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36节(2/2)

好书推荐:

杜中宵道:“好,非常时期,当用雷霆手段!没有雷霆手段,何显菩萨心肠!”</p>

说完,回房略微整理一下,与杨文广到了衙门正堂。</p>

见到杜中宵进来,一众蕃落首领急忙行礼。</p>

杜中宵在案后坐定,看着众人,沉声道:“此次召你平来,两件事情。第一件,昨夜我宿于城外青冢之下,有数百蕃落兵马趁夜色,偷袭于我。昨夜死了的,还在青冢附近,你们派人随杨知州,一起去认各家的尸身。活着的,拿了在衙门里。已经问了口供,昨夜之事到底有多少家,出了多少人,一切都明明白白!杨知州会派士卒随你们回到蕃落,宣读衙门布告。读是你们自己读,读错了,或者隐瞒不说,士卒回来报衙门,就不要怪朝廷了。凡错报或漏读的,首领流一千里外,入牢城营,非赦不还!”</p>

一个首领听了,上前急道:“相公,我等番人,不识汉字,如何读衙门告示?”</p>

杜中宵道:“那你们自己找识汉字的,教给你们。人是你们自己找的,犯了事勿怨!以后丰州的军民一切事务,俱由丰州衙门做主,不识汉字做什么首领!”</p>

见杜中宵声色俱厉,六个首领战战兢兢,再不敢说话。这是第一次,他们见到官员如此严厉,每个人心思不一。纵然心中不服的,也只是想着快快回去,一到蕃落,杜中宵就拿他们没办法了。</p>

看众人神色,杜中宵又道:“布告的内容,告诉你们。昨夜偷袭我的,除了亡者和抓到的案犯,还有百余人逃了回去。自首者可免死罪,否则斩立决!有藏匿者,助案犯逃脱者,同罪!许人首告。有藏匿的,或命人顶替的,给消息衙门赏钱三贯,指认人员无误,赏钱十贯。全给现钱,衙门帮他隐匿姓名,愿迁者衙门助其迁往他处,官给土地家具。”</p>

听了这话,六个首领面面相觑,心中一起叫苦。</p>

许人首告是个大杀器。而且可以匿名举报,每人头上都悬着一把剑。不只是犯了案的,就是没有犯案的,也可能被诬告。杜中宵可没说反坐,也就是说诬告实际被允许。</p>

告密是不被鼓励的行为,官方认为是导人为奸,百姓为贪钱财而失淳朴之心,一般不允许。但还有些罪行,官方是允许首告的,无一不是重罪。</p>

杜中宵的态度非常明确,一个也别想走。逃了一个,整个部落都要剥一层皮。有本事,那就整个部落逃走,宋军追不上,那算他们命大。</p>

看了众人的神情,杜中宵又道:“还有一件事。一个多月前,衙门已揭榜各处,不许掠人为奴。特别是汉人,若有敢掳掠者,私自贩卖者,主事者斩,从者流。榜文在那里,没有人听哪。我在东胜州的时候,因为一件贩卖汉人女子的大案,一路追到了这里。就在昨夜,一伙歹徒把最后的二十余女子逼死!贼徒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拿获,有的逃走了。各首领回家,知道本部有犯案的,扭送衙门。如若不然,以知情不报论!参与此事的,到衙门自首,可减二等论罪,否则重惩!还有,你们各部如有汉人奴婢,速送衙门来,既往不咎!否则以掠人为奴论处!”</p>

一个首领道:“这——这,相公,我们蕃人习俗如此,奴婢都是财产——”</p>

杜中宵看着他,道:“可朝廷律法不许。怎么,你的习俗还要大于朝廷么?!说实话,我也曾经想官府出钱,赎汉人回来。奈何,送到衙门来取赎金的人少,私下买卖的人多!不只是如此,在衙门已经揭榜各处之后,还有大量汉人女子被你们私下贩卖,致死数百人!这钱不想要那就别要了,哪个再敢私下贩卖、私藏汉人奴婢,轻者流,重者斩!同样许人首告,首告的赏钱,抄犯人家财给付。犯人越有钱,首告的赏钱越多,先定其家产的三成作为赏钱吧。”</p>

众人对视一眼,各自面如死灰。以家财做赏钱,鼓励告密,这是要把事情做绝了。</p>

杜中宵不想把事情做绝的。进河曲路,他命各地驻军尽量不干预地方事务,除了汉人自耕农,和很少一部人番人自耕农,其余由蕃落自治。可惜和和气气,被当作软弱可欺,那就算了。</p>

第4章 包龙图</p>

东胜州后衙,一张小桌子摆在院里的大树下,上面摆了酒菜。</p>

阳光很好,杜中宵招集了几位在本州的主要属下,一起聚宴小酌众人各自落座,杜中宵道:“今天小年,大家一起饮杯酒。边地为官,家眷不在,我们只能自得其乐了。等到年后,一切都稳定下来,便就从容多了。有铁路,家人可以到这里看望。”</p>

几人一起称是。</p>

杜中宵举杯:“没什么好酒好菜,诸将就。我吩咐包了饺子,都吃几个,图个吉兆。”</p>

饮过了酒,石全彬夹了一个饺子吃了,连连点头。他最喜欢吃饺子,特别是冬天,只要有条件几乎天天吃。这食物有菜有肉,外面面皮,包着麻烦,吃起却甚是方便。</p>

此时饺子其实只是有雏形,远不如馄饨流行。杜中宵改进了之后,因为方便,火山军这里才流传起来。唐龙镇以前作为贸易中心,对饺子在附近几州的推广起了不小的作用。</p>

饮了几杯酒,杜中宵对李复圭道:“自从严查掳掠、私卖奴婢,许多蕃落犯案的人多,壮丁或斩或流不少,而且多是首领。现在番人中因为主人犯案,许多首领家里没了男丁,被私奴夺家产的事情,各地不少。这样不是办法。年后你以经略司之名,在各地建些牧场,招收番人中不为奴的百姓。”</p>

李复圭称是,道:“除此之外,犯轻案的番人,也可以放到里面。”</p>

杜中宵道:“配犯不可与良人一起做活,建单独的牢城营好了。牧场就依我们在京西路时,建营田务的样子。一定要定牧,不可游牧,怎么做到我们再商量。”</p>

李复圭道:“要想定牧可是不易。一到冬天,不只是牧草无着,牧民也没有吃的。”</p>

杜中宵笑着道:“这牧场都是经略司下,怎么会没有牧草,没有吃食?牧场中选出地来,种诸如苜蓿等牧草,晒成干草冬天饲喂。还可以种些精料,怎么会跟牧民一样?至于粮食更好办,中原不知多少粮食运来,不会缺吃的。牲畜喂得好了,不只是有马匹,牛羊也可以卖到中原去。”</p>

变游牧为定牧,是杜中宵一直想做的事。这一带宜耕宜牧,只有定牧才能两者兼得。没有这一次事件,可能还要费一番手脚,现在容易多了。</p>

听见商量此事,石全彬突然道:“对了,前几日来的宣旨使臣,与我熟识。听他提起,经略最近重办蕃部贩卖人口一案,用法重,番人被斩被流的人不少。此事传到了其他州军,有官员上奏了朝廷。朝廷对此事颇有微辞,认为初得地方用重法,激起番民作乱为祸不小。”</p>

杜中宵道:“正常,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了人?我本来就没想瞒人。此案查下去,有番人作乱是一定的,无非是派兵平叛罢了。怕出乱子,绥靖番人,我如何对得起冤死的那些汉人?五百零八个被贩卖的汉人女子尸骨未寒,不为她们做主,王师北来又是为了什么?”</p>

石全彬道:“千里之外的京城官员知道什么?经略小心一些,不要被人背后闲话。”</p>

杜中宵点了点头:“知道了。我做事当明正大,只求心安,别人说什么,让他们说去好了。”</p>

击毙耶律宗真后,石全彬视杜中宵如神,从不说一个“不”字。有这一件军功在身,石全彬的一生已经圆满,只等着过几年真正建节,回到皇宫掌握实权。</p>

饮罢酒,杜中宵回到住处。想起自己追了一个多月的案子,一个人没有救下来,尤觉气闷。</p>

如果不知道前因后果,单以杜中宵这些日子的手段论,可称酷烈。许多番人被斩,流放的更加不知道有多少。因为此事,许多蕃落无法维持,大量合并。对于初占领的地区,这样做是大忌,朝中有官员不赞同是难免的。最初杜中宵也如此想,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怎会如此?</p>

那一个月的所见所闻,如同噩梦一般,让杜中宵久久无法释怀。</p>

第三日,杜中宵正在衙门里指挥着手下装饰房屋,准备迎接新年,一个士卒进来报:“经略,朝中新任命了河曲路转运使,已过唐龙镇,正向东胜州来。依驿报,今日就该到了!”</p>

杜中宵道:“知道了。一会派刘知州,带官吏出城迎接就是。”</p>

刘几兼任东胜州知州,吏员也多是军中的军官。整个河曲路现在都是军管,有李复圭在,再派一个转运使来,有些不伦不类。想起前天石全彬说的话,杜中宵便就明白,朝廷对自己到这里之后的所作所为有些不满意,派个转运使来,既是监视,也是委婉的提醒。</p>

几个时辰后,刘几迎了新任转运使入城,来见杜中宵。</p>

行礼如仪,那官员道:“龙图阁学士包拯,新任河曲路都转运使,见过经略。”</p>

杜中宵愣了一下,才道:“新任漕宪原来是包龙图,幸会!”</p>

包拯上半年才由天章阁待制升为龙图阁学士,由知谏院改任河北路都转运使,现在转任河曲路。以职论包拯的龙图阁学士高于杜中宵,以官论杜中宵的谏议大夫远高于包拯的兵部员外郎。宋朝的官和职是两个系统,待制以上,带职的地位高于不带职的。资序上谏议大夫相当于待制,以上地位情况复杂。</p>

外地为官,最重要的是差遣。杜中宵的经略使掌一路军政,位在转运使上。所以包拯到任,是由刘几出城迎接,他来拜见杜中宵。</p>

进了客厅,分宾主落座,上了茶来,杜中宵道:“龙图一路辛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