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一个比一个苟(1/2)
一个比一个苟
“上策是弃城入湾,林贼若敢来犯,定教他葬身海底。若他不来,外海风高浪急,林贼水军在湾口伏守,必难持久,而我居湾内,漳浦各地皆为砧上鱼肉,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中策是坚守城池,林贼兵少,必不敢攻坚。一旦久顿坚城之下,则其锐气尽失,兵将皆疲,且林贼为浙省客兵,必不能如大当家一般秋毫无犯,时日一久必与闽地官绅互生龃龉,待其退兵之日,大当家再出城掩击,胜之不难。”
“然此策亦有风险,设若闽帅俞咨皋见林贼初战告捷,尽起厦门之兵增援东山,则彼声势大壮。大当家麾下多有桀骜不逊之辈,一旦被围日久,恐城中生变,祸起萧墙之内矣。”
“至于这下策嘛,大当家可趁敌军援兵未至,即刻下令西门澳水军尽数弃船登岸,集全军之力以众凌寡,毕其功于一役。此策虽速,然难保必胜,唯大当家详之。”
杜老夫子咬文嚼字地说了一大通,其实就是想劝郑芝龙尽量苟住而已,毕竟兵凶战危,他老人家可不想陪着冒险。
其实他对林海所部的战力不如郑芝龙认识的深刻,但从个人私心出发,这番分析竟然大体上切中了要害,郑芝龙只觉得仿如拨云见日一般感到眼前一亮。
“老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晚生茅塞顿开,请老先生再受晚辈一拜!”郑芝龙又对杜宁作了一揖,他此时对杜老夫子佩服得五体投地,恨不得把他绑来给自己做军师。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只不知大当家将取何策?”杜老夫子一脸云淡风轻,其实他也想知道郑芝龙接下来打算怎么做,看自己要不要寻机会开溜。
“老先生的上策和中策其实可以合二为一,晚辈只需将西门澳水师转移到铜山城北,就可以随时从城中撤到东山湾内……”郑芝龙此时心神已定,思路顿时清晰起来。
铜山城三面环海,唯有西边通往东山岛腹地。林海既然没有内海的制海权,实际是围不住他的,压根就不用急着撤入东山湾。
“……”杜宁沉默了一瞬后回道,“还是每日送一个来罢,老夫毕竟年纪大了。”
随着清晨的第三通喇叭声响起,中军放号炮一声,接着吹起孛罗,陆军部全体官兵列队准备起行。
“第四局百总蒋三虎,命尔亲率本部第一哨、第二哨殿后,第三哨、第四哨暂归中军直领,以备行军途中伏路之用。”
老色鬼突然切换话题,郑芝龙一时没跟上他的节奏,愣了一下才连忙回道:“老先生所言不错,文把总共有五房妾室,都像文小姐一般仰慕老先生才华,稍后晚生便命人一并送到老先生房中。”
郑芝龙待他出门之后,方才自言自语道:“但愿五里亭那边不要出什么事才好。”
“开拔!”林海发出了起行前的最后一道命令,中军的旗帜和各部队认旗开始晃动,轻柔的点鼓声响起,各部队按照先前发布的军令,以及中军旗帜的指示依次出营起行。
林海的战略就是他和石壁所说的那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绝不会给对手搞突然袭击的机会。
曾五老和郑芝鹏带出城去的这两千人是郑芝龙嫡系部队中的精锐,可以说是他压住李魁奇和刘香的最大本钱,要是这两人都败了,那将来还真不太好混。
行军路上,每当碰到岔路或其他可能有埋伏的地方,塘兵回报后主将都要安排伏路军,中军敲大鼓全军快速过险。
“属下谨遵将令。”周一发顿首领命,上前接过令箭。
陆军部官兵吃完早饭之后,熹微的晨光从东边的天黑交接处显露出来,中军吹第二通喇叭,营内开始落号灯、放号炮、升旗帜,鼓乐大吹大打。
紧接着喇叭吹天鹅长声三荡,陆军部全体官兵齐声高喊:“虎!虎!虎!”
“第一局百总周一发,命尔部第一哨、第二哨前出哨探。每队一塘由队长统领,各带五方旗一副,招摇一副,每塘相距一里。”林海坐在帅案后,发出今日的第一支令箭。
“是!大当家!”那亲信拱手领命,自去传达军令去了。
郑芝龙选择了苟在铜山城和东山湾内,其实林海也不会冒进,会友公司陆军部的优势在于阵战,打乱仗是很难以少胜多的,所以绝对不会搞什么急行军自乱阵脚。
其实郑芝龙完全是想多了,五里亭本是铜山把总的陆兵营寨,离铜山城不过二十里而已。此时都还没到日出时分,林海所部仍在宫前湾的海边吃早饭,距离五里亭还有四十里。
“属下领命。”疤脸上前接过令箭……
送走杜老夫子之后,郑芝龙长舒了一口气,连忙唤来贴身亲信,吩咐道:“即刻传我将令,令西门澳所有人船立即回撤到铜山城北,此外,令五里亭郑芝鹏所部即刻回城!”
“大当家不愧是天纵奇才,如此老夫便可以在城中高枕无忧了。”杜老夫子说着又道,“老夫听说文把总的如夫人如今也在大当家处作客?”
“开营!”林海高声令下,中军放开营炮三声。
之后,各局百总赴中军帐,依次向林海汇报夜巡情况,并领受军令。除第四局一个守更兵忘记打更报时之外,所有百总汇报的都是“夜巡无事”。
每走十里左右,选择合适的地方放号炮、鸣锣,全军坐地休息两刻钟,到了午时林海便下令开始立营。
这天陆军部扎下的是木城,相比布城或绳营这类简易的拒马营要坚固得多,营墙由木栅栏构成,密度以相邻木桩之间单人无法通过为准则,外面还要挖壕沟,洒上铁蒺藜或埋入尖木桩。
营墙开有四门,门外一百步挖有两個大茅坑,供全军官兵日间大小解,营内仍然是每哨一个小茅坑,由该哨官兵在夜间或敌军临近时所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