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12节(1/2)
入冬几个月,一些储蓄不丰的游牧蕃部缺衣少食,这个时候周边大小冲突不断,攻伐不已。杜中宵忙于处理周边事务,又过了几天,才正式与高家奴和耶律不花交涉。</p>
从耶律不花那里得知宋朝有意让唐龙镇成为自由贸易之地,高家奴的心里拿不定主意。这样做对契丹也没有大的害处,这里是边缘地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与宋朝的关系,全力对付党项。但这个地方自由贸易,到底是属于宋朝还是契丹,还是跟以前一样半独立,部要有个说法。</p>
寨厅里,燃了几盆炭火,并不寒冷。杜中宵与王凯和高家奴与耶律不花相对而坐。</p>
上了茶来,杜中宵道:“使臣入境已经近月,看看年关将近,到现在才谈论正事,着实惶恐。”</p>
高家奴道:“这一路上收埋将士遗骨,多谢派兵相助。”</p>
两人寒暄几句,进入正题。</p>
高家奴道:“唐龙镇的来家,几代都受本朝册封,是本朝臣子。现在南国占住唐龙镇,不知以后要如何?两国交好,不要为这种地境蛮荒之地,伤了和气。”</p>
杜中宵笑道:“自本朝立国,来家便就是治下臣民,此事人人皆知。来守顺首鼠两端,虽然是本朝治下藩将,又向贵国称臣,他还向党项称臣呢。此等小人,一切都做不得数,揭过不提了。”</p>
高家奴急道:“岂可不提!来守顺祖上数代,都曾受本朝册封,怎能就不算数了!”</p>
杜中宵摇头:“现在来守顺在党项,我们莫不是还要拉党项人来谈?使臣,党项是我们两国共同之敌,他们攻破了唐龙镇,人口掳掠一空,是本朝派兵重占那里,事情便就如此。纠结往事种种,我们这里文书清楚,传承有序,多谈无益,还是说一说未来如何吧。”</p>
高家奴沉默了一会,勉强点了点头。来家确实是受两国册封,几方称臣,但正式文书,查起来还是宋朝更占优势。高家奴对此心知肚明,确实没有纠缠的必要。</p>
杜中宵道:“唐龙镇夹在三国之间,现在我朝大军进驻,也无意独占。我已禀报朝廷,还是立来家的人为主,我朝派些兵马保其平安。那处地方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最方便贸易。我们的意思,是各方都可以去那里自由贸易,方便三国百姓。”</p>
高家奴早就等着这句话,急忙问道:“那里自由贸易,税如何收?”</p>
杜中宵微微一笑,果然高家奴最在意的是收税。各国设置榷场的目的,就是收税,不管是宋朝还是契丹都是如此,这是最重要的利益。杜中宵的目的却不是如此,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活跃经济,促进各种产业的发展。一处大的贸易中心,带来的附加收益,可比收税重要多了。</p>
以前的榷场都是封闭式的,还有一些甚至设置在荒山野岭,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唐龙镇这处地方,杜中宵是要与火山军互为表里,以发展产业为主,收税还在其次。</p>
见高家奴紧张地看着自己,显然收税权对他至为重要,杜中宵道:“依我之见,唐龙镇里就不对贸易商人收税了,做一个免税的地方,以方便商人。”</p>
“免税?免税——”高家奴把这两个字重复了几遍,一头雾水。不收税,官方鼓励贸易干什么?又要兵马驻守,又要官员管理,还要建设城池,处处花钱,这钱哪里来?</p>
杜中宵点头:“不错,那里对行商免税。不拘是从哪里的客商,都可以入唐龙镇贸易,只要遵守规矩,公平买卖,一律免税。当然,行商入境之前,各国怎么收税,就是自己的事务了。”</p>
高家奴想了一会,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即唐龙镇是一处完全中立的地区,各国对自己的商人各自收税,但一旦进入唐龙镇境内,便就不再收税了。契丹离唐龙镇最近的榷场是振武军,并不方便,如此一来需要选一处合适收税的地方。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商业繁荣,可宋朝费许多力气为了什么?</p>
沉吟一会,高家奴问杜中宵:“如此做,对南国有何好处?”</p>
“好处?”杜中宵一时有些发愣,转念一想明白高家奴的意思。“商人有生意可做,百姓有钱赚就是本朝的好处了。这一带蕃汉百姓生活困苦,他们能凭此过上好日子,不就是天大的好处!”</p>
高家奴对此一百个不信。爱护百姓的官员并不少见,但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费许多功夫,就为了让百姓过得好一点,不是正常人干的事情。高家奴心中明白,宋人必有所求。这样一处贸易之地能给宋朝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地方,只有马匹了。不过这个理由没法直接提出来,卖不卖马匹,是各国自己的事,不让卖自己国内管严些就好了。高家奴也怀疑,只要契丹管得严,宋朝能从哪里买马。</p>
这个时代,各国其实对领土并不特别重视,最在意地是收多少钱粮。宋朝主动提出对入唐龙镇的商人免税,很多争议便就消失了。</p>
第97章 各取所需</p>
站在寨墙上向下看去,关河岸边的平坦地带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一些小贩挑着担子,挎着篮子叫卖着各种吃食。在空地上燃起了几堆篝火。映红了半边天空。</p>
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元旦了,新的一年到来。这一年火山军好事连连,人口增加了,商业更加繁荣,随着宋军前出唐龙镇和偏头寨,蕃部之间的征伐得到控制。随着集市的兴旺,山里的小蕃部可以用手中的牛羊,换来急需的粮食,渡过严寒的冬天。</p>
战事结束之后,随着一些小堡寨的建立,一些小蕃部开始向偏头寨附近聚集,慢慢形成聚落。偏头寨这里有周围数百里难得一见的宽阔河谷,又有关河流过,本来就该是人口密集的地方。</p>
随着一声唿哨,一个炮仗打入半空,突然炸了开来,留下一片火光。随后人群中放起几个焰火,窜入空中,五颜六色地点缀着夜空,分外好看。寨外的人群一起欢呼,围着篝火跳起舞来。</p>
高家奴看着空中的焰火,对身边的杜中宵道:“南国多奇技巧物,诚不欺人。似这种焰火,北朝难得一见,没想到偏头寨这偏僻之地也能放上几个。”</p>
杜中宵道:“过年吗,当与民同乐。明日元旦,与使臣到董家寨走一遭,看看热闹。”</p>
这个时代的元旦指的是大年初一,万民同乐的时候。</p>
与高家奴的谈判已经结束,经略司的公文已经回来,公事已经忙完了。契丹与党项的关系紧张,年前又败得太惨,急于让边境平静下来。特别是契丹已经决定春天黄河冰化后,对党项大举用兵,出于安定后方的考虑,做了一些让步。除了一些细节,基本同意了杜中宵的提议。</p>
宋朝与党项战事激烈的时候,契丹从中斡旋,得到了很多好处,如增加赠币等。现在契丹与党项打个不休,轮到宋朝占便宜,来谈判的高家奴也无奈。</p>
城外聚集的是附近的蕃民,宋朝在附近重建势力,意味着以前的动荡结束,彻夜狂欢。</p>
外面放了几个焰火,便就再没动静,耶律不花有些不过瘾。有心想要买些回去,奈何焰硝是宋朝的禁榷之物,根本不卖。想起几个月后要开放自由贸易的唐龙镇,不由心里火热。他是个商人,对这里面的门道比高家奴清楚。为什么自由贸易?免税是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各国禁榷的货物,都会被走私到唐龙镇去。宋朝急需马匹,一定会想方设法打开走私通道。相应的,走私通道一开,宋朝禁止外卖的一些货物,也会卖到外面去,这是无论如何也拦不住的。</p>
杜中宵当然知道唐龙镇的自由贸易是双刃剑,宋朝必然有战略物资外流,首当其冲的就是铁器和粮食。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尽力弥补。粮食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周围一带广开营田,能够支撑,最重要的是铁器。契丹并不缺铁,缺的是党项,只能两国配合,防止向党项走私。至于更北方的草原,铁器流进去使游牧民族实力增加,闹出的乱子是契丹的事情。轮到宋朝头疼的时候,战场比的就是枪炮了。</p>
看着外面蕃人狂欢,杜中宵对高家奴和耶律不花道:“寨里备了酒筵,我们回去痛饮一场。依风俗今夜彻夜不眠,名为守岁,不知北朝是否也是如此?”</p>
耶律不花道:“也是有的,只是未必人人如此而已。”</p>
高家奴祖上是契丹的汉人奴隶,发家之后,事事都学契丹人,这些话题只当没听见。</p>
进了寨厅,几人分宾主落座,周围燃起几盆炭火,兵士上了酒菜来,又端上来几盘饺子。</p>
杜中宵指着饺子,对高家奴和耶律不花道:“此物中原称为角子,最是美味。今夜除岁,旧年新年子时更替,吃这物正好谐音‘交子’,取个采头。不知北国可有此物?”</p>
高家奴老实点头:“也有,只是多不用水煮,更不在年节的时候吃,不如南国常见。”</p>
后世很多常见的食物,都是在这个时代成熟起来,饺子如此,面条、包子等等也是如此。不过吃法与后世不同,这个时代饺子最流行的是煎,其次是蒸,煮的多是馄饨,水煮饺子并不流行,最流行的是馄饨。因为历史上的宋室南渡,此时中原的饮食生活习惯,更多是与杜中宵前世的江南类似。比如房屋,包括皇宫,都是黛瓦白墙,并不是后来紫禁城大红大黄的风格。衣饰崇尚婉约,吃的也讲究精致。</p>
所谓谐音“交子”,不过是杜中宵依据后世的说法,随口一编而已。真正原因,是在北方天寒地冻的冬天,饺子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美食。这种边疆地方比不得京师,哪里奢侈到用麻油煎了做小吃。要让火山军成为这一带的中心,使蕃民人人向往,便就要从这些衣食住行的细节下手。</p>
在生活寒酸的时代,饺子吸引人的密诀,是里面肥瘦相间的馅料,煮熟后形成的独特口感。这个时代流行的口味,跟后世大鱼大肉吃惯了的时代大相径庭,比如素饺子、羊肉饺子,并不会受欢迎。今夜寨里的饺子,馅料便是精选的上好猪肉,加入葱、姜,又用了些焯过的白菜。此时的白菜名菘,还没有卷心的品种,不过终究是冬天难得的绿叶菜,这个季节吃起来格外新鲜。</p>
耶律不花吃了一个,眼睛一亮:“果然美味!不知里面是什么馅的?”</p>
杜中宵道:“精选的上好猪肉,细细剁做臊子,里面又加了一些蔬菜,才有此种味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