民生有益的着作,若我知道这《泛胜之书》十八篇,就算子尼不说,我亦会将其印刷下来。”</p>
“待我写书信一封,传回南昌,让印刷作坊优先印刷这部《泛胜之书》十八篇,只是这印刷之术有些特殊,种植之事有些专业,只怕制版有些麻烦,恐怕需要子尼亲自去南昌一趟,指导制版才行。”</p>
国渊一听刘敬答应了,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太守,那是自然,我现在就去。”</p>
“哈哈哈哈,子尼你急什么?你有此书已有十余年了,又何须急那么一两天时间?”</p>
“太守说的是,只是我来皖城这段时间了,也早闻崔元朴之名,亦想认识一下,请他指导一下。”原来同行之间也想交流一番。</p>
“子尼的想法确实是好,我大汉有很多有益于民生的技艺,包括种植、冶炼等,世人不重视,时间长了,唯恐将来会佚失,自从有了印刷之术后,我亦想过,若是把这样技艺都印刷下来,流传下去,就不会佚失了。”</p>
国渊又站了起来:“若太守有此心,乃天下人之幸。其实我朝农事方面的书籍就有不少,除了《四民月令》和《泛胜之书》十八篇之外,还有很多,例如《野老书》十七篇、《尹都尉书》十四篇等,可多了。唉,只是如今不知是否流传着。”</p>
“《野老书》十七篇?《尹都尉书》十四篇?”刘敬一阵懵圈,怎么他在21世纪从未听闻过这样的书籍?</p>
喜欢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请大家收藏:(20)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