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457节(1/2)

耶律仙童道:“今日听杜太尉讲清楚了这处牢城营的意思,你们怎么看?”</p>

耶律仁先沉吟一会,道:“若杜太尉讲的句句是实,这牢城营倒是不坏的去处。我们这些人,若是到了开封城里,实际什么都做不了。前几日,我到我兄长那里,让我与他一起经营酒楼。我想了又想,觉得终是不妥。说是让我们做普通百姓,可若是出城,必须要报到官府那里。”</p>

萧虚烈摇了摇头:“什么平常百姓,说说罢了。十年之后,或许可以,现在断无可能。不说被宋军俘获的数十万大军,契丹还有许多地方,许多人口,怎么可能让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p>

耶律仙童叹了口气:“是啊,我也在想,怎么做才好。留守家在析津府,身财带在身上,我和萧大王却不同。不在牢城营里做事,如何过活?而且依我看,把我们安排在牢城营里,说是做官,其实跟其他的契丹人只是做的事情不同。也就是说,我们也是被关在这里的。”</p>

萧虚烈道:“大王说的不错,我们正在被关在这里。只不过,不用做重活,还有俸禄,宋朝待我们还是不错的。依我说,不必考虑这么多,只管做事拿钱就是了。”</p>

耶律仙童道:“此话不错,只是有一处尴尬处。圣上也关在这里,若是有事求我们,怎么办?”</p>

耶律仁先和萧虚烈不语,一时沉默下来。</p>

其实三人清楚,杜中宵说不让他们直接管人,但终究是在牢城营里管事情的,手里有权。有权就有了问题,其他契丹人求来怎么办?以三人地位,其他的人可以不管,耶律洪其不能不管啊。</p>

过了好久,萧虚烈道:“没有办法,我们尽量躲着就是。实在躲不过,就只能够装傻了。宋人最怕的就是犯人互相串连,防范最深,要尽量避开。”</p>

耶律仙童只能叹气。被俘之前,他是北院枢密使,契丹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如果不管,怎么对得起耶律洪基?可若是管,一旦被宋人发现,就是自寻死路了。</p>

契丹是一国两种制度,汉人、渤海人用汉制,其他民族用契丹制度。相应的,有南北枢密院,南北宰相。与宋朝相比,契丹的枢密院和宰相的权力刚好反过来,主要权力在枢密院。枢密北院和北宰相管的是契丹事务,南枢密院和南宰相管的是汉人和渤海人事务,其实权力主要在北枢密院。北院枢密使,就是通常说的北院大王,是契丹政务除皇帝外的第一人。</p>

其实宋朝的枢密院也分东西两院,不过只存其名,官印也有,实际上只有一院。这是从晚唐五代继承来的,与契丹一样,不过后来的发展不同。</p>

作为北院大王,耶律仙童陪在耶律洪基身边最久,感情也深,一时觉得割绝不下。</p>

耶律仁先道:“大王,到了现在,就不要想那些了。圣上春秋正盛,性格倔强一些正常,我们只当不知道罢了。哪怕真有事情求过来,尽量避过就是。”</p>

耶律仙童道:“真的就是这样避过?哪怕是圣上亲自吩咐,也置之不理?”</p>

耶律仁先摇了摇头:“我知道你想的是什么。若是平常小事,不必圣上来求,能帮自然帮了。圣上亲自求过来的,必然是极大的事。大王,我们已经败了,有的事情不能做。”</p>

耶律仙童不语,看着天上的星星,神色黯然。是啊,已经败了,不管接受,终究是败了。耶律仙童在耶律洪基身边的时间久,知道耶律洪基绝不肯就此认输,必然会惹出事情来。牢城营,说到底是契丹的战俘营,到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耶律仙童也不知道。</p>

见萧虚烈不说话,耶律仁先道:“时间不早了,我们早些休息吧。这几日杜太尉在牢城营,必然有许多事情。我们若是表现不好,只怕惹人闲话。”</p>

说完,与萧虚烈一起,起身离开。</p>

走到半路,萧虚烈道:“留守,看北院大王的意思,后边只怕惹出事来。”</p>

耶律仁先叹了口气:“他在圣上身边最久,最后也是他,劝圣上投降宋军的。真要是圣上在牢城营里闹事,岂能脱得了身?我们多看着他就是,记住不要把事情惹到自己身上,也尽量多提醒他。”</p>

萧虚烈沉默了一会,道:“留守,幽州虽败,契丹实力尚存。你说,若宋朝进攻中京的话,能不能守住?只要守住中京,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p>

耶律仁先看着远方的黑夜,过了好一会,才道:“我劝你不要心存幻想了。说是实力尚存,不过是骗自己罢了。四十万大军南下,本族青壮基本在此,一战全没。杜太尉说的清楚,这些人不会放回去,而是留在宋朝修桥铺路。没有人了,怎么守住中京?我估计今年秋天,宋朝就会大举进攻。”</p>

萧虚烈叹了口气:“虽然知道如此,心中却总想着,有一天会不同。我们契丹大军能反败为胜,重整旗鼓。唉,契丹曾经多么强大,怎么就会如此!”</p>

耶律仁先摇了摇头,只觉心乱如麻。自己比萧虚烈更倒霉。当年在河曲路,耶律宗真被杜中宵用炮轰死,自己是北院大王,带军主动撤出了河曲路。也正是自己在上京道,镇慑住了各个蕃部。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打生打死,一直没有蕃部叛乱。好不容易耶律洪基胜了,自己也该出头了,没想到就遇到了这一场大败。耶律仁先看得清楚,现在的契丹,与宋朝的国力有根本的差距,跟本无法敌对。</p>

后来会怎么样?无非是宋军继续北进,把契丹灭掉呗。双方的实力对比,契丹无法反抗。特别是宋朝有了铁路,遥远的路途已不是障碍,契丹还有什么来对抗宋朝?</p>

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农耕民族,已经打了几千年了。这场争斗,要有个结果了。只是对于契丹人来说,这个结果有些难以接受。</p>

摇了摇头,耶律洪基道:“夜深了,早些歇息吧。这些事情,以后不必想了。”</p>

第124章 重新选过</p>

第二日,用罢早饭,杜中宵吩咐人把崔向和一众将领叫到自己住处。大家站定,杜中宵道:“牢城营一共有犯人一千五百二十一名,有土地七万两千五百亩。依此,把犯人分为十五个队,每队一百人,各自住个一村子。每个村子相距三到五里,围绕着营田衙门分布。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队。”</p>

崔向拱手:“太尉,不知道要怎么分?”</p>

杜中宵道:“依犯人名册,每一队都是隔十五人抽一人。每十人编为一伙,抓阄选伙长。再从这一百人里,抓阄选出正副队正。这是犯人自己的管理编伍,与看守的人无涉。”</p>

听了这话,崔向沉默一下,便就吩咐人把名册拿了过来。</p>

杜中宵拿过名册,随手点了五个将领过来,让他们把犯人的队伍分好。而后对其他人道:“牢城营的兵士,一共一千零八十名。按一百名犯人配三十名看管士卒,再配五名官员算,需派五百二十五人到各村去。剩下的人员,都在牢城营衙门这里。如何分派,崔指使与一众官员商议来定吧。”</p>

崔向和几名官员拱手称诺。杜中宵起身,道:“你们自回去安排,一个时辰后,我到衙门去看。”</p>

崔向与一众官员拱手称是,告辞离去。临出门的时候,杜中宵道:“用心做事,不要自作聪明。说是按名册抽人,那就必须跟名册对上。对不上的,日后不会轻饶!”</p>

众将领听了,心中一凛,称诺出去。</p>

杜中宵走出院子,看着东边升起的太阳,默默站在那里。幽州一战,动用五六十万大军,加上民夫过百万人,本以为是了不起的大战,最后却平平无奇。不过大胜之后,争功的人却多。现在京城里,因为战功,各路人马争得面红耳赤。</p>

作为枢密使,没有人跟杜中宵争功,也没有人争得了。但别人争功,枢密使就是关键人物,给谁说一句话,不给谁说话,甚至反对,可能就是两个结果。杜中宵知道,这一切尘埃落定,自己不可能再管军了,也懒得理这些事情。关脆出来,抛开那一切,让他们去争吧。</p>

其实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一是救济幽州和云州百姓,再一个就是对奉圣州的战事。不过,契丹主力已经被打败,剩下的根本无法抵挡宋军,朝廷中的官员就不在意了。而救济百姓,现在是中书的事,枢密院不需要管得太多。想来想去,朝中也没有什么要注意的。</p>

伸了伸胳膊,杜中宵深深吸了一口气。早春天气,柳叶泛绿,到处开着各种花朵,空气里满是清新的气息。风吹在脸上,没有一丝凉意,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日子。</p>

出了院子,杜中宵站在住处门前,看着周围景色。过了好长时间,看看差不多了,走向衙门。</p>

早有士卒禀报,崔向带着官员迎出来,向杜中宵行礼。</p>

进了官厅,崔向道:“太尉,犯人已经分好了。各村的将领,正在查看名册。”</p>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此事做罢,这两天就要让他们去建各村房屋。现在正是初春,是春耕的时节,牢城营需要的耕牛、农具,也要尽早运来。”</p>

崔向道:“回太尉,本地原来也有一些村落,里面的房屋,可以居住。”</p>

杜中宵摇了摇头:“以前的房子全部不要,要另起新的。而且各村如何布置,要仔细考虑。一要住着方便,还要看管方便。他们是犯人,不是普通百姓,平时要紧紧看住。若是有犯人逃了,看的人罪过不小。所以,各个村子如何居住,看管的人在哪,犯人在哪,一间房住几个人,都要想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