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97节(1/2)

赵滋摆手:“此事不急。坐,我们先聊一聊伊州的事情。”</p>

陈远朋落座,赵滋道:“太宗时候,曾派使臣出使高昌国。依王延德所记,你们自开元年间世守伊州之地,为本城城主。当时言诏敕俱在,可有此事?”</p>

陈远朋道:“不错,自我为孩童时起,便就世传如此。诏敕还在官衙里,我去为将军取来。”</p>

赵滋道:“不必了,等你东去京城的时候,带着送与朝廷便是。今日说一说,伊州治下一共有多少属县,有多少人户,到底如何。西边的高昌既已管不到这里,现在与伊州的关系又是如何。”</p>

陈远朋拱手:“回将军,伊州治下除了州城,还有纳职和益都两县,俱在西边不远处。高昌治理西域各地,都是派出于越,为一地之主,下面还是有城主的。高昌这些年与黑汗王作战,连战连败,已经丢了龟兹,退到焉耆了。兵势衰弱,已经许多年不派于越到伊州来,两国没有什么关系了。”</p>

说到这里,陈远朋想了想道:“现在伊州治下人户,编户是五千二百余户,三千余户在伊州,纳职和益都各有一千余户。当然这只是城周围的人家,至于深入大漠的民户,那就不知道多少。”</p>

赵滋道:“不知多少,是说其多呢还是少呢?”</p>

陈远朋道:“当然是少。这周围的土地,以城池周围的最好,有水源可以灌溉。住在沙漠里,水源又少,当然是种不了多少地。没有地,人户能吃什么?”</p>

赵滋点了点头,在他想来,也应该是少。这几十年来伊州还算平静,没有战事,大部分人都应该聚集在城池周围。深入大漠居住的民户,一般都有其原因,一时不方便搬出来罢了。</p>

问了规模户口,赵滋又道:“五千二百余户,不知伊州有多少军队?若是多了,可养不起。”</p>

陈远朋道:“真正的守军并没有多少,一州二县加起来,也就六七百人。当然,若是有人来攻,那就要丁壮皆从军了,不然不足以守护地方。”</p>

进城的时候看陈远朋仪仗的寒酸样子,便就知道,这里没有多少守军。不管是高昌还是党项,都离此数百里,只要有斥候,发现大军来攻,从民间征集完全来得及。</p>

问了这些,赵滋对伊州的情况基本了解,对陈远朋道:“铁路未到伊州之前,还要烦请你带着属下在伊州,治理此地民政。我是军人,一般情况不理民政,你可明白?”</p>

陈远朋道:“自该如此。现在已经是九月,有的地方已经下雪,说实话走不得远路。我家里的东西总要发卖,到时带了钱财,到京城去找阿爹。”</p>

赵滋不由苦笑,这些人家,还真是看得开。陈希明留在京城,必然是朝廷给了好处,比他在伊州生活强得多了。陈远朋必然有陈希明的回信,急着卖家产,到京城去生活。两地相比,伊州这里连开封旁边的镇都比不上,到那里生活,可比这里强得太多。</p>

什么开元时候起便世守伊州,这种话只能听听,这么长时间,朝廷翻了记录,已经发现唐时守将没有姓陈的。这当是唐朝势力退出西域,本地守将的托词。不过城池确实在他家手里,没有人追究罢了。</p>

站起身来,赵滋与陈远朋一起到了后衙,参加接风筵席。</p>

伊州城里只有不到五百户人家,人口稀少,耆老乡绅都是托词,其实就是几家富户。加上当时跟着陈希明入京的几个大员外,一共二三十人,在后衙分坐。依着风俗,中间一张地毯,摆着瓜果酒菜,主客坐在两侧。赵滋和陈希志、陈远朋上座,其余的人坐在下面。</p>

此时天已冷,周围点了炭火,烤得暖融融的。赵滋与众人饮酒吃肉,倒也其乐融融。</p>

胜州城里,杜中宵坐在官衙里,看着赵滋递来的文书,对一边的富弼道:“伊州全部人口只有五千余户,确实人口不多。这还是和平了数十年,没有仗打,看来西域的人户比预计的少。”</p>

富弼道:“自是如此。听说西域遍地黄沙,只有靠山的地方,还有河流经过的地方,才有水源。有了水源才能够种地,在沙漠中连绵成串,称为绿州。这些绿州,就是商路经过的地方。”</p>

杜中宵道:“西域地方广大,不缺水源的地方还是有的,人口按说不该如此之少。以伊州看,整个西域才多少人?能不能有二十万户人口?我看,只怕是没有这么多的。”</p>

富弼道:“应该是没有。不知黑汗那里如何,只看高昌,也就几万人户。”</p>

杜中宵道:“有人才能够有兵。他们就这么多人口,能有多少兵?赵滋所部五万人,如果铁路通到伊州,岂不是无人能敌?我本来想着,等到铁路通了,自率大军前去,现在看来,有没有必要两说了。”</p>

富弼道:“大军未到之前,那里的势力必然不会消失。地方太过广大,还是要大军进驻的。反正通了铁路,五万大军与十万大军也没多少区别,只要不离开铁路太远就好。”</p>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今年吩咐赵滋,把高昌国的情况搞清楚。他的大军如果可能,不必全驻居延,可以沿路驻扎,帮着修铁路的部队修路。这条铁路修得太快,必然许多隐患,以后慢慢修改吧。”</p>

富弼称是,唤过书吏来,给赵滋写一封回信。已经到了伊州,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搞清楚高昌到底在想什么,是敌是友。两地相距六七百里,虽然距离不近,比胜州可是强得多了。</p>

杜中宵把公文交给富弼,站起身来,道:“西域地广数千里,人口却只当一大州,确实与中原差别很大。就是河曲路这里,人口不多,却是因为地方没有开发,并不是不能住人。朝廷要进西域,不是简单的事情。一条铁路,连接内外,这铁路却不容易修啊。”</p>

富弼道:“确实如此。内地修一千里,路两侧的人口数百万,西域却可能只有几万户而,甚至连万户都不到。如果没有路的商旅,现在修到西域的铁路就是亏的。”</p>

杜中宵道:“亏也是要修的。只有通了铁路,那里才能跟中原连为一体。便如伊州城主,为何进了京城之后,便愿意献出伊州,住在京城?他在路上坐了铁路,知道这路要修到伊州去,挡不住的。以后的西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铁路,用铁路把几个重要的地方连起来。”</p>

说到这里,杜中宵笑着摇了摇头:“现在看来,以后驻西域的军队,应该以营田厢军为主,战兵太多反而没有什么用处。朝中组建修铁路的军队,还真是做对了。”</p>

富弼点头:“是啊,只要有铁路,像伊州这种地方,得来全不费力。只要西域通了铁路,许多城池都可以不战而下。西域的未来,还是看铁路修的进度。不过,节帅,现在的铁路走北线,一路上沿线都没有人口,不是长久之计。将来得了河西数郡,还是要修一条南线,才能划得来。”</p>

(今天只有一更,祝大家中秋快乐!)</p>

第151章 大雪</p>

“就下雪了!”杜中宵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喃喃地道。</p>

今年的雪下得格外早,还没到十月,就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前几天的温暖一下子荡然无存,天地间突然变得刺骨。胜州城里热闹的景象一下消失,突然变得冷清起来。</p>

看看天色,杜中宵道:“副使、判官,我们出去走走,寻杯酒喝。”</p>

田京道:“节帅说的是,这样的天气,做什么都没有意思,不如出去喝酒。”</p>

几人结伴而行,出了官衙,向商场那里去。路上没有什么行人,许多店铺已经关了门,惟有漫天的雪花飘洒下来。地上已经铺了一层薄薄的雪花,踩在上面,觉得软绵绵的。</p>

富弼道:“胜州这里,比陕西路的州县还要冷上许多。以前在陕西的时候,虽然也有十月飘雪,但却没有冷成这个样子。前两天,我起来得早,就发现夜里已经结冰了。”</p>

李复圭道:“副使,夜里早已经结冰了。我听从上游来的人说,丰州那里,黄河都快冰封了。”</p>

富弼缩了缩脖子:“还没到十月,黄河就要冰封,若是跟中原人说起来,如何肯信!河曲路这里真是冷得一点道理都没有!下了这一场雪,没有特别的事情,以后就不要出城!”</p>

杜中宵道:“冷气从北方来,当然就是如此,越向北越冷。听说阴山以北的地方,一年之中夏天的日子没有几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寒冷难当。我们这里有阴山挡住寒气,以山北暖和得多了。”</p>

富弼道:“听说是如此。苏武牧羊的北海边,听说就没有什么夏天,不知道是也不是。”</p>

几个一边说着闲话,一边到了商场附近。杜中宵左右看看,道:“我们是到官酒楼,还是到那边王普的店里?这种天气,按说到王普店里,围着吃一个羊肉锅,更加有感觉。”</p>

富弼道:“节帅这样想,那我们去王普店里好了。他做生意还是用心,味道过得去。”</p>

到了王普店前,一个小厮急忙过来,迎了杜中宵等人进店。王普正在柜台后,看见忙跑过来,带着几个人到了二楼的阁子里。众人坐定,问几位要吃什么。</p>

杜中宵觉得阁子里分外温暖,对王普道:“与去年不同,你这里加了暖炕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