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最后一幅(1/2)
《唐宫仕女图》五个部分被一一讲解,其他画家也都默默点头。</p>
很显然,这位画家讲的很是全面。</p>
说到最后,这位画家又顺嘴问了乐弦一句:“乐弦小友,不知道我对这幅画的讲解对不对?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p>
所有人都认为已经讲的很全面了。</p>
然而,乐弦却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p>
“你讲解的很对,不过这幅画中确实还有其他含义。”</p>
还有。</p>
这位画家愣住了。</p>
自己这一问只不过是顺嘴而已,走个过场,怎么还真有其他含义?</p>
这不是打我脸了吗?</p>
想到这,这位画家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p>
其他画家纷纷来了兴趣。</p>
不只是刚刚的那个画家,他们所有人看出来的东西也都只是这样了,结果没想到乐弦竟然说还有。</p>
在众人的注视下,乐弦缓缓开口</p>
“《虢国夫人游春图》其实是裸妆倡导者。</p>
虢国夫人自信美艳,嫌弃浓重的脂粉掩盖了自己的容貌,干脆“淡扫娥眉”,这在唐代是标新立异,极为轻佻的举动。</p>
唐代女性妆容繁复,光眉型就多达十种,画眉之后贴花钿(即将各种花样贴在眉心作为装饰),在双颊酒窝处用朱红色点缀,再在太阳穴部位描斜红,有时会用胭脂晕染如血迹一般,为的是造成残破之美。</p>
唐妆最后步骤是点唇,唇膏颜色一度流行为黑色。基本上就是“乌膏注唇盾似泥。”的感觉。</p>
整个妆容浓墨重彩,奢靡华丽,独具时代特征。虢国夫人的裸妆别具一格,加之天生丽质,成了古代女性裸妆的倡导者。</p>
史载虢国夫人生活极为豪奢排场,出门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p>
画卷中描绘虢国夫人率众侍从及孩子骑马出行之事,虽不及史料中的气象及排场,但也姿态翩翩……”</p>
这话一出,那些在直播间潜水看直播的历史研究员又有事干了,同时他们心中也已经确定,乐弦手中确实有完整的史书。</p>
起码唐代的历史资料是比较完整的。</p>
想到这,他们心中一阵激动,历史研究院的院长直接下令,要向上申请经费,把乐弦手中的史书都买下来。</p>
这边历史研究院众人的疯狂暂且不说,另一边的乐弦还在众多画家目瞪口呆的眼神中继续介绍。</p>
“而这幅《捣练图》,其实是记录了最早的制衣流程。</p>
“捣练”是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捣衣缝制多在秋季,无形中增添了几分萧索落寞之感。</p>
“练”是一种生丝制成的丝帛织品,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且发黄,必须经过沸水煮泡和漂白,再用木杵反复捶捣才能溶解帛上的丝胶,使之洁白柔软。</p>
捣好的素练熨烫平整,最后被裁剪、缝制成衣裳。</p>
这幅画作右边起首是捣丝,末段是把绢拉直、熨平,最后的工序理丝、缝合则放在中间。</p>
图中所表现的贵族女性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可以说是华夏最早的服装工艺流程记载,当然,这也是史书上记载的。”</p>
“再说这幅《簪花仕女图》,描绘的其实是繁华背后的空虚寂寞 。</p>
这幅画是工笔重彩画,用笔可以说是比较朴实,气质气韵古雅,画面描绘的是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p>
大家注意看,这画幅中我运用了特殊的造境之法。</p>
湖石、辛夷、蝴蝶、猾子、鹤,经过精心安排选择,穿插在画中成为仕女的点缀。</p>
虽然背景一片空白,但是我们分明能从妇女手中停歇的蝴蝶、小花和蹦跃的小狗身上得到游园的信息,能使人联想到风和日丽的深富庭院中,丽人百无聊赖,身在园林却无心看风景的空虚。</p>
例如《簪花仕女图》中左侧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这幅画中共出现了女眷12人,除两侍女站立外,嫔妃环方形桌而坐,她们分别饮茶、舀茶、取茶点、摇扇、弄笙、调琴、弹琵琶、端茶碗。</p>
两侍女一个伺立于案边,另一正吹排笙。桌中间放一大盆,带提耳,高圈足置长柄勺,盆两边为六曲葵口带中架器皿,有五个海棠形漆盒分散于桌面。桌下一小狗安详地卧着,睁眼前视。</p>
可以通过画中人物的脸型,身形、化妆、服饰,以及使用乐器和茶具等元素确定我画的朝代是唐朝。</p>
画中人物的发式多样,有的将发髯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p>
坠马髻是将头发拢结在头顶或头侧或前额与脑后,扎束后挽结成椎,用簪或者钗贯住,可盘卷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耸竖于头顶或两侧。</p>
梁翼之妻孙寿将结椎置于头侧,并使其下坠,称为坠马髻,亦称梁氏新妆,风行一时。</p>
双环垂髻是将发分为两部分,存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p>
据传这种发式在战国时已有,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唐代还把它视为未婚女子的标志,在盛唐时最为流行。</p>
花冠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p>
唐代花冠如一顶帽子套在头上,直到发际。</p>
为了使发髻更加光彩夺目,有的用金银珠翠制成多种花鸟、簪钗、梳篦插在髻上。</p>
有的喜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桃、杏、荷、菊、梅等花卉固定在髻上。</p>
有的冠上插花,用漆纱、金、银、玉制成高冠,冠插白角长梳,左右两侧插花,把一年四季名花同时嵌在冠上,称之为“一年景”。</p>
《宫乐图》更直观再现了后宫嫔妃间斗茶饮茶,举办茶宴的场景。</p>
画幅右侧中间一名女子手执长柄茶杓,正在将茶汤分入茶盏里,身旁的那名宫女手持茶盏,正在将茶碗送入口中。</p>
对面的一名宫女则正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背。</p>
《宫乐图》中饮茶的茶碗,口大而平,更像是吃饭的碗,也称茶瓯。</p>
在唐代茶具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p>
唐人非常讲究茶瓯的制作,已经开始欣赏茶汤的色彩之美。</p>
茶碗以南方越窑的青瓷和北方邢窑的白瓷最为有名。</p>
陆羽煎茶法是唐代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饮茶方法,包括煎水、碾茶、投茶和品茶四道主要工序。</p>
唐人煮荼时会加入各种佐料,与茶共煮。</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