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去山东做生意(1/2)
就单以人口而言,明万历年间,掖县登记在册的人口为六万一千五百六十人;潍县的在册人口为十八万一千七百六十九人。</p>
平度州的人口比潍县、掖县的人口都多,人口为十九万六千三百五十二人。</p>
明初的登州人口约为八十八万人。</p>
明末山东有两次大规模的动乱,一次是在天启二年,闻香教首领徐鸿儒在郓城梁家楼聚众起义;一次是崇祯四年,孔有德叛乱,登莱百姓死伤者众多。</p>
相对而言,孔有德叛乱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p>
本来后金的船只、火炮基本就不多,孔有德等叛将带去了大量的船只、红夷大炮、以及熟练制造火器的工匠,补足了后金女真军的劣势。</p>
刘卓此来山东,明面上是做生意,实则为山东动乱、出击建虏做准备。</p>
通过大同、山海关出关易引起朝廷的注意,而通过船只运送,可以降低朝廷与地方官府的关注程度。</p>
刘卓本想在后来的青岛市附近,建立港口,但是青岛附近卫所较多,刘卓有些犹豫不决。</p>
转而投向蓬莱附近的岛屿,这个年代,买个岛屿应该没啥问题吧,刘卓如是这般想着。</p>
随即找来陈伯:“陈伯,倘若我们要在山东半岛北边买卖或者租借岛屿,有没有可能?”</p>
“买卖岛屿应该不可能。租用或者借用应该是可以的”。</p>
“陈伯,还得麻烦你去登州府府城蓬莱去沟通一二了,你带上父亲临走之前交代的名帖过去。”</p>
“好的,公子。”</p>
山东半岛是个粮食大省,此外,山东的各种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煤、铁、石油、金刚石、晶质石墨、陶瓷土等资源异常丰富。这也是刘卓选择山东的一个原因,资源丰富,自给自足。</p>
在莱州府城休整一番后,刘卓在护卫的带领下前往早已购买好的庄园。</p>
没过几日,山西商会其他商行的人才陆续到来,前往庄园与刘卓沟通商事。</p>
协商后,刘卓随即以山西商会的名义向山东的各商行发出邀请。没过几日,来到庄园内的各大商行就已经有十多家。</p>
二十日后,陈伯与刘卓、山西商会部分管事与山东各商行沟通供货事宜。</p>
经过半天的沟通,几方终于达成一致:山西商会按照各大商行的订单提供对应货物,但是各商行需要向山西商会交部分定金。</p>
山西商会向商行提供足额的货物后,山东商行支付剩余的货款。销售方面由山东的各大商行负责销售,山西商会不能参与。</p>
山西商会提供的货品,统一价(山东范围内)经山东境内的各个大商行协商后确定。当然,有没有人愿意遵守就是另一回事了。</p>
刘卓从未考虑将生产与销售全部收入囊中,这样做会把山东的商人得罪完,不出几日,刘卓就得滚出山东。只有融入山东本地的商行,与他们打成一片,才是发展的王道。</p>
刘卓现在最着急要做的是给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买上官身。否则,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训练护卫、以及十多个庄园的团练,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p>
万一招人嫉恨,被有心人利用,可就得不偿失了。</p>
想到如此,刘卓看了看手中的名帖,准备让人找知府大人谋划一番了。</p>
刘卓带着身边的一众护卫前往莱州府的庄园。</p>
每个庄园的青壮数量不一,山东所有的庄园加在一起有万余青壮,数万的老弱。</p>
在十多个庄园中,一部分是种粮食的庄园,一部分庄园是生产货物的,还有小部分是各匠户生产、居住之所。</p>
“那几个生产、加工的庄园什么时候可以开工?”</p>
“有一部分的原料还没有运回来,一旦运抵,便可立马开工。”</p>
“好,立刻派人接应运送原料的队伍。”刘卓吩咐道。</p>
这些年,有不少的传教士来北方宣传教义,但是这些人很少去地方,一般都是直达中枢,刘卓也接触不到。只能暗地里通过海盗打劫几个外国佬了,刘卓这般想着。</p>
刘卓这次向山东市场投放的产品主要是各种生活类用品,如酒类、炉子、肥皂、羊毛制品、铁制用具、私盐、茶等。</p>
刘卓低估了山西商会的影响力与山东各商行的热情,虽然上次的沟通洽谈结束了,但是依旧有着源源不断的商户前来下订单。对于这种情况,刘卓乐见其成。</p>
有的商行错过了上次洽谈,甚至不惜搬出身后大佬的名字,想要以此多拿货物,没想到却被另一个商户的管事给恶心了一番。</p>
“你好意思开口,扯虎皮拉大旗,你要是真有巡抚撑着,还会来这和我们排队?你是来捣乱的吧?”一个商行的管事不屑道,众人听了也哈哈哈大笑。</p>
刘卓也出来打圆场:“各位都是做生意的,我们山西商会初到贵宝地,就是和大家做生意。我们山西商会别的没有,肯定能保证大家都能拿到货。我们初来乍到,还得需要各位多帮衬一二。”</p>
“诸位先去歇息一二,最多一个月的功夫,我们山西商会一定会拿出让大家都满意的货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