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32节(2/2)

“这种事,就更加不容易了——”杜中宵说完,觉得不合适,忙闭上了嘴。王凯官再大,也是个武将,哪里能在这种事情上说得上话?本来以夏辣跟杜中宵的关系,他可以举荐。不过两人关系不亲密,杜中宵的任期又没有结束,此事便就没有动静。</p>

不过转念一想,王凯的祖父是开国功臣王全彬,背景深厚。以前王凯是个浪荡子的时候,那些故旧都装作不认识,现在做了管军大将,就是另一回事了。</p>

馆阁向来是育才之地,只要带上了馆职,不但是升官比别人快,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特殊身份,成了皇上认识的人。官员升迁任官,有很多途径。一般是吏部审官院,称为省除,杜中宵以前就是。这种身份虽然也一样有朝旨,有陛辞,但多是例行公事,不要说皇帝,就连宰相都没有印象,有好差事绝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还有一种是堂除,名字上了宰执的名册,被宰相和执政记住,就有一些好差事了。最高一层自然是简在帝心,皇上记着有这么一个人,到这一步升迁就不循常规了。</p>

(新年快乐,给大家拜个早年!)</p>

第149章 召试学士院</p>

不知不觉已是深秋,周边群山的绿色褪去,换上了金黄,一片萧条景色。田里的活已经忙完,该种的种,该收的收,火山军这一带反而热闹起来。营田务的人忙着修路开渠,其余民户做各种小生意。</p>

随着从保德军到并州道路修通,火山军的大车生意一时兴旺无比。南去的大路上,不时可以看见几十个车轮底盘堆在一起,前后相连,几匹马拉着南下。</p>

上个月,郑戬从火山军这里调走了几十个制车工匠,要在并州建一处制车工场。只是车子好制,最关键的轴承他们还做不来,要从火山军这里买。</p>

随着道路修通,大车流行,河东路内地州军对马匹的需求量骤增。用来拉车的马要求较低,没有作为军马的可能,就连契丹也大规模出口。营田务旁边在大道上,每天都可以见到大群马匹经过。</p>

刚过中秋,经略司派来的陆主事到了火山军,准备到唐龙镇常驻。</p>

杜中宵在九曲楼设宴,接待陆主事,并向他交待相关事宜。</p>

酒过三巡,杜中宵道:“主事,唐龙镇虽然一镇之地,然地盘广大,商业繁荣,不比其他地方。主事到那里任职,千万小心。”</p>

陆主事拱手:“下官前来时,经略相公一再吩咐,要依知军吩咐行事。下官临去之前,还望知军不吝指教。下官在并州城里,奉经略司之命,主管那里的毛皮货场,对做生意的事并不陌生。不过,唐龙镇那里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自是难免,不知该注意些什么。”</p>

杜中宵兼着经略司判官,是陆主事的直接上级,也不保留,向他说了唐龙镇的情况。最后道:“主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商言商,柜坊及各店铺都有主管,除非特别的事情,不要干涉他们就好。”</p>

陆主事拱手:“下官记下了。”</p>

其实柜坊的主管可以直接上书经略使,就连杜中宵也不能完全控制,更不要说陆主事了。唐龙镇里只要柜坊稳定,其他生意就闹不出什么浪花来。</p>

听杜中宵介绍着唐龙镇里的情况,陆主事不由心惊。来之前已经把那里想得不得了了,没想到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动辄过万贯的生意,更加让人心惊。心里暗暗决定,自己到了少说多看,学会了再说。</p>

用过酒饭,陆主事渡河,前往唐龙镇。他到那里之后,张岊将离开唐龙镇,接替王凯任主管麟府路军马司。随着与契丹关系的缓和,又有耶律不花在那里坐镇,唐龙镇已经没有必要大将镇守了。</p>

回到住处,杜中宵刚刚饮了杯茶,十三郎兴奋地跑进来,扬着手中一封信对杜中宵道:“官人,老员外到了蜀地,递了一封家书来,快看看里面写了什么!”</p>

这就是做官的好处了,可以利用官方的邮寄系统递家信,相当方便。</p>

杜中宵拆开看了,父亲杜循与砂糖商人入川,一路到了资州。见那里气候、水土合适,买了几百顷山地,准备种甘蔗。杜中宵的同年郭琪在那里任推官,有他照应,一切平安。</p>

庆历二年进士几百人,川峡属于边地,条件比福建和两广好,按一任近一任远的原则,总有杜中宵的同年在资州附近为官。杜家只是买地种甘蔗,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照应不难。</p>

信里详细说了资州的情况,境内多丘陵,水资源丰富。不过蜀地人口稠密,荒地不多,大规模买地只能买丘陵山地,好在种植甘蔗无碍。好处是人口多,劳动力不缺,只要给钱很容易雇到人。</p>

杜中宵放下书信,把内容向十三郎说了。</p>

十三郎兴奋地道:“这些日子我也问过人来,都说蜀地繁华,物产丰富,女子娇媚,家里在那里置了产业,什么时候我也去走一遭,见识见识。”</p>

杜中宵笑道:“等到我入京为官,你就能去一趟了,顺便带位娘子回来。”</p>

听了这话,十三郎摸着头笑。他今年刚刚二十岁,到了娶亲的年纪。不过这个时候,晚婚晚嫁的现象很普遍,又是跟着杜中宵到处走的,倒是不着急。</p>

读过了信,十三郎又缠着杜中宵,问了许多资州一带的情况,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他正是想闯遍全世界的年纪,显然对那个数千里外的甘蔗园很感兴趣。</p>

十三郎离开,杜中宵拿着家信想心事。官场上风云变幻,自己政绩再好,未来也难讲得很。既然两世为人,不能做大官,就要做个大员外,置办些产业是必要的。父亲到蜀地建甘蔗园是好事,那里开发充分,基本没有危险,可以累积经验。等到做得大了,可以再选更合适的地方。</p>

杜中宵记忆里,最适宜种甘蔗的地方,还是两广。只是现在岭南开发不足,不要说广西,就连广东也是极远边地。除了五岭附近的几州,大多地广人稀,而且汉人不多。哪怕广州一带,由于晚唐时候的破坏,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地广人稀。</p>

前途不明,杜中宵难免经常在家与国之间摇摆,对于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p>

八月底,王凯入京月余之后,传来朝旨,让杜中宵入京,召试学士院。朝旨里说的清楚,是由郑戬和权知开封府明镐举荐,想来是王凯出了力。</p>

郑戬不必说,虽然自到河东路任职,跟杜中宵一直公事公办,没有私交,但一直赏识杜中宵。明镐也曾任过河东经略使,离任的时候,举荐了王凯和张岊。</p>

接过朝旨,杜中宵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火山军刚刚发展起来,自己离开总难免有些不甘心。而且馆阁这种词臣,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做理来。同时还有些兴奋,召试学士院,带馆职,是文臣中进士之后的第二次重要考试,一旦过了,就有了光明的前途。</p>

接下来的日子,火山军连续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以营田务所在地为火山县,暂由推官程文礼兼任县令,等候朝廷派正任县令过来,再行交接。设县之后,火山军的衙门从军城迁到火山县来。从此之后火山军有了属县,开始慢慢向着州转化。</p>

此时的火山军已经不是杜中宵初来时的边地小州可比,继任知军人选格外慎重。又过十日,才定下由景祐进士程师孟接任杜中宵,不再由武将担任主官。</p>

一连串的行政区划和人事变动,让火山军军民兴奋不已。行政升格,百姓也有好处,衙门官吏更不用说,从官阶到俸禄都水涨船高,人人盼望。只有杜中宵,默默等待新任知军程师孟的到来。</p>

(祝大家新年快乐!)</p>

第150章 陈勤当官</p>

东胜州衙门,耶律元佐对耶律不花道:“新近得报,对面火山军的知军杜中宵,即将入京城试学士院,新来的知州为程师孟。这个人没有听说过,你有没有消息?”</p>

耶律不花摇头:“我问过人了,程师孟中进士之后,一直在江南和荆湖路为官,这是第一次到北方来,不知其脾性。唉,唐龙镇刚刚繁盛起来,杜知军便就离去,着实有些可惜。虽然很难在这位杜知军身上占便宜,但其做事有章法,只要守规矩,不难赚钱,这种人最好打交道。”</p>

耶律元佐叹口气:“前几个月亏钱的时候,我们恨杜知军恨得要死,现在想来,亏钱还是怨我们自己,跟杜知军倒没有关系。这个杜知军虽然年轻,倒是有些本事,一年多时间,火山军变得好生兴旺。想来还是因为他年轻,又没有根基,有了政绩也守不住。前些日子唐龙镇设个主事,已是苗头。”</p>

两人商量了最近火山军和唐龙镇的情况,俱不得要领。最后,耶律不花道:“上次乳香风波,东胜州伤了根本,折腾不得了。现在宋朝那里人事大变,我们不要轻举妄动,只能安分做生意。依这半年的生意看来,我们各那里卖羊毛和马匹,收购羊毛呢和砂糖,就能够赚大钱。”</p>

耶律元佐道:“此话说得是,安心做生意就好。火山军那里不知请了什么能工巧匠,织造的羊毛呢极是好,入手厚重,做的袍子穿在身上,寒风不侵。上次运了些去上京,极受官民喜爱。现在秋天,我们从那里多进些货,冬日卖出去,必能赚不少钱。”</p>

羊毛呢在宋地卖得不好,在契丹却销路奇佳,士庶喜受。现在火山军的羊毛呢,大部又卖回到契丹来,被贩往五京,甚至成了西京道的贡品。这种差别,应该是跟气候有关。羊毛呢厚重,御风的效果是其他织物比不了的,冬天特别保暖。宋朝的地盘,除了河东路北部,其他地方冬天的风不大,更喜欢丝绵之类衣物。倒是契丹的幽云地区,冬天寒风肆虐,羊毛呢的好处就显出来了。</p>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太贵,跟丝绸一样的价格,羊毛呢当然不好卖。若是跟布帛差不多,销路一下就起来了。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