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人族震动(1/2)

好书推荐:

人族震动

西伯侯首度感觉到了恐惧,他害怕大商做出改变,尤其是按照姜黎提出的礼制进行改变。

礼制是何等的重要,遵循以礼治国的西伯侯很清楚,这强国之法。

大商不变,周国只需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早晚能取代大商。可大商要是做出改变,那未来迎接周国的会是什么,西伯侯简直不敢想。

他有心想要阻止,可张了张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是商臣,他的立场不允许他阻止。

即为商臣,就要为大商考虑,尤其是在君王没有犯大错的情况下,更应该为大商兢兢业业。

姜黎的提议,明显利好大商,乃至整个人族。西伯侯要是反对,在场的诸侯都是聪明人,岂会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身为商臣,不思报国,反而为了一己之私,破坏国家大计。历史上的奸臣,就是这样的。

西伯侯真要这样做了,他就会从人人称赞的贤臣,变成世人唾弃的奸臣。

同时,就算他以后真的推翻大商,取而代之,那在历史上也不会留下什么正面形象。

史书形容他时,会用上奸臣窃国这四个字来形容,让他留骂名于千秋万代,并让他的子孙后代抬不起头,世世代代受人指点。

“我辈中人,皆是先贤之后,没能留名青史,已是愧对祖宗,又怎能留骂名于青史。”

相反,他不仅不反对,还要大力的支持,动用所有的力量,去促成此事。

倒是帝辛可以,但他肯定不会反对。以他的智慧岂会看不出来,按照姜黎的提议,获得最大利益的人无疑是他。

其余诸侯也纷纷表达了赞同。

实际上,他们反对也没用,现在姜黎虽然是在用商量的语气和他们说话,但不要忘了,此时的姜黎仍在高举人祖的大旗。

“黎侯所言甚是,有了统一的标准,以后祭祀起来也方便,该准备什么全都一目了然,也不用担心事到临头手忙脚乱了。”

“此乃利国利民之事,若有人反对,必将留骂名于千秋万代。”

帝辛一锤定音,做出了最后的总结。谁要是反对,谁就留骂名于千秋万代,不仅愧对列祖列宗,死后也无颜见人。

“真要这样,就算死了,也无颜见人。”

身为贤臣的西伯侯,知道自己不能犹豫,故而最先回过神来,率先表示了支持。

身为商臣,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三公,这是西伯侯的本份。但凡他有一点做的不对,那天下人都要骂他奸臣、小人!

三公这个身份,就是制约西伯侯最好的武器。只要他还是大商的三公,那按照他以前打造的人设,就必须要为大商鞠躬尽瘁。

至于他预想中的推翻暴君,再造乾坤等评价,就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西伯侯的人设是贤,所以他必须要做贤臣该做的事,鞠躬尽瘁的为大商奉献自己。

“黎侯的想法,当真令人耳目一新,也确实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没有意见。”

不这样做,人设就崩了啊!

立人设的人,以后必然会被立下的人设所绑架。西伯侯现在,就是如此。姜黎未来,也会如此。

反对姜黎,就是反对人祖。换成圣地的人族先贤,倒是可以继续反驳姜黎,在人域的这群诸侯,他们还差得远呢。

姜黎的人设是忠心,所以他必须为帝辛出谋划策,甚至是帝辛遇到危险时,也要程。

然后,事情就简单了。再逢祭祀之事,也不用再召人商议了,直接按照章程上的规定来就行了。

至于那些没来的诸侯,以后都不用来了,他们,已经不是诸侯了。

姜黎何等的小心眼,他的封侯大典,这些诸侯都敢缺席,可见是一点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他若不报复,岂不是显得他有些好欺?

所以,趁着几乎所有的诸侯都在,姜黎直接把那些没来的诸侯排挤出大商的贵族圈子,让他们自己玩去吧。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如今帝辛正值鼎盛,同为大商诸侯,若无他的命令,彼此之间根本不能爆发战争。

若无天子命令擅自开战,即为藐视天子,天下诸侯皆可伐之。

所以,别看姜黎在坠星域,时不时的就攻打姬发等人一下,就以为诸侯之间可以随便开战了,那是不可能的。

天子还没死呢,怎么可能允许这种动摇自己权柄的事发生?

姜黎敢这么干,是因为他每次攻打姬发等人的时候,都给对方扣上了勾结妖蛮的帽子,占了大义,这才动手的。

若无这个理由,就算帝辛再纵容他,也不会允许他擅自与别的诸侯开战。

所以,有一个天子在上面很重要,起码那些弱国小国不用担心,自己会无缘无故的被大国所吞并。

divcss=&ot;ntentadv&ot;同为大商诸侯国,彼此之间没有天子的命令,不得擅自开战。可面对那些不属于大商的诸侯国,就没这么多讲究了。

一群蛮夷罢了,谁打下来就是谁的。

这就是姜黎将那些没来的诸侯,排挤出大商诸侯圈子的意义。

等于是在告诉天下诸侯,这些诸侯国已经不是大商的属国了,你们想怎么攻打就怎么攻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