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07节(1/2)
“现在你到营田务来做事,衙门自会给你这些东西用。”杜中宵站起身,“你随我来,去看看能不能用铜制字模。我这里也有几个刻字工人做这事,只是他们技法不熟,一直不能如意。”</p>
出了偏花厅,杜中宵吩咐请了苏舜钦来,带着毕文忠,一路向后衙走去。到了后衙,一路到了一处小院内。一进小院就听到“吭哧、吭哧”的声音,低沉而有力。</p>
到了尽头的一间偏房,杜中宵对毕文忠道:“这里是营田务衙门制书版的地方,这间房子,是最要紧之处。进了这里,就要在这里做事了。你尽管放心,这里活并不累,钱粮从优,待遇优厚,你在别的地方刻字是绝不会有如此好事的。”</p>
毕文忠拱手称是。他是个刻字工人,这个时代,官府征用并不需要问问他同不同意,只要按市价算工钱即可。却不知杜中宵刚才的话,其实是问他意见,如果不愿意,今天就不会进去了。</p>
见毕文忠并无异意,杜中宵和苏舜钦当先,带着毕文忠进了房门。</p>
这间房子很大,里面摆了几个工作台,七个工人三三两两,分在工作台上做事。见到杜中宵和苏舜钦进来,急忙停下来行礼。</p>
杜中宵带着毕文忠到了中间一个工作台旁边,指着上面一大块平整的钢块道:“这就是我们制铜字的地方,因为铸出来的字总是不敷使用,便想着用钢模压出来。这些人,就是在钢模上刻字。”</p>
毕文忠看那钢板,上面已经刻了一些字。与平时刻版时的反字不同,这些字都是正常的,而且比较小。想了想就明白,些钢板将来会压在铜模上,出来的字成了反的,印出来的是正字。</p>
制雕版时,会特意选比较软的木,如此才比较省力,刻的快捷。如果用硬木制版,价钱就非常昂贵了。这里竟然是在钢板上刻字,那要用怎样硬的刀?需要多大的力气?</p>
杜中宵似是猜到了毕文忠的心思,道:“这里的刻刀与外面不同,并不需要多少力气。”</p>
说完,示意一个工人,操作给毕文忠看看。</p>
那工人拿起工作台上的刻笔,抓起旁边的一根粗索,小心翼翼地装了上去。就听见笔上发出嗡嗡的声音,笔微微有些震动。那工人拿笔在手,小心地凑到钢板上,就听见嗞嗞的声音传来,钢板上出现许多细细的铁屑。刻笔移动,不费多少力气,就刻了一个笔划出来。</p>
毕文忠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神奇之事。有了这种刻笔,钢板上刻字还有什么难度?</p>
杜中宵看着钢板上的字,口中道:“练了这许多日子,现在刻出来的字已经笔划清楚。只是这字体总是看着不太顺眼,印出来的书籍,读着有些费眼睛。你是家传的刻字技艺,以后就在这里做事,与这几位技工一起,试一种新的适合活字的字体出来。要清晰,笔划不粘连,利于排版,还要让印出来书读着的时候非常顺眼。印刷书籍,与写字不同,不需要名家字体,最好是读书是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字好字坏。”</p>
毕文忠拱手:“官人的话,小人省得。印书用的字,最好就是读书人完全忽略字,只记内容。”</p>
杜中宵连连点头,果然是刻字的世家,对这些道理一点就通。</p>
印出来的书籍不是书法作品,不是让读者欣赏字好字坏的,仅仅是传递信息。所以与手写的字体要求是不同的,最好字形统一,不管什么字,看起来都差不多,但读起来却非常容易分辨。读书的时候,能够专注于内容,不受字体的影响。这就是印刷体,后世所称的宋体字和仿宋字。字体以宋为名,就是因为发端于宋朝印书的字体,后世一点一点完善起来的。</p>
以前的木制雕版书,字体较大,一般是仿名家楷书。名家字体,用来书写的时候,自然会让人赏心悦目。但用到印刷上,其实有些不合适。字大的时候还无谓,字越小越密,就会显得不和谐。</p>
印刷字体的宋体字,此时刚刚有苗头,远还没有完善。铜制的活字不适合太大,现在所有的字体都不合适,必须根据实践研究出一种新的字体。现在活字印刷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了,就卡在这里。至于后世传说宋体字创制于秦桧,完全就是附会的无稽之谈,宰相大臣写这种字不被人笑死。</p>
毕昇初创活字,曾经对字体做了一些改变,毕文忠自然知道。心中明白杜中宵为什么会让自己到这里来,这里的刻字工人,虽然也是熟手,对活字的理解却不深。毕昇的家乡蕲州,因为历史原因,是盛产刻字工人的地方。手艺世代相传,练得好的,可以沿水路到下游的宣州、杭州一带凭手艺谋生。毕昇的青壮年,也是在杭州一带刻字,晚年才回到家乡。印刷字体的原理,他们家的人比别人理解得更深一些。</p>
叫过主管来吩咐过了,让毕文忠以后在此处做事,钱粮从优,在外面安排住处。如果愿意,他也可以把家人接来。反正家里人都是以刻字为生,在这里不愁生计。</p>
让毕文忠留在那里,杜中宵和苏舜到了一个角落里的工作台。</p>
这里有三个工人,见到杜中家两人过来,急忙拱手行礼。</p>
到了工作台旁边,杜中宵问这里管事的杨主管道:“新制的版,刻得怎么样了?”</p>
杨主管拱手:“回官人,已经大致齐备。再精修两日,后天就可以试印了。”</p>
杜中宵道:“这是以后收储铜钱的储蓄所用的印纸,必须能防人伪造,丝毫马虎不得。你们要慎之又慎,不可出任何差错。制出版来,试印过后,版由苏营勾掌管。这版什么样子,不可向外人透漏!”</p>
三人一起拱手称是。</p>
杜中宵和苏舜钦一起上前,看台上已经粗俱规模的印版。这是一块铜版,跟制钢版那边一样,是用特制的刻刀刻出来的。不过这里的刻刀分门别类,粗细多种,比那边复杂得多了。版上是一副风景图,画的是襄阳和樊城之间的一段汉水风景。因为是反的,并不能看得太清楚。</p>
看了一会,杜中宵对身边的苏舜钦道:“可惜日子还是短了些,画工技艺不精,这画虽然简单,看着还是略有些别扭。什么时候有好的画工,这些刻版的人技艺也纯熟了,可以再制新版。”</p>
苏舜钦道:“只有几个月时间,已经尽够好了。这画的技艺与平常不同,只是防伪用,而且用的时候是多种色彩,足以防住民间伪造了。”</p>
杜中宵道:“作为储蓄所的收据,自然是可以防住了。如果以后用来印制交子,还是有些不足。”</p>
苏舜钦笑道:“提举过于多虑。一是这画不同,非是寻常画师可以作出来。二是制版艰难,一般百姓家哪里有我们这些制版的器具?三是印制精良,是多种色彩,出了这里,世间还没有此种技艺。”</p>
杜中宵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p>
开了银行,当然要印制钞票,不能还用铜钱。随着商业的发展,市面上对于流通货币的需求快速增加,铜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也未必是天下铜钱太少,此时到底有多少铜钱,没有人知道。</p>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铜钱作为贵金属货币,还有储存价值。自汉铸五铢钱以来,千年间历朝历代不知道铸了多少铜钱,同时在市面上流通。铸造粗糙、品质低劣的铜钱,人人都想花出去,而且经常被朝廷收回重铸。而那些铸造精良的,很多都被储存起来,市面上少见。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只是良币没有消失,只是被储存起来了。</p>
要发行纸币,只靠朝廷信用是不行的,必须有足够的保证金。纸币的信用好,会慢慢把民间储存的铜钱引出来,做为纸币的保证金,支持纸币的信用。这就要求纸币制作印刷精良,信用良好,朝廷的货币政策得力。在这上面花多少心力都是值得的。</p>
先开储蓄所,再建很行,然后发行纸币,是杜中宵计划好的。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纸币质量,为了此事花了许多心思。上面印刷的风景画,杜中宵故意与现在的绘画区分开来,以写实为主。特意招来画工,教他们透视等等知识,完全开辟一个新的流派。至于制版和印刷,花的心思就更多了。</p>
第198章 定期储蓄</p>
与木版相比,铜版线条可以细得多,画面精细得多。而且使用油墨后,可以进行凹版印刷,特别适合于印刷货币。杜中宵的印象中,制铜版用蚀刻的办法方便得多,而且可以表现复杂的画面,甚至他都记得蚀刻铜版的是三氯货铁溶液。可惜,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出制备三氯化铁的办法来。</p>
至于用强酸,像硫酸和硝酸,杜中宵没有进行尝试。这两种酸是可以制备出来的,不过这个时代非常不经济,而且危险,还是等到化学进一步发展,再走这一条道路。</p>
现在用来制版的,是机械方法。用一台蒸汽机做动力,通过软轴带动刻刀旋转,进行雕刻就简单了许多。经过简单培训,一般的刻字工匠都可以操作。其中的关键是软轴,用钢丝卷绕而成,虽然远不如后世的柔软,已经足够用了。</p>
铁监每一台卖出去的蒸汽机,都是有登记的,地方官会定期上门检查,防止用于不法用途。钢丝软轴看起来简单,其实制作非常不容易,也可以进行控制。如同营田务衙门这种印刷方法,民间其实不可能伪造假钞。不过人对金钱的渴求,民间技术人才丰富的想象力,还是让杜中宵不敢掉以轻心。</p>
仿假钞,杜中宵认为最可靠的,还是印刷。用的油墨是特制的,画面是专业的画师用透试的方法画实际景物,伪造者直观上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而是凹面印刷,摸上去有特殊的手感。这些技术成熟,杜中宵打算要推出纸钞了。先从储蓄所的存据入手,试一试民间的反应。</p>
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已经成熟,难的是字体。没有合适的印刷字体,印出来的书籍看上去就让人觉得不舒服,不适于大规模推广。杜中宵试着自己写了一些仿宋字,让刻工仔细钻研,还没有完成。</p>
出了房门,杜中宵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自己对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想了许多,没想到最后却卡在字体上卡住,实在出人意料。开始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这会是个问题。</p>
离了制金属活字和铜版的房间,杜中宵和苏舜钦到了旁边常规制木版的地方看了看。这里的刻工同样使用蒸汽机带动的刻刀,现在刻版方便得很,拿着刻刀便如写字一般,制出来的木版又快又好。有了这个办法,活字印刷没有什么紧迫性,可以慢慢完善。</p>
蒸汽机作为动力,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学着营田务制版的方法,转运司和发运司同样买了蒸汽机刻字,甚至京城里几个重要衙门,也都买了好多台。</p>
随着蒸汽机被各行各业使用,工业革命已经露出了曙光。只不过纺织业的大头是麻纺织,因为工艺的关系,反而对蒸汽机的需求并不迫切。只能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一步一步慢慢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