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79节(1/2)
领着饮了酒,杜中宵对陈希亮和廉成道:“这一味炙羊肉,是精选细嫩鲜肉,刷了酱料,而后用柳木炭烤熟。烤的时候有诸般香料,还加了安息茴香,两位使臣尝一尝。”</p>
两人各取了一串肉串,入口鲜嫩,而且香气满颊,不由都暂不绝口。</p>
杜中宵微笑。这烤羊肉串,在后世可是他们那里的名品,几乎成地方名片了。当然,烤肉是人类的传统技能,不是那里发明的,只是由他们发扬光大了。这个年代,烤肉最多的还是中原地区,其他地方没有这个条件。安息茴香就是孜然,没这个东西,烤肉串就没了味道。</p>
吃了肉串,杜中宵又指着包子道:“这一味烤包子,用好羊肉做馅料,杂以葱韭萝卜,而且入烧热的地坑烤制而成。与蒸的包子相比,别有一番风味,吃几个看看。”</p>
第104章 和气生财</p>
金三出门迎接,与陈希志一起进了客厅,口中道:“大人,我已请了西州来使廉大人在里面。千万给我个面子,两位和和气气,不要起争执,让我面上难看。”</p>
陈希志面色阴沉,点了点头。</p>
高昌一带百姓看重金钱,有大量财富的商人地位较高。金三是大商户,以前能够做到开封朝贡的副使,地位还在陈希志和廉成之上。没有这个地位,他也请不到两位使节。</p>
进了客厅,坐在位子上的廉成冷冷地向陈希志拱了拱手,便扭过脸去,不再看他。</p>
与陈希志分宾主落座,金三吩咐人取了热水来,对两人道:“从中原传来的饮茶风俗,不似我们那里,许多规矩。今日我为二位泡茶,握手言和,最少在胜州,千万不要起争执。不瞒二位,我在这城里住了几个月,深知杜节帅不是一般的人物可比。你们如果在他治下生事,直接拿了关入牢房也不稀奇。到时不只二位受辱,就连西州和伊州也会受到牵连。”</p>
廉成道:“杜节帅连败契丹和党项,兵威震四方,自不必说。不过,再是威风,还真能派兵到数千里外的西州不成?宋军再能打,也要吃喝,怎么运粮草过去?”</p>
金三道:“大人到胜州,是从河州坐火车过来的吧?”</p>
廉成点头:“不错。火车真是神物,千里之地,一日夜可达。又不驮马,真是神奇!”</p>
金三笑了笑:“恕我直言,火车最厉害的不是奔行迅速,而是可以昼夜不停奔行万里,并不需要停下休整,也不需要补充粮草,而且拉的货物又多。就这么一条从中原到胜州的铁路,河曲路兵民不下三十万人,就可以由中原全部养起来,连在这里屯田都不需要。我听说,下年铁路就可以修到黑水城,那里驻军一二十万也不是难事。黑水城到西州多少里路?大人可以算己算一算,宋军能不能到。”</p>
廉成听了,沉默不言。黑水城到伊州一千余里路,如果真通了铁路,一天多时间就可到达。只要到了伊州,数百里之外的西州又算得了什么呢。</p>
西域各势力,靠的就是路远。不但是中原到那里路远,各势力之间也动辄相隔千百里。派兵少了没用,派兵多了,不等打仗,后勤就把自己拖死了。如果一旦铁路到达,中原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以前的一切经验就都没用了。汉唐盛时,最多也不过只能维持一两万驻军。组织一次三五万人的大战,就要西域各势力齐心合力,有兵出兵,有物出物。十万规模以上的中原大军出现在西域,是从没有过的事情。</p>
见廉成不说话,金三笑了笑,给两人倒上茶水,道:“这茶是我托人从京城买来,胜州可是买不到的。一两茶叶,值白银五两,二位尝一尝。”</p>
廉成喝了茶,道:“味道太过于淡了,又没有香味,不能醒脑提神,哪里值那么多钱!”</p>
金三道:“大人,现在中原的人饮茶,不兴煎了,更不兴在里面加姜、药等等。那样喝茶,好茶坏茶难以区分,富贵人家早就改了。这茶的味道虽淡,但饮过之后唇齿留芳,还会有淡淡甜叶。我向两位大人进一言,听与不听,在二位自己了。自宋军进入胜州,不但是河曲路与以前不同了,就连漠北、西域也都跟以前不同了。漠北在契丹治下,鞑靼人居住分散,宋军不好下手。西域不同,虽然地方广大,人户却都集中在几座城池周围。宋军只要把铁路修过去,任谁都翻不了天。恕我直言,只要铁路修到了黑水,宋军一定会把铁路修进西域。不进西域,黑水城有什么用处?”</p>
陈希志点了点头:“铁路如此有用,想来一定会进西域。员外,有什么计策?”</p>
金三道:“我们西域人,最看重的就是钱财。只要有钱赚,身家性命都可以卖,更何况一城一地的地盘百姓呢。若是我,就多向朝廷要钱,只要钱在手,以后不管经商,还是别处去作威作福,不都是坐享富贵?为了区区几座城池,惹得宋兵临城下,智者不取。”</p>
廉成叹了口气:“话虽然有道理,可宋军入西域,还有哪里可以自立为国?做商人赚钱,只要官府一句话,就可以夺了全部身家,不是长久之计。”</p>
金三道:“我在胜州数月,仔细看了,杜节帅不是那样人。大宋朝廷,只要不作奸犯科,商人任其逍遥。我们这些人算什么!中原内地,那些大富商,动辄家财万贯,他们才过得神仙一样的日子。”</p>
廉成道:“西州在汗王治下数百年,如果一朝全休,我等没有什么,汗王岂肯罢休?唉,此事以后再议吧,我只是出使,做不了这种大事的主。”</p>
金三道:“今日只是与两位说些闲话,我一介商人,如何替庙堂做主?两位初来,不知道河曲路这里情形,既是同出高昌,自该给你们分说一番。至于未来如何,又与我们何关!我这处地方,专一建了接待西域来的使节商贾。两位在胜州的日子,觉得闷时,可以过来坐坐。一会用了酒饭,我带二位到旁边的商场转一转。顺便采买些礼物,二位使臣回去时,带给与我有些交情的官员,也是一番心意。”</p>
陈希志道:“不知胜州的商场是什么所在?要专门去看。”</p>
金三道:“那可是个好地方,天下货物,应有尽有。不去那里转过,就没资格做生意。特别是西域的商人,一个不小心,就会亏了本钱。”</p>
廉成听了觉得奇怪:“为何?自汉朝以来,西域商路千余年,买卖货物,相差不多。”</p>
金三道:“现在与以前不同了,说到底,还是因为铁路。铁路通到了明州,海上来的货物,现在可以方便地运到京城。</p>
走海路虽然多风浪,甚多风险,比陆路还是便宜许多。我们贩运的货物,许多海上来的也有,价钱反把我们便宜。甚至有一些,从胜州贩回西域,还有钱赚。”</p>
廉成道:“员外说的明州,不知在什么地方,想来是中原通海路的大港。只是不知哪些货物,他们那里有,我们西域商人也卖的。”</p>
金三道:“最大宗的,比如香料。此物并不产于西域,从别处贩来,再卖入中原。此物海上来的非常多,现在价钱低廉,再做这生意,没有钱赚了。再比如珊瑚、玳瑁一类的宝物,本是产自海里,现在有人直接运入中原,再做这生意,多半要赔钱。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要到商场里看过才算。”</p>
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联通了中原和欧洲。西域一带,实际是中转站,本地的物产并没有多少。这个年代波斯商人兴盛,海路开始繁荣起来,西域的重要性本就下降了。</p>
从西域运到中原的大宗货物,除玉石外,大多转运自波斯,只是以前中原不知底细。比如很长时间中原的人认为香料产自西域,出自什么地方,产自什么树,说得煞有介事。其实西域不产,是从波斯一带转运的。珊瑚、珍珠、象牙、翡翠等等,多是如此。海上贸易兴盛,西域的转运地位必然下降。</p>
这些日子,金三几乎每天都到商场里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些西域贩卖的传统货物,在中原已经失去了优势,做不下去了。最典型的就是香料,宋朝的府库有大量存货,不再想从西域购买了。</p>
条件变了,贸易的内容当然要跟着变。金三敏锐的商人嗅觉,使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旦通了铁路,交通变得容易,运费大量节省,又出现了新的商机。现在海路有优势,如果铁路一直向西修,火车代替骆驼和马匹,传统的丝路贸易又是另一种局面。那个时候,说不定陆路优势会超过海路。</p>
这也是金三作为西域商人,劝两位使节不要对抗宋军西进,最好把城池拱手相让的原因。让大宋顺顺利利地把铁路修过去,多少势力消亡他不管,赚钱的机会来了最重要。</p>
几个所谓的西域大国,最多能够凑出三五万兵,在动不动数十万大军的宋军面前,填牙缝的资格都没有。还打什么?趁早拱手称臣献地,不要耽误了大商人们赚钱。</p>
海路与陆路相比,哪个成本高哪个成本低,随着时间此消彼长,一直在变化。这个年代,骆驼和马匹当然比不过海上行船便宜。所以陆上丝路中原卖出的大宗货物,一直是丝绸,中原相对西域是入超。而海上丝路,大宗货物却是瓷器,中原相对是出超。哪条商路更受待见,可想而知。一旦陆上丝路换成了铁路,就是另一番局面,就能抢海上丝路的生意。</p>
金三是个生意人,几个月时间早就想明白了,商人以后要附着在铁路形成的商路上。谁挡了铁路向西修,谁就挡了商人们的财路,那是万万不能允许的。</p>
(前几章伊州使节的名字出现了错误,已经更正过来,诸位见谅。)</p>
第105章 宝货</p>
出了铺子,金三回头看了看,对陈希志和廉成道:“旁边这间铺子,极其实惠,味道又好,两位又出来用饭,可以到他家去。”</p>
陈希志奇道:“员外与这位贵邻,看来熟识。平时常走动吗?”</p>
金三道:“我与他素不相识,虽然两家店铺相邻,却从来没说过一句话。”</p>
陈希志更觉得奇怪:“既是如此,为何特意如此关照我们?”</p>
金三道:“一是他家的酒菜委实不错,生意兴隆,我这里也掌派人买了吃。再一个,此家主人与杜节帅相识,于你们有好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