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陛下皇孙实在是太聪明了(1/2)

好书推荐:

其实正常来说,皇帝一夜未归算不得大事。</p>

然而,现在陛下一边推行“驰道”,一边准备对高句丽用兵,长孙无忌实在是想不出陛下突然离宫的用意。</p>

而且,自己可是陛下的心腹呀,陛下离宫这样的大事竟然没告诉自己,这简直太不寻常了。</p>

“殿下,陛下可曾说过去哪儿?”</p>

“未曾!”</p>

“那陛下往什么方向去了?”</p>

“据守门的卫士说,陛下是从玄武门出发,沿着官道一路向北……”</p>

“北边……”</p>

长孙无忌当即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北边距离长安最近的就是咸阳了,陛下去咸阳干嘛呢?</p>

对了!</p>

皇陵也在咸阳!</p>

陛下难道是去视察皇陵了?</p>

只是视察皇陵为何要偷偷摸摸呢,这种事完全可以昭告天下,名正言顺的去吧?</p>

“太子殿下勿惊,老夫猜陛下肯定是去视察皇陵进度了。”</p>

“哦哦哦……”</p>

“舅父,你说父皇视察皇陵为何不带上我?”</p>

“这个嘛……”</p>

长孙无忌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哄骗李治的理由,毕竟这事实在是太怪了,按理说陛下带着太子一起视察皇陵才是正常流程呀。</p>

“可能陛下走的匆忙,故此将殿下给忘了吧?”</p>

“舅父,你说父皇之所以不带我,能不能跟驰道有关?”</p>

“驰道?”</p>

“前段时间父皇问过我他贞观以来的得失,我按照舅父教我的回复,父皇下好像很不满意,还主动提起驰道一事。”</p>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此举劳民伤财,劝阻父皇不要修建驰道。”</p>

“从这之后,父皇就从未主动召见过我,哪怕我按照舅父教的那般去请安、问好,父皇对我的态度也淡淡的,总不像之前那般亲热。”</p>

“这……”</p>

长孙无忌沉吟半晌,暗暗琢磨此事的利害。</p>

“殿下,其实陛下修建驰道也是有一定道理的。”</p>

“大唐自贞观以来,南征北讨,疆域较之历朝历代都要广大。若是没有一条贯穿全国的驰道,不论是驿站传递,还是兵马、粮草、赋税等转运,哪怕是商贾往来都会受到极大限制。”</p>

“世人都抨击前朝隋炀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但你见谁抨击他修建大运河了?”</p>

“运河之事虽劳民伤财,但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p>

“因为有着运河之变,南北货物才能流通,南北之人来往也更加方便。”</p>

“因此,大唐确实有必要修建一条驰道……一条恐怕还不够,应该至少修建三条!”</p>

“一条贯东西,一条贯南北,一条贯西域。”</p>

“唯有如此,大唐疆域才能万年太平!”</p>

长孙无忌说到这儿,故意停顿一下,给李治充分的思考和记忆时间。</p>

“这些话你记在心里,等陛下再问你的时候就这样说!”</p>

“外甥谢过舅父!”</p>

“哦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我听说前段时间父皇亲自册封了一个男爵?”</p>

自从贞观十年以来,朝廷一年都册封不了几个爵位,更何况李世民亲自册封。</p>

因此,不仅李治注意到,就是长孙无忌也注意到了。</p>

只是他派人打听过,这个李冢根本就没什么根脚,陛下册封旨意里提到的李德充、李忠两人,满大唐更是无人认识。</p>

可以说,这个爵位联同获得爵位的人,完全是皇帝陛下一个人杜撰的!</p>

“殿下也听说此事了?”</p>

“此事确实蹊跷,据说房玄龄还亲自去劝谏陛下,可却被陛下给骂了回去。”</p>

“舅父,我听说那李冢不过十来岁的样子,你说这人会不会是父皇流落在外的私生……”</p>

“嘘!”</p>

长孙无忌赶忙堵住李治的嘴,然后跑到门外看了看,见没人在外边偷听,这才紧闭门窗告诫道。</p>

“殿下,天子无私事,更别提什么私生子!”</p>

“只要是陛下之子就是皇子,哪来的私生说法?”</p>

“不过你提的这事确实有一定可能,待舅父替你打探一番。”</p>

李治闻言躬身一礼。</p>

“那外甥就谢过舅父了!”</p>

长孙无忌见李治要走,当即将其叫住。</p>

“等等!”</p>

“我之前让你临摹的陛下字帖可有坚持?”</p>

“回舅父,外甥一直坚持着呢,前段时间父皇还夸我写的漂亮来着!”</p>

“嗯嗯!”</p>

“回去继续临摹,力求越像越好!”</p>

“诺!”</p>

两人正说话的工夫,一个小太监颠颠的跑过来。</p>

“太子殿下,陛下回宫了,召您前往觐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