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知音(2/2)
“这上面的水平,是我见过最为写实的剧本创作,几乎相当于一份严谨的研究成果。”
将剧本夸得天花乱坠,濮教授才好奇地问起:“这是找谁写的?水平这么高。”
王峰当然没必要谦虚,说是自己的杰作。
可是这话说完,濮教授却摇了摇,表示自己决计不肯相信:“小年轻事业搞得不错,但可不能说此大话,这个剧本没个十几年的研究功底,断然做不到如此细致。”
知道光是如此,肯定很难让教授相信,于是王峰胸有成竹地说道:“空口无凭,不如由您出题,来考一考我的水平。”
见客人出言大气,濮教授这下真正来了兴致,大致翻到了其中一个段落,提到了史料相关的问题。
他有意杀杀年轻人威风,问得是非常刁钻地政令问题。
这并非任何独立的故事情节,而是当年官员在处理事务上的具体流程,如何写信通知、如何报告上级、由哪个主管部门受理,又交由哪个部门操办。
这些复杂的流程,若非在茫茫书海中摸索,很难有直接的答案,想必是最能体现史料研究水平的问题。
可以说在当今天下,能大致知晓这个问题的学者,超不过百人,而能准确细致答全的,更是最多几个泰斗。
但他今天的有意为难,却恰恰遇错了对手。
执行政令上的具体流程,深深刻在了王峰的脑中,他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也并非有意炫耀,毕竟说起回忆中的情节,总是会让人滔滔不绝,于是就这么当着教授面前,直说了有十来分钟。
王峰说得详细,也许是太过详细,很多史料未曾记载的内容,他都能一一说明,这些鲜活的经历,从本人嘴里讲出来,又额外带了一层趣味。
濮教授听得津津有味,根本不忍心打断对方,直到王峰说的口渴,停下来喝咖啡的空隙,这才扶着眼镜片夸了起来。
“我服了,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却有这般造诣。”
王峰自谦了几句,却又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哪有什么研究功力,全是靠着保存下的回忆,才能讲出完整的脉络。
濮教授当然不可能知道实情,他只当遇上知音,和王峰不断攀谈起来。
虽说聊天的深入,两人都更为佩服对方的水准,渐渐产生了别样的敬意。
有很多之前的回忆,本以为来到现代社会后,只能憋烂在肚子里,可万没想到,居然让自己找到了能倾述交流的对象。
一旦打开话匣,更是停不下来,从下午聊到天黑。
直到王峰的肚子传来抗议,他这才有空看表:“没想到过了饭点,都快要8点了。”
两人对视一眼,才哈哈大笑:“反正都这么晚了,小老弟今晚就别急着走,我请你吃个便饭。”
濮教授的称谓悄然发生变化,已经将客人视作了忘年老友。
王峰看时机基本成熟,于是答应下今晚的饭局,也想着正好用这个机会,问问关于红山玉像情况,看能否打听到一些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