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小李白陆游(2/2)

好书推荐:

诗人一心为国,却屡遭中伤贬谪。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多年前《出师表》横空出世,千百年来又有谁能像诸葛军师那般鞠躬尽瘁,坚持北伐呢?

尾联运用典故,敬佩先贤北定中原的决心与事迹。

既反讽当朝小人,又隐隐期盼未来能有媲美诸葛亮的人物。

此诗共四句,无一句直写愤,却字字皆愤。

当时主和派大行其道,诬陷诛杀大部分主战派,甚至签下了耻辱的嘉定和议。

在这样软弱的国家里,陆游的雄心壮志注定会被毁灭。

但陆游毕竟是与杜甫齐名的诗圣,他对国家的担忧至死未休。

一首绝笔《示儿》,令人潸然泪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阅史册诗稿,历史的尘埃飘然于光线之下,而陆游始终是南宋诗坛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尤其是《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一句,流畅自然。

肯定了诸葛亮在文人谋士中的地位,又向未来呐喊。

回音传至今日,会激起更多能人志士的爱国热情,让他们跨越千百年来响应陆游。

“淳熙十六年,宋孝宗禅位于宋光宗赵惇。”

“同年十月,陆游向光宗论奏,劝他励精图治,以早日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绍熙元年,陆游再次上疏劝谏,希望光宗能够广开言路,带头节俭,以尚风化,但并未被光宗采纳。”

“同时,由于陆游屡次上疏都喜论恢复,他在不久后就因嘲咏风月的罪名为谏议大夫何澹所劾遭到罢免。”

“陆游于悲愤之中再次回到家乡,他将居处命名为风月轩,以示对污蔑者的反抗。”

“在此后被免官的十余年间,陆游闲居家乡,与农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与此同时,身在乡野的陆游同样心系国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就是他在这一时期所作,表达了暮年陆游仍然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心愿。”

“绍熙五年,知阁门事韩侂胄等人逼迫宋光宗退位,拥立太子赵扩登基。”

“此后韩侂胄独揽大权,将赵汝愚、周必大、朱熹等人罢黜流放,史称庆元党禁。”

“陆游认为这种结党营私的权斗不利北伐大业,曾赋《北望感怀》等诗谴责韩侂胄。”

“韩侂胄在铲除异己后欲建功立业,开始着手准备北伐。”

“于嘉泰二年解除党禁,并启用过去的主战派名士,闲废在乡十三年的陆游也被招揽在内。”

“同年五月,陆游奉诏入京,担任同修国史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次年,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

“但却因其与韩侂胄的合作日显亲密而遭到不少诽谤和非议,陆游于是告老还乡,回到山阴,时年七十九岁。”

“嘉泰三年,刚被朝廷起用为浙东安抚使的辛弃疾特意前往山阴,拜访陆游。”

“两人共论国事,都对恢复中原抱有很大期待。”

“辛弃疾仰慕陆游,又见其住宅简陋陈旧,提出想在镜湖边为其建造别墅,但被陆游辞谢。”

“次年,辛弃疾奉诏入朝,准备北伐。”

“陆游作诗相赠,并勉励其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开禧二年,南宋朝廷下令伐金,陆游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作下《老马行》。”

“然而由于韩侂胄用人不察,北伐受挫,他自己也在次年十一月被史弥远等人发动政变杀害。”

“身在家乡的陆游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惋惜不已。”

“由于陆游一心支持北伐,因此韩侂胄死后,他也不断受到攻击和污蔑。”

“嘉定二年,陆游已是忧愤成疾,入冬后卧床不起。”

“同年十二月,陆游在病中与世长辞,终年八十五岁。”

“弥留之际,他对身边的儿孙们口占七绝《示儿》一首,作为临终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清照:陆游参加科举考试,成绩卓越,却被主考官除名。

南宋的临安举办一个规模较大的礼部初试,当时还是初生牛犊的陆游,便参加了这次的考试。

但不为人知的是,在考试的前一天,当时南宋的丞相是大名鼎鼎的奸相秦桧。

这个秦桧不是什么好东西,在考试的前一天。

将主考官陈之茂,拉到自己这边,明示暗示的告诉他自己的孙子秦埙也要参加这次的考试。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什么意思,陈之茂当然也不傻,也看出了这是什么意思。

但迫于他是丞相的压力,只能面子上答应秦桧的要求,但心里却不知道骂了这个奸人多少遍了。

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陆游等一众考生都认认真真的答题。

当考官陈之茂在批阅试卷之时,看到秦埙的试卷写的都是他爷爷秦桧的观点。

与金人求和,向其割地赔款,主张求和,毫无积极向上的观点可言。

还有名字上的秦桧两个字,这可让陈之茂气不打一处来。

陈之茂本身就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官正直廉洁,公平公正。

看到秦埙这种的文章,顿感恶心,让人厌恶。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场景,金人强大,宋朝软弱无能,唯唯诺诺,被金人欺压。

整个宋朝都是这种软弱的话语,什么像要像金人议和,不能激化宋金的矛盾,会给宋朝带来灾难。

因而,宋应该坚持与金通好的方针,罢黜主战派与抗金将领。

可当他翻到另一篇时,这篇文章,与众多文章大相庭径。

他主张抗金,慷慨激越,力主以武力恢复山河。

痛斥了投降主义的理论与丑行,表示出以身报国的志气。

而且文笔流畅,颇具光彩。

看得陈之茂连声赞叹,并当即决定批这篇文章为批为正是出于陆游之手。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出生正是两宋交替时期。

从小就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见了太多的人。

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所以,养成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成绩出来了,秦桧看到自己的孙子不是。

可惜千里马不是经常能碰到伯乐的,复试的考官是秦桧的亲信。

虽然陆游写出了好文章,可在秦桧的一手操作之下。

诬陷陆游的文章中有破坏宋金两国友谊的字眼,应当废除他的考试资格,并打入大牢。

而陈之茂作为他的主考官,将这种人作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