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74节(2/2)
随随便便就能拿出几千贯钱,让杜中宵感叹,寺庙是真有钱。那寺还是在深山中,朝香不便,如果在繁华之地,那还了得。</p>
朝廷组织的叶县到襄城的铁路修完,铁监自己组织的向南铁路却依然在施工。此时已过方城县,很快就要延伸到青台镇,铁监即将跟营田务由铁路连接起来。杜中宵依然忙碌,陪着刘永年和邓保节两人游玩两日,便就让他们自己随意游玩。昨日,两人到铺子里采买货物,不想搪瓷脸盆告罄,杜中宵出面,让了一部分产能出来,专门给他们烧造。</p>
搪瓷脸盆铁监向外卖八贯钱一个,两人一人买了五十,就是四百贯钱。这些富贵人家,出手就是大气。杜中宵自己,一次花四百贯,都要犹豫一下。虽然现在产业不少,一年的收入比这两人多很多,但杜家发迹没有几年,家底就远远不如了。暴富人家,没有积蓄,跟这些几世富贵的人家还是无法比。</p>
杜中宵进了花厅,两个四十多岁的商人站在那里,急忙见礼。</p>
这就是采买搪瓷器的海商,兄弟二人,大事齐伯林,二弟齐仲麻。他们是从明州出海,常年贩运瓷器。年前收了一批海外来的宝货,到京城出手,听说叶监这里最近好生繁华,便转过来看一看。看见新出的搪瓷器,一眼就相中了。拿出近两万贯本钱,定了货物,准备卖到海外去。</p>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贤昆仲一出手就是动辄万贯,这样阔绰的客商,铁监这里可是少见。只听说你们做海上生意,不知货物都是卖到哪里?”</p>
齐伯林拱手道:“回官人,小的兄弟家在明州,货物最多的是卖往日本国,还有高丽。我们家里有船队,经常去这两个地方贸易。除此之外,也卖货物到南洋去,就要搭别人的船了。”</p>
明州虽然在长江以南,但由于信风的关系,到日本特别方便。方向对了,四五日就到日本,异常便捷。对于他们来说,到中原反而是长途跋涉,不如那些地方方便。</p>
杜中宵点了点头,又道:“听说海外日本是大国,多产金银,不知是也不是?”</p>
齐伯林道:“我们到日本,只是到港口卖货,地方不大。听当地土著说,其国岛屿众多,各蕃国林立,地方不小,只是没有去过。至于金银,那里的价钱确实低于中原。不过,外洋很多地方,金银都比中原便宜,也不知道是不是产得多。那里倒是多产硫磺,又多又便宜。”</p>
硫磺可是火药的原料,杜中宵听了很感兴趣:“哦,若是贩硫磺回中原,岂不是能赚大笔钱财?”</p>
齐伯林道:“此物用的不多,虽然利大,奈何量少。”</p>
杜中宵听了不由微笑:“量怎么会小了?你们若是能贩到这里,有多少我要多少!”</p>
两兄弟听了,对视一眼道:“官人的话可当真?此物贩来不难,不过除了做药,并无多少用处。我们做海商的,都是大批贩货,最怕卖不出去,耽误数年,压了本钱。”</p>
杜中宵道:“我是朝廷命官,怎么会诓你们!硫磺此物,用处极多,只要贩来,有多少要多少!”</p>
兄弟两人大喜,低声商议一会,道:“此事不难!过些日子,信风起了,到日本国去一月间就可来回。到时我们贩些硫磺来,依然来换搪瓷器。这些瓷器我们准备卖到南洋,若是生意好,必然会有更多海商前来采买,对铁监也是如事!”</p>
说完,弟弟齐仲麻道:“不过此地到南洋,甚是不便。若是沿水路而行,要从汉水到长江,进了长江之后,反要折返,才能进入湘江,才好南下。”</p>
杜中宵道:“现在铁监修的铁路,你们见了没有?等到路通了,便可乘车,直下长江。”</p>
齐仲林道:“小的听说了,现在能到方城县。我们本是向东到汴河,沿河而下,再转长江,迂回路远。都说这车更加便捷,此次便就分两路而行。一路依旧走汴河,另一路走汉水,看能不能走通。以后若是这路通了,倒是便捷许多。不过,如果这路真好,能修到江陵府,可以过湖到湘水,就更加好了。”</p>
第105章 加工难题</p>
聂茂出了门,正看见旁边连阿爹的妻子背了个大筐,急匆匆地出来。急忙敛手行礼:“嫂嫂今日好早。行色匆匆,不知要去哪里?”</p>
连大嫂道:“我到那边去赶车。带了些我们这里产的糕点、糖果和新奇物件,卖到襄城县,好歹赚些钱花。等到夜晚回来,还不耽误晚饭。现在我们这里,好多人到襄城卖货呢。”</p>
聂茂愣了一会,才道:“原来如此。天时不早,不耽误嫂嫂了。”</p>
火车开通,从铁监到襄城,早一班晚一班是雷打不动的。最先发展起来的,就是连大嫂这种小商小贩。大商铺不灵敏,虽然火车开通了一些日子,还没有人利用交通便利,在襄城开铺子。倒是铁监的家眷偶尔发现这是一条赚钱路子,一时蔚然成风,不少人跟连大嫂一样,早起带货到襄城,晚上再坐晚班车回来。除了路费,一天还能赚几百文。</p>
聂茂走在路上,看营房明显比前些日子热闹了许多。有出去走亲访友的,有家里来客人的,再不是前几个月那样的冷清日子。甚至还有人,每到休沐日,沿线坐着火车去逛。不过几十文的票钱,对铁监的工人来说,家庭负担轻一点都不算什么。</p>
最终在春耕之前,铁路线铺完的是唐州到襄城线,连接泌阳、方城、叶县和襄城四县,南北绵延数百里。现在火车不快,一个时辰一百里,到三百里外的唐州驻地泌阳县,要半天时间。很多喜欢到处闲逛的人都深以为憾,他们休沐一日,没有办法到那里游玩。百里之外的襄城县,一来一回只要两个时辰,是很多人的目的地。那里地处汝河码头,离着许州不远,火车一通,商贸迅速发展起来。</p>
聂茂对到处游玩没有兴趣,他们这些人,跟普通的工人不一样,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今天虽然是休沐的日子,还是有人在厂里继续做工。到了那里有钱拿,聂茂要趁年轻攒钱,跟平时一样到了厂里。</p>
随着规模扩大,造机械的厂区已经跟钢铁分开,别成格局。各区之间有轨道连结,不管是矿石还是燃料,以及钢铁之类的原料,都是通过轨道运输。不过厂区内不通行火车,全部是人力推动,路上显得静悄悄的。走不多远,聂茂看见几个工人推着一辆车,上面装满钢锭和棒材,知道是送到自己厂区去的,便打声招呼,跳上小车,扒着车边。</p>
轨道是铁和铁接触,摩擦阻力小了很多,几个人就可以推运几千斤。而且车一旦动起来,并不太费力。几个推车的人跟聂茂说说笑笑,不多时就到了自己厂区里。</p>
蒸汽机成熟之后,除了一些手工锻造之类的作坊,制造机器的都换了蒸汽动力。一进场区,轰鸣声传来,格外热闹。聂茂下了车,进了厂房里。</p>
现在最重要的产品,当然是蒸汽机。这里开足了马力,除非机器检修,几乎昼夜不停。每个工人最少带着两个徒弟,一边生产,一边向徒弟们讲解。</p>
这些徒弟,有迁到这里的厢军,但多数还是从早到的屯田里厢军招来的。陆续到铁监的厢军有近两万人,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赌钱、不服从管理、据不学习等等理由,已经有十分之一被开革,到地方种田去了。每开革一人,就从地方补充一人。补充来的要求高,年轻伶俐,还要愿意且能学习,大多都到了技术岗位上。</p>
这种小社会,最怕自我封闭,成死水一潭。铁监有高的待遇,当然有高的要求,制定的规例最重的就是开革。开革出铁监之后,编入其他厢军,到地方营田。</p>
走过一大片机器,聂茂到了尽头的一间大房子里。</p>
这房子里只有十几台机器,都非常巨大。一台上面夹着八角形的棒材,正在慢慢切削。另一台上面则装着切成圆形的钢柱,正在缓缓钻孔。</p>
见到聂茂进来,已经到了的几人纷纷打招呼。</p>
聂茂看了看机床上正在钻孔的钢棒,对一边站着的年轻人道:“七哥,可还顺利么?”</p>
尤七郎道:“还好,从昨日到现在,钻着这条钢棒,还没有坏过刀。只是现在钢棒烫手,里面也不好喷水进去,只能够钻钻停停。”</p>
聂茂点了点头,到自己的柜子那里,换了外衣,又戴了幅手套,开始检查几台机器。</p>
这样粗的钢棒,聂茂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里面钻孔出来。此事是杜中宵交待下来,铁监特意挑了聂茂来做。这几台机器都是特制的,只为了这一种尺寸的钢棒钻孔,成本不菲。</p>
炼钢的那里的加工能力限制,只能锻成八角形的钢棒,保证材质均匀。棒材车成外圆不难,几台机器连续作业,一点一点切削即可。里面钻孔可就难了,这钢棒太长,开头一切正常,钻得稍微深一点,里面就发热厉害。用来散热的水管伸不到里面,只能从开口处喷,不起多大作用。</p>
杜中宵最开始是要求一端钻孔,试了几次,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事,只能钻通孔。现在两端作业,相当于减少了一半长度,但依然困难重重。</p>
聂茂想了无数办法,现在惟一可行的,是把刀杆做成中空,里面通水管,能够时时保持足够的散热水量。但中空的刀管,又是个难题,解决还遥遥无期。</p>
最理想的办法,还是铸钢的时候,能直接铸出钢管来。里面的孔要求不高,只要能散热就好。但炼钢的那里,试了许多办法,都无法做到铸成钢管之后锻造顺利。</p>
杜中宵要做的,自然是炮管。铁监有了这样的规模,有了这样的技术实力,再继续用铜来造炮就划不来了。铜实在太贵,而且沉重,远不如钢炮轻便。现在这样,加上加工费用,做出来的钢炮实际会比铜炮贵得多。但胜在钢的强度好,可以大大减轻重量,同样口径,运输方便许多。</p>
但杜中宵还是小看了钢棒钻孔的难道,做一堆机器,依然不能解决钻深孔的难题。如果直接铸出钢管,由于炼钢技术限制,里面的气孔夹杂过多,看着就不敢使用。只能狠下一条心,堆人力物力,总有解决的办法。铁监最大的长处,就是可以批量生产,一旦解决技术难题,大炮就可以批量生产了。</p>
至于数量更大的枪管,短期内是不敢想用这种办法了。粗大的炮管都加工不来,枪管又细又长,钻小深孔,更加不可能。枪管制造,只能用铁皮卷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