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82节(2/2)
听了这话,赵祯与曾公亮和越概都笑。比譬虽然粗俗,倒是形象。随州练兵,军中所有的职位其实都空着,只要表现优秀,可以一路上升。姚守信、十三郎等人,就是这样升上来,河曲路大战之后,现在整个宋军之中,他们依然是最优秀的骑兵和炮兵将领。</p>
战后整训军队,虽然有军校,却没有了当时的条件。大量入校的军官,本有官职,学过之后,大致按他们原来的官职编入军中,难免良莠不齐。</p>
赵祯想了想,道:“太保话虽粗俗,道理却是不错。没有当时随州的快速升迁,河曲路的几个方面大将,要多少年月才能升到现在职位?现在京城军校办学不力,除了教不得法,里面学习的,由于带着本来官职,出来之后都要升官,提举军校也是难办。”</p>
赵概道:“陛下,现在入了军校,出来必定升官,本就不合理。有的将领,在里面学了,确实学的不好,不适合为军官。出来之后全部编入军中,失了选汰之意。”</p>
赵祯在案后坐下,道:“那又该如何呢?如果军校中学得稍差,便行裁汰,不是太平美事。”</p>
众人沉默。这话说到底,皇帝要对军队示恩,到军校学上一段时间,出来反而降官,甚至是被军中淘汰,难免就会有怨言。这锅皇帝不背,最好有官员出来背黑锅。官员又不傻,哪个肯背这种黑锅。</p>
王拱辰道:“微臣以为,如河曲路军,对军中的军官细分是个办法。只要读书识字,在军校中能学到知识,没有大的过失,可以不做指挥官,做庶务官,一样升迁。”</p>
曾公亮道:“一旦如此,就失去了做指挥官的机会,有几人愿意?军中不为统兵官——”</p>
说到这里,曾公亮摇了摇头。既然明确了军中指挥官自成体系,高人一等,被排除这个体系谁都不愿意。特别是禁军的传统,统兵官掌一切大权,推行难度更大。</p>
一时沉默。过了好一会,赵概道:“陛下,微臣以为,既然指挥官自成一系,不如,就仿先前武举例,考中了的做指挥官,考不中的学出来做庶务官。”</p>
曾公亮道:“那就不是武举人,而成了武进士了。”</p>
赵概和王拱辰一起点头。举人跟进士的差别,不是等级,而是出身。等级影响一时,出身则伴随整个仕途。指挥官自成一系,如果靠考出来,实际就成了军队中的科考。考中了指挥官,就跟文官中的进士一样,有了出身。地位比别的军官高,升官比别的军官快,成了一个单独的群体。</p>
赵祯思考良久,道:“此法未必不可行。此事下两府集议,朝臣各抒己见,如果可行,就少了许多麻烦。军校本就是为了选拔精兵良将而设,行科考,也没什么。”</p>
曾公亮、赵概和王拱辰一起称旨。这一个改变,涉及到的很多。冲击最大的,就是现在的禁军升迁选汰体系。以前是精兵选入诸班直,诸班直在皇帝左右,也有考试,而后升官或外派。</p>
第113章 大势所趋</p>
樊楼的一个阁子里,贾逵、张玉、和斌、杨遂、卢政、李浩团团围坐,相对饮酒。</p>
喝了一口酒,张玉把手中的杯子重重一拍:“听枢密院的人讲,现在朝中正议,以后军校中也要开科考。考中了的人才可以做指挥官,就跟文官中的进士一般。直娘贼,我一生只知阵前杀敌,视千军万马如无物。什么科考文章,哪里是我这种人做的!”</p>
贾逵道:“你不必忧心,军中科考,考的是校中学的知识,又不考诗赋。”</p>
张玉道:“那又如何?我从军学的是舞刀弄枪,可不是筹谋计算。我们几人虽未入校中,也知道军校里教的都的是什么。我本就识不了多少字,才够粗通文书,军中已足够用。去学那些,怎么能够学得来呢!我看哪,这官当得也没意思,不如请个兵职,到外边快活。”</p>
贾逵道:“宝臣,太尉就是不想让我们蹉跎,才把招入京中,送入军校中学习一番。如果只想着做个兵职,又何必招入京城?你做广西路钤辖,多么快活!”</p>
张玉摇了摇头,闷着头喝酒,也不说话。</p>
这个几人是狄青得力属下,灭侬智高一战中立了大功的。贾逵曾与狄青一起在拱圣军中为士卒,两人只相差两岁。张玉年轻一些,以勇猛驰名西北。随狄青在青涧城时,有夏军将领挑战,张玉带一铁锏独骑出战,取来将首级和他的马回阵,人称其为张铁锏。</p>
贾逵年纪大一些,官职也高一些,归仁铺之后升为西染院使、嘉州刺史,正使带遥郡。张玉的官职很低,为右班殿直,比杨文广初到随州时的官职还低。战后升为内殿崇班,京城演武后又升了一级,为内殿承制,从小使臣升为了大使臣。其余几人,多是西北猛将,参与过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战立过军功的。其中的杨遂,曾参与过平贝州王则,后世的《三遂平妖传》中的其中一遂。</p>
这几个人在战后升官,大多分到各地任职。张玉和卢政留在广西,做广西路钤辖。贾逵则做了秦凤路钤辖,不过因为母病,一直没有上任。京城军校建起来,禁军进行大规模整训,狄青特意把这些老部下调来军城,准备让他们入京校,学习一番,有个前程。没想到还没入校,先传了科考的消息出来。</p>
几个人当中,张玉的文化水平最低,对此最为抵触。平了侬智高回京城,在崇政殿演示当日归仁铺一战,指挥的就是张玉,赵祯对这勇将非常喜受。没想到过了几个月,形势全变了。</p>
和斌道:“此事大局已定,我们争了又有什么用?早早进入军将,真正学到本事,搏个前程才是正途。在这里发牢骚,没有任何用处。就连太尉,还不是到了河曲路,在那里军校巡视?”</p>
张玉冷声道:“进里面学什么本事?洒家一条铁锏,纵横数路,没有敌手!”</p>
杨遂摇头:“宝臣,此时不比往日,河曲路军中,打仗根本就不靠弓马武艺了!任你如何勇猛,枪炮之下,没有半点用处!再是猛将,党项人面前有多少军功?河曲路三万兵,先灭黑山监军司,再灭了白马监军司,党项数万人没有半点还有之力!世道变了,我们只能跟着变。”</p>
卢政跟张玉一起从广西回来,叹了口气:“是啊,世道变了。我们在广西立了大劳,可跟河曲路的军功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一个侬智高,蛮贼而已,河曲路大军,可以先败契丹,毙了契丹皇帝,逼退数十万大军,拓地数千里的军功。更不要说以区区三万兵马,打得党项畏服,乖乖献城。唉——”</p>
贾逵道:“现在发牢骚没有用处。太尉让我们到京城来,是为了我们前程着想。惟有在校中学出个名堂,才不负太尉栽培。识字不多又如何?禁军之中,大多数人不都跟我们一样?他们能学出来,我们凭什么就学不出来?就说在西北立了大功的河曲大军,其中将领,大多还不如我们呢。去年南征的时候,我们都见过,多是拉纤厢军的人,如何能跟我们这些人相比?他们行,我们也行!”</p>
和斌点头:“正是如此。拉纤厢军能练出来,我们凭什么就不能够练出来?现在朝廷心气十足,将来必然还要北上复幽燕,平契丹,灭党项。我们早日学成出来,这些大战不都是机会!”</p>
张玉点了点头,与众人喝了一杯酒,心中还是非常不舒服。</p>
去年南下平侬智高的时候,本来说杜中宵的营田厢军是后备力量,张玉和贾逵还见过杜中宵。当时一个带着厢军的文官,哪里能够想到一年之后,闹出如此大的声势。那时对杜中宵不以为然,觉得他带营田厢军南下,是蹭狄青和自己这些人军功的。没想到转头北上,把契丹打得魂飞魄散,一分为二。又全歼党项数万之众,高城深池,河曲路大军在的地方,他们连城门都不敢开。</p>
接连大败契丹和党项,拓地数千里,兵临西域,这样的军功,这个时代的武将想都不敢想。张玉对杜中宵没有意见,但对军官进军校,学不好就不能做指挥官,有非常大的意见。为将带兵,讲究的是战阵上勇猛无敌,怎么突然就成了算无遗策,指挥若定了呢。</p>
自己骑马拿刀,战阵上杀惯了人的,到学校里去学习,想想就觉得荒唐。</p>
狄青手下,贾逵和张玉是他的左膀右臂。张玉勇,贾逵谋,两人配合相得益彰。不过因为河曲路大军的作战模式,阵前武勇没有用处,张玉当然郁闷。</p>
张玉和贾逵都是骑卒出身,都是从最底层的小兵开始,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前程,跟狄青一样。与张玉相比,贾逵出身寒微,三代皆白丁。不大的时候,父亲故去,贾母改嫁,继父对贾逵不好,日子过得艰难。贾逵至孝,后来投军,在军中因军功发迹,给了继父一大笔钱,接了母亲奉养。</p>
自小贫苦的生活,见过了人情冷暖,贾逵性格沉稳。广西归来,贾逵升为秦凤路钤辖,因为母亲老且病,辞而不行。狄青不许,不过因为母亲的缘故,还没有上任。前些日子,他已经知道自己要改任管勾麟府路兵马事,不过不再任并代路钤辖,听说要划到河曲路。</p>
以贾逵的性格,知道以后不是军校出来的,不能适应河曲路的作战方式,是没有前程的。现在朝廷议论要在军开科举,恐怕大势所趋,以后就是如此了。现在不是发牢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弄清楚科举怎么考,考哪些内容,甚至影响科考的方式。</p>
此事在京城闹得很大,几个南征的同伴,一起在樊城里饮酒解闷。</p>
可惜狄青不在,不然还有个人拿主意。现在几个人各有心思,酒也喝得不爽利。</p>
第114章 富弼</p>
京城里的纷纷扰扰,没有影响到河曲路。富弼调任河曲路,任经略副使,实际上是以前石全彬所任的监军。与原先的经略副使张昇一起,河曲路出现了一正使、两副使的格局。</p>
富弼下了火车,看周围一片白茫茫,对迎接的张昇等人道:“没想到这里现在已经飘雪。”</p>
张昇道:“胡天八月即飞雪,现在已经九月中旬,下雪本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