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我乃天可汗(1/2)

第二日的朝会上,天可汗向朝臣公布了江东犁,并着工部将作监尽快制作出来,并令各道、各州推行,售价不得高于两贯钱。</p>

将作监少匠阎立德领命,接过图纸,为江东犁的精妙设计惊叹。</p>

阎立德雍州万年人(京兆万年县),着名建筑家、画家,出身世家,祖上显赫。</p>

母亲宇文氏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之女清都公主,父亲北周驸马都尉,隋朝将作监少匠。</p>

贞观年间,阎立德历任将作监少匠、将作大匠,曾受命营造太上皇献陵,督造翠微宫、玉华宫,营建昭陵,主持修筑长安城外郭河城楼等。</p>

其女儿阎婉后嫁与魏王李泰。</p>

弟弟阎立本,唐代着名画家、政治家。</p>

阎立德不敢轻忽,带着图纸到将作监,命工匠加紧制作,并亲自督导。</p>

身为从四品下的少匠,没必要如此小题大做,但这架犁天可汗要亲自试驾。</p>

这日起,朝臣们觉得天可汗似乎有什么高兴事儿,明显感觉他心态平和许多。</p>

因为皇后生了九皇子的原因吗?不太像!</p>

九皇子刚出生那几日,天可汗确实很高兴,可现在九皇子马上满百日,难不成是九皇子的百日宴?可没听到什么风声啊!</p>

朝臣们心里嘀咕,私下里悄悄打探,没谁说得清楚。</p>

因为岭南道献上的江东犁?不至于啊!</p>

这农具不过是农人干活儿轻省些,地耕的深一些,庄稼长势好一些。</p>

这也得看天时,风调雨顺没问题,若是天灾,再好的农具也是白搭。</p>

猜测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没谁注意到宫里内侍少了两个。</p>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默默对视一眼,目光移开,恶趣味的看着众人心急火燎、抓耳挠腮挺好玩的。</p>

唐代前期财政运行体制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互不相扰。</p>

租庸调等赋税收入归国库,皇帝私人库藏的内库财政主要依赖国库的定额调拨。</p>

内库与国家财政不产生直接联系,不会对国家财政秩序产生扰乱。</p>

特别是贞观初期,天可汗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要不是长孙皇后打理有方,年节的赏赐天可汗都拿不出来。</p>

是夜,天可汗在崇文殿批阅奏折,长孙皇后带着侍女、提着夜宵来看望。</p>

“二郎!”长孙皇后身体瘦削,产后近三个月,气血亏损,面色略显苍白。</p>

已生育四个孩子,依然瘦的腰身盈盈一握。</p>

“观音婢,你怎么来了!”天可汗放下手中笔,起身相迎。</p>

他处理公务的地方,也就长孙皇后能随意出入,其他妃嫔不得跨出后宫半步,更别说进书房。</p>

侍女进来,将宵夜摆上,一盏糖水梨、一碗鸡蛋羹、半碗米饭。</p>

秋天干燥,糖水梨润肺。</p>

“来看看二郎,忙碌大半夜,还不歇息!”长孙皇后笑笑。</p>

“雉奴睡了?”天可汗扶着长孙皇后坐下,关切道,“观音婢怎地脸色还是这般苍白?宫人们是怎么伺候的?”</p>

“二郎,不关宫人的事儿,是我自己,二郎知道的,自小便有顽疾。”长孙皇后说着,忍不住咳嗽两声。</p>

“秋高天水凉,观音婢就不该来!看看,这又着凉!”天可汗摸到皇后冰凉的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