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92章(2/2)

好书推荐:

他厉声喝问,话语如滚滚惊雷炸响在殿堂之中:“普天之下,无论是微不足道的草芥,还是巍峨壮丽的山河,朕虽无法洞悉每一个细微角落,但百姓们的眼睛却会替朕洞察秋毫,分辨善恶。瞧今日这疾风骤雨倾盆而下,街头巷尾污水横流,寻常黎民无处遮蔽风雨,这就是你李一豪口中所谓的爱民若子吗?若是你真心想要领悟何为‘民为邦本’的道理,那就请你到阴曹地府去,向那些无辜遭难、沉溺于浊水中的幼小生命请教吧!”言毕,靖江帝的话语似铜钟轰鸣,久久回荡在这肃穆庄严的殿堂内,令人不寒而栗。

当靖江帝的耳畔响起这番沉重的回答,仿佛有块无形的巨石在他的心头慢慢碾压,那股失落感如潮水般瞬间淹没了他的心房。他缓缓地闭上了那双洞察世间万象的眼眸,一声悠长而深沉的叹息在这金碧辉煌的金銮殿内回荡开来,每一缕音符都载满了无尽的无奈与哀愁,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故事。待到靖江帝再次睁开眼睛,那眼底的世界已然蒙上了一层异样的色彩,一片冷冽刺骨的杀机悄然涌现,宛如冰川破裂时显现的深深裂缝,寒光在瞳孔深处闪烁,映照出帝王内心的决绝与冷酷。

蔡鹰扬学士赫赫然位于前列,此刻他面色如丹枫映照秋霜,炽烈之情跃然面上,内心激愤之意几欲喷薄而出。只见他挺拔身躯,犹如青松独立,以洪钟般响亮而又悲慨的声音向天子进言:“圣上,李一豪何曾犯下罪愆,竟遭此不白之冤、飞来横祸?莫非真是宵小之人暗中挑拨是非,混淆黑白,使得陛下圣明蒙尘乎?此事关涉朝廷公道、人心向背,若无一个合理而公正的说法,则天下读书人之心恐将寒如冰凌,信仰根基亦将动摇不定!届时,学子四散,学术荒芜,这岂不是国之不幸,民之灾难耶!为此,学士院中的一百二十位同仁已齐聚宫门外,怀着一颗颗焦灼不安的心,恳请陛下明察秋毫,洞察一切,以公正无私之态裁断此案!倘若我朝亲贤远佞的治国纲领稍有偏颇,吾等甘愿长跪于玉阶之下,直至水落石出,无辜得雪,真理昭彰!”

正当此时,靖江帝的话语像一把无形的冰锥,穿透了空气中几乎凝固的沉默,他的声音虽威严却冷漠至极,每一个字眼都带着不可违逆的天命力量:“尔等务必铭记于心,身为朝廷任命的官员,若不能始终坚守本分,勤政爱民,即使权柄加身,位列高官显位,终将难逃百姓公正无私的审判以及天道轮回那毫无情面的严厉惩处。”这句冰冷的话语犹如烙铁深深烙印在每个在场者的内心深处,激起一阵阵寒栗,那股颤栗久久未能平息,仿佛在提醒着他们命运的无情与权力的脆弱。

次日晨曦微破,靖江帝循古礼依时临朝,其身披一袭龙纹盘绕、金线交织的龙袍,稳坐于那雕镂着苍龙翔凤、祥云瑞气的宝座之中,犹如峻岭巍然,威仪摄人心魄。大殿之内,广阔无垠,群臣各自有序地或屈膝跪伏,或挺直站立,整个场面宛如一幅细腻入微且气势磅礴的朝会画卷徐徐展开。那些挺立在殿堂之上的身影,皆是历尽沧桑、深谙朝政经纬的重臣老成,他们的眼神中蕴含着岁月磨砺出的沉毅与睿智,仿佛国家的荣辱兴衰便镌刻在这瞬息万变的眼神流转之间;而那些俯首贴地、虔诚叩拜者,则多为学士院内饱读诗书、才情出众的儒生俊彦,他们的额头紧紧贴合着冰冷坚硬的金砖地面,满目敬仰,一片赤诚。

厂卫的动作迅猛如雷霆万钧,瞬息之间就已把李一豪紧紧束缚,那动作之快,犹如疾风骤雨中的闪电,毫无预警地击中目标。李一豪的身躯在这一刹那间像是被晴天霹雳当头砸中,剧烈颤抖着,双臂因剧痛瞬间失去力量,无力地从两侧垂落,膝盖重重撞击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一声沉闷而震撼人心的巨响。此刻,厄运的阴影才真真切切地笼罩在他身上,他面如死灰,眼神里的光芒逐渐熄灭,只剩下无尽的绝望与恐惧交织其中。

靖江帝的威严并未因刚才那雷霆万钧的决断而有丝毫波动,他背对着满殿血腥,身躯犹如一尊不动明王,径直转向堂上那幅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正大光明”御匾。他的眼眸深深凝视着那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其中蕴含的锐气与坚毅如同破晓时分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