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贞观之治不世之功(2/2)
长孙皇后也与曾经的独孤伽罗一般,深知外戚权力过大对于王朝的危害,因此一直反对给长孙氏族人过多的权力和赏赐。</p>
当他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唐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大功,李世民欲意提拔长孙无忌为宰相时,长孙皇后竟能抛开家族利益多次阻止自己的哥哥成为宰相,以免外戚势力过大。(三省最高官职皆可称宰相。)</p>
斯人已逝,李世民仍然要继续为大唐履行他的责任。</p>
公元640年,位于西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国家的高昌国,与大唐关系恶化,阻碍了唐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p>
李世民命侯君集率军讨伐高昌。高昌国王麴文泰听闻唐军来攻,惊惧而死,其子麴智盛继位后投降。</p>
唐朝随后在高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也使唐朝的疆域向西得到了极大的扩张。</p>
公元641年,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p>
这位饱读诗书容貌秀美的宗室之女,为了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和平,从长安西行三千余公里到达吐蕃都城逻些(后世拉萨),此后文成公主一生都没有再回过大唐。</p>
公元643年,魏王李泰深得李世民宠爱,于是李泰暗中产生了夺嫡的想法。</p>
太子李承乾见李泰势力越发壮大,心中恐惧和愤恨交织,最终走上了谋反之路。</p>
他暗中派人刺杀李泰,但计划失败,勾结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以及侯君集等人起兵逼宫,但因泄密,政变尚未发生就被李世民镇压。</p>
李承乾因政变被废除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郁郁而终,年仅二十六岁。</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作为李世民弟弟的李元昌,被赐令自尽。</p>
作为大唐开国功臣,并立下赫赫战功的侯君集,被下令处死。</p>
其余参与政变的官员,也都或处决,或流放。</p>
李世民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晋王李治作为太子。</p>
公元644年,因高句丽联合百济,意图吞并大唐的附属国新罗,李世民决定亲自领兵讨伐。</p>
历时七个月大败高句丽,斩杀和俘虏敌军多达十余万人,但在围攻安市城时久攻不下,加上冬季来临,唐军适应不了北方寒冷的气候,且后勤补给也出现问题,李世民不得不下令撤军。</p>
虽然此战没能一举消灭高句丽,但被极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在二十多年后被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派兵成功消灭,将广阔的辽东和高句丽纳入唐朝版图。</p>
公元646年,李世民派遣李积、李道宗消灭薛延陀。</p>
同年西突厥内乱,乙毗射匮可汗为了得到唐朝支持,将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之地赠送给了唐朝,唐朝在此设立了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大据点,史称“安西四镇”。</p>
至于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或部落,如南诏国等,虽然偶尔会有一些小规模的冲突或摩擦,但因其弱小,并无具体的征讨记载。</p>
唐朝在西南地区主要采取羁縻政策,通过册封当地的首领、设立羁縻州等方式来维持统治,这种方式既可以保持当地的相对自治,又可以使唐朝的影响力渗透到西南地区。</p>
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唐疆域扩张到了八百万平方公里左右。</p>
东至大海,西抵安西四镇,北达贝加尔湖,南至交趾(今越南)。</p>
经过三十余年的繁荣发展,大唐从统一之初的800万人口,到贞观末年,公元648年时,人口已经增长至1440万。</p>
也得益于贞观之治打下的盛世基础,大唐巅峰时期的人口,将达到5288万。(因为唐朝对户籍登记管理较为宽松,现代史学家估算唐朝巅峰真实人口数量可能在7000万到8000万之间。)</p>
半生戎马,半生治国的李世民,最终在为大唐立下众多不世之功后,于公元649年病逝,终年五十一岁。</p>
李世民即位之前,率领唐军统一天下,即位之后开创贞观之治,使大唐走向繁荣昌盛,也让大唐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帝国。】</p>
喜欢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请大家收藏:()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