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副业(2/2)
朕闻摄政王在剿匪过程中不幸遇难,尸首难寻,朕心甚痛。</p>
摄政王忠贞体国,勤勉辅政,为国家安定、百姓安宁立下汗马功劳。</p>
今不幸罹难,举国哀悼,朕亦深感哀恸。</p>
兹命长公主即刻启程回京,参与摄政王之丧礼。长公主与摄政王手足情深,望能亲致哀思,以慰摄政王在天之灵。</p>
沿途各州县官员,务必妥善安排,确保长公主行程安全,不得有误。京城内外,即日起举行国丧,为期三十日,期间禁乐、禁酒、禁市,以示哀悼。</p>
朕望长公主节哀顺变,早日回京,共襄国事。</p>
钦此。</p>
听完,苏扶楹端起茶杯的手微微顿在半空,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p>
“长公主?”苏扶楹嘴里轻轻呢喃着这三个字,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和好奇。</p>
她似乎从未听说过这位长公主,但从名字上来看,也知道与皇帝是什么关系。</p>
随着马车驶入闹市,苏扶楹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嘈杂声音。</p>
原本热闹的街道此刻充满了人们的议论纷纷,仿佛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之中。</p>
有人惋惜地说道:“没想到摄政王就这样死了,真是可惜啊。”</p>
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屑一顾地反驳道:“可惜什么?他就是个乱臣贼子,死了简直是大快人心!”这些人的语气中充满了厌恶和愤慨。</p>
还有人回忆起过去的岁月,感慨地说:“想当年,摄政王可是凭借一己之力将蛮夷阻拦在关外,保卫了国家的安全。无论怎样,他也是大功之臣。”</p>
但立刻就有人回应道:“那又如何?他终究还是乱臣贼子,不能因为一时之功就忽视了他的过错。”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p>
坐在马车中的苏扶楹默默地听着这些议论,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了几抹嘲讽的意味。</p>
她知道,这些人对于摄政王的评价往往受到个人立场和情感的影响。</p>
在这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公子,到了。”</p>
马车停稳,里面走出一个白衣少年,一手拿着折扇,一手负于身后。</p>
周围路过的女子抬头一看,顿时被惊艳的目瞪口呆。</p>
京城中居然有如此相貌的少年郎。</p>
“扶苏?”</p>
仁和堂掌柜远远瞧着这边的骚动,定睛一看,居然是他。</p>
苏扶楹轻点了下头,朝着药铺内看去,只有一位眼生的中年大夫坐诊。</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