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78节(2/2)

好书推荐:

杜中宵对十三郎道:“此去要三四个时辰,你备些酒肉,与众人饮酒耍乐。”</p>

十三郎叉手应诺,带着杜中宵的亲随,招呼几位知州的随从。</p>

此时车窗已经换上了玻璃窗,能够看清外面的景色。晏殊几人站在车窗前,看着外面车站,来来往往的人群,各色人等,兴致勃勃。</p>

正在这时,一声汽笛,把几人吓了一跳。</p>

杜中宵忙道:“诸位相公,汽笛一响,就是要开车了。车甫开摇晃得厉害,还是坐下,防止跌倒。”</p>

靠窗一张大桌,紧邻着窗子。晏殊坐了首位,宋祁欧阳修和柳植纷纷落座。</p>

柳植听刘永年讲过他当时坐车时的情形,有些紧张,双手牢牢抓住桌子。</p>

晏殊见了,笑道:“给事,这车如此之大,又是联缀在一起,能晃到哪里去?何必如此小心。”</p>

柳植道:“相公不知,本州都监刘永年曾坐过这车,说是开时危险得紧,一不小心就跌跤。是以要牢牢抓住,等车开起来,就不怎么摇了。”</p>

晏殊听了就笑:“车怎么会摇?难道还会跟船一样——”</p>

正说到这里,火车开动,惯性让几个人都被猛推了一把一样。说话的晏殊冷不防,一下顶在桌子上。</p>

杜中宵暗自苦笑,自己正要劝几位防备一下,不想晏殊就被闪了。已经撞了,自己不好再说什么。</p>

随着况且况且的声音,火车开动起来,不大一会,车厢就变得平稳,只有略微摇晃了。</p>

柳植放开手,笑道:“刘都监岂会说假话?这车果然如此。”</p>

此时其他三人还惊魂未定,双手依然牢牢把住桌子。见柳植放开手,一起看着杜中宵。</p>

杜中宵道:“今日上车匆忙了些,没及时告诉几位相公,见罪。火车跑起来比马车快得多,每当开时和停时,人都会像被人推一把一样,就像刚才一样。现在开起来,除非急停,已经没事了。”</p>

欧阳修慢慢放开手,试了一会,问道:“这车开几个时辰,都是如此?”</p>

杜中宵道:“一气开不了那么久,中间要加煤加水。我们这一路,是在青台镇停一次,等加了煤和水之后,便可一气到唐州。中间没有别人上车,不需要停了。”</p>

宋祁道:“如此说来,倒也跟马车一般。不过马是要喂草料,这车却要加煤和水。”</p>

众人说着话的功夫,火车已经驶出了铁监的范围。车窗外面树木飞速地向后退去,景物不断变换。</p>

几人何曾见过这种景象?被窗外吸引,都不说话,看着窗外。</p>

杜中宵叫过随从,吩咐他到前面,让餐车送些酒菜来。前路漫长,几人喝酒吃菜,打发时间。</p>

不多时,兵士端了酒菜上来,一一摆在桌子上。</p>

杜中宵道:“左右无事,我们用些酒菜。青台镇还有两个时辰才到,路还长着呢。”</p>

欧阳修听了笑道:“这路我走过,记得到青台镇有两百余里。赶得再是紧急,也要三天时间。现在只要两个时辰,运判还说路远。一个时辰走以前一天的路,以后到荆湖为官的人,都要谢你呢!”</p>

众人一起大笑。到荆湖和广南为官,不只是路上辛苦,这漫长的路上时间还不计入宦期,官员深以为苦。有倒霉的官员,连续几任都是远离京城,当官的时间还没有路上的时间长。现在有了铁路,千里也不过一天时间,不知方便了多少。以后有铁路的地方,都不用担心路途遥远,很多事情要变。</p>

比如福建和广南,跟其他地方不一样,是三年一任,等于别的地方两任。即使如此,官员也是想方设法不到这些地方去,有的甚至宁愿辞官不做。以后铁路通了,必然不同。就是朝廷定的官员做官,一近任一远任轮流的原则,也会因此改变。</p>

不一会酒菜上齐,杜中宵举起杯道:“相公,且饮一杯。”</p>

举起杯,晏殊看着桌上的炒菜,奇道:“怎么,这车还能做饭做菜么?”</p>

杜中宵道:“可以的。这样大车,灶台又占不了多大地方。粮米肉菜,沿途停的时候,可以补充。”</p>

晏殊吃了一惊:“那岂不是说,若铁路通到数千里外的边疆,火车可以一直不停?几天时间,就可以行数千里!便如西北秦州,从京城出发,几天时间就可以到了?”</p>

杜中宵点头:“确实如此。只要沿途加煤加水,这车可以一直开下去。从京城到秦州,如果通了铁路,估计只要四五天时间,就能到了,着实方便许多。”</p>

晏殊看了看其他几人,正色道:“可不只是方便许多,路上时间短了,少吃多少粮米!如果有铁路到秦州,能够运兵,京城几十万大军数日到西北,这是影响天下的大事!此诚可谓国之重器!”</p>

杜中宵点了点头:“相公说的不错,确实如此。铁路于天下最大的影响,就是可以快速调兵。而且不只是兵可调,粮草补充也方便。那个时候,纵然一路几十万大军,也不致让天下蚤动。”</p>

第116章 重臣云集</p>

饮了一杯酒,晏殊道:“如此重器,若是早出几年,西北何必如此狼狈!哎——”</p>

众人都不说话,一时车厢里静悄悄的,只有况且况且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杜中宵也无话可说,其实他拿不准,即使有了铁路,能够调兵,是不是就能在西北战胜党项。宋军表现出来的战争能力,估计就是猥集在铁路沿线,一路推过去,利用国力堆死党项的核心地区。</p>

这也是个办法,铁路能把国力充分发挥出来,能够补齐边疆的短板。</p>

欧阳修道:“现在也不晚。如果大修铁路,西北到秦州,北到并州,东北到霸州,局面便自不同。”</p>

杜中宵笑着摇头:“相公,这可是铁路,是用铁铺的。加上路上跑的车,那要多少钱?数千里,朝廷的税赋全部都用来修路,也铺不了多少。”</p>

欧阳修道:“铁监一年就铺了数百里,也并没有什么。”</p>

杜中宵叹了口气:“那是铁监的铁卖不出去,只能如此。现在铺路的铁,就跟泥土一般,不能够算钱的。过上一两年,铁监的铁行销天下,那时再铺路,可就没有这样容易了。”</p>

现在以铁监为中心的铁路,说到底是铁监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铁监为了维持产能,搭钱进去修出来的,以后哪有这种好事?这一条铁路,只能够北到开封府,南到襄州。再想延伸,成本就跟原来不一样了。其他地方铺路,成本会打着滚向上涨,</p>

一旦铁监的产品大量外卖,赚到钱了,一切都会不同。主管的必然会是重臣,铁监的管理人员,当然不会跟现在这样,都是无品无级的吏人,而是会有各级官员。不说增加的钱粮,他们会背负朝廷直接来的任务,哪里可能再像现在这样。</p>

现在铁监的生产能力起来了,但并没有赚到钱,全部转化为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了。铁监的账面上没钱,朝廷才会让杜中宵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旦账面上有钱了,三司岂会再如此放任?</p>

铁路很便宜么?有生产能力当然便宜,但一旦生产的其他东西价钱上去,铁路的成本也跟着上去。</p>

这个道理杜中宵想得很清楚,所以要趁着现在不赚钱,全力铺设铁路。此次集议之后,看到了铁路带来的好处,朝廷一定会强行铺两条线路。一是从襄城延到许州,而后到开封府。另一条,则是从铁监到西京洛阳。洛阳城是京西路转运使所在,转运使司会加强对铁监的控制。甚至,朝廷还会铺连接开封府和河南府的铁路,两京连接,直接改变中原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