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139章(1/2)
姜子文闻听此言,内心翻腾起一阵懊悔的情绪,他在陈曙光跌宕曲折的表现中,窥见了他骨子里的刚韧本质。此刻,陈曙光虽已步入晚年,却仍旧满腔热情地站在了林小风一边。姜子文抓准时机插话进来,语气沉稳而理智:“皇上,林大人反复演示,其间有多人试骑致伤,臣以为不必再做冗余的陈述。相较之下,朝廷若将大量财力投入到研究院的筹建中,或许会导致资源浪费。不如工部与阳曲县合作,共筑火器制造机构,这才是朝廷务实的业绩体现。”
林小风斜睨一眼姜子文,心中暗忖阳曲县辛勤浇灌的果实怎能让工部轻易染指。他立即反驳,音色坚定有力:“姜大人,您的野心未免太大了!阳曲县历经艰辛取得的创新成果,岂容您工部随便觑觎?”姜子文反驳称一切举措都是为了江山社稷,朝廷必将对阳曲县有所嘉奖,林小风在心底冷笑,所谓的奖赏,不过是他们应得的权利罢了。
林小风瞬间意识到高层策略的盲区,朝廷官员对于市场经济走势的认识尚显模糊,特别是在雇佣制度广泛实行的时代背景下,百姓的活动范围必将大幅扩张,理论上此刻正是普及自行车的最佳时机,只是朝廷中人尚未领悟到这一层面的道理。户部虽然对此概念有所触动,但仍犹豫不决,害怕承担投资的风险,迟迟不敢公开表态支持。
就在众人激烈争论无法达成一致之时,靖江帝适时介入调解:“众爱卿不必再争吵,林爱卿如有异议,朕同意重新进行投票决定。”然而,在。
李德贤的目光最后停留在角落里一辆形态奇特、仅靠一个轮子支撑的车辆上。林小风微微一笑,揭晓这是名为“扭扭车”的玩意儿,看似儿童玩具,实则妙趣横生,计划在体验点展示,但并不作为商品售卖,主要是为了满足孩子们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尽管李德贤无法完全领会扭扭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但在亲自试玩后,也被其新颖独特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所吸引。然而他觉得,相比于更具实用价值的自行车和三轮车,扭扭车似乎显得稍微逊色。林小风心中暗笑,他知道引进扭扭车不仅仅出于商业策略,更多是出于填补自己童年记忆中的一种缺憾,同时也希望通过玩具的魅力吸引更多孩童的眼球,温暖他们那一颗颗清澈纯真的心灵世界。
靖江帝倾听着林小风的话语,身子略微后仰,形成了倾听的架势,眸子里闪烁着深邃的思索之光。林小风则不急不躁,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充满了磅礴的力量:“诸位同僚,试想一下,现今朝廷里的达官显贵、地方上的豪绅巨贾出行之时,尽是车水马龙、仆役成群,而咱们广袤土地上的寻常百姓,却往往要在生活的奔波中辛勤劳碌,步履维艰。京畿内外,工厂密集如林,运河舟楫络绎不绝,商贸活动热火朝天,对劳动力的需求可谓空前。尤其是那些居住在遥远乡村的劳工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兼程,这份辛苦,不知诸位可曾细细体味过?”
林小风提醒孔爱国,在执行任务时要灵活机动,顺应时局变化,在前往新婚夫妇家中祝贺时,不仅要诚心诚意赠送自行车,更要确保媒体跟进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效应。同时,在收到工部名贵的瓷器玉光瓷时,孔爱国应婉转谢绝,以工艺复杂、过于奢华为由,暗示它并不符合现代君子追求简朴生活的价值观,这一做法旨在衬托自行车的实用性及性价比优势,而非贬低其他工艺品本身的价值。
皇家的试婚传统既新奇又独特,林小风为未曾完婚便先行试婚的公主感到一丝惋惜。他自诩为人正直,身心康健,一身男儿血气方刚,无需多言即可证明自己。然而礼部不曾提前教导,如此突然的安排让他感到猝不及防。想到婚约之事,他心头滋生出一种淡淡的忧虑,身为穿越者的他,终于要面对婚配这一人生重要节点,远方的亲人是否平安,是否能在晚年享有安宁的生活?
“荒唐至极!”靖江帝愤懑不平,双眉紧蹙,语气中充满了迷惑与责难,“若是林小风与涵淼公主情投意合,怎会与异性无缘,反而时常进出清漪殿而不涉猎红尘?”王景文娓娓道来,披露了早年间考察阳曲县时的发现:“昔日阳曲县并无风月场所,直至今日,虽然有了座名唤‘风华楼’的青楼,但实为阳曲县政府经营,且据闻林小风从不涉足此类场合,朝廷之中,如此自律且年轻有为之人屈指可数,尤其是他身为青楼业主,还能保持洁净,此等情形确实耐人寻味。”
林小风沉稳回应:“姜大人此言不尽准确。陶瓷制品与自行车在批量生产和市场规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二者价格相差悬殊,自行车只需区区五钱,而玉光瓷则高达百余两。倘若均要求现买现卖,显然对自行车不公平。再者,自行车的推广力度与影响力远超玉光瓷,依靠的是广泛的民间口碑与人际关系网络,而非纯粹的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如果双方都能在同样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对决,胜负显而易见。”
王景文继续推理:“陛下,您可能忽略了一点,林小风与江湖人士谢洪信关系密切,而谢洪信放荡不羁,世人皆避之唯恐不及。然而……”靖江帝怒不可遏地打断他:“够了!你这番言论失当,越发离谱!”尽管靖江帝对林小风喜好男色的说法嗤之以鼻,但当他听说林小风对试婚之事表现得极其反感时,也不禁心生疑窦。
靖江帝听完林小风的肺腑之言,不禁为之动容,他抚额沉思片刻后,决定采纳:“你说得很有道理,朕当下令改革试婚制度。”接着又问及林小风的身体状况:“既然如此,你的身体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太医院重新为你体检?”林小风面色微窘,心下嘀咕:怎么扯到我的身体问题上了,难道质疑我身体不行?
林小风怒不可遏,用力挣脱束缚,背对着小太监愤然离去。约莫半个时辰后,小太监瑟瑟颤抖地跪在靖江帝面前,王景文在一旁静静聆听他的哭诉。小太监抽泣着讲述:“林大人坚决不肯妥协,最后离去了。”他胆颤心惊地偷偷窥视着王景文的反应。只见靖江帝与王景文同时皱起了眉头,王景文凑近靖江帝耳边,低声试探地问道:“陛下,莫非林大人对女性无甚兴趣?”这一句令人惊愕的问题,仿佛冻结了整个时空,故事在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悬念。
林小风坚毅地表示:“即便着眼于未来,也不能因此牺牲无辜女子的一生。试婚宫女或是伴嫁公主府,或是孤独终老宫廷,两者都不是良策。因此,我认为这种陈规陋习应当革除。”靖江帝听罢,颇为不悦:“你谈论宫中规矩,实属逾越本分。此事关乎你自身,何必多言?”
靖江帝追问其原因:“何以谓之悖人伦?”林小风解释道:“试婚之宫女与我并无丝毫瓜葛,此举实为荒诞不经,违背人性。”靖江帝反驳:“有何荒诞?历来驸马皆依此惯例行事,你若特立独行,岂非破坏宫中规矩?此举本意也是为了你们婚后生活幸福。”
小宦官接着说:“试婚的对象是六公主,宫中遵循旧例,虽然婚期已定,但试婚环节必不可少,不过只是一种形式罢了。”李德贤听后,脸色瞬时起了变化,紧紧盯着林小风。林小风则震惊不已,辩解说:“我与公主两情相悦,为何还要经过试婚?”两人一时争论不休,最后林小风为了平息风波,答应以某种条件换取免去试婚,从而达成和解。
目睹林小风这一连串细致入微且富有战略眼光的策划,李德贤不禁内心震撼。林小风则泰然自若地回应:“商场如战场,各有谋略,我们所要做的,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彰显自家产品的优越性,而非刻意诋毁竞争对手。”他鼓励并安慰孔爱国,承诺会尽力协助他解决家庭纠纷,使得孔爱国能够一心一意投入工作。孔爱国深受感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发誓将竭尽所能完成这项重任。
正在此时,一个小宦官疾步从大殿之内奔出,一眼瞧见林小风,立刻满脸堆笑地上前:“林大人在这儿,真是巧遇。”林小风不禁好奇询问何事。小宦官献媚地禀报道:“礼部刚刚择定了吉日,皇后懿旨宣召,大人您明日必须入宫参加试婚仪式。”闻听此言,林小风与李德贤两人皆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林小风心头疑窦丛生,喃喃自语,流露出对宫廷中新奇习俗的困惑:“竟然有这样的安排,这样一来,新婚应有的庄重与神圣又置于何地?”李德贤侧脸看向他,嘴角勾勒出一抹含蓄的讥诮笑意:“大丈夫行事岂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历朝历代的驸马都曾走过这一遭,如今我也先回东宫小憩,待到夜晚再来西郊共赴此约。”语毕,李德贤拂袖翩然而去,只留下小太监与林小风面面相觑。小太监强装笑脸,对林小风说道:“林大人,您现在应当被称为驸马都尉了。”又关切地询问:“明日您闲暇时,小的是否该为您准备好轿子,恭迎您进入后宫?”林小风点头答应,小太监这才恭敬退下,剩林小风独立原地,陷入深深的沉思。
至于具体规划方案,林小风强调务必精心设计,细化到诸如分级考核、职务设置等诸多环节。当讨论到学生考核等级设定时,林小风玩笑般举例:“我们可以仿照读书人的进阶之道,按学业成绩分为三个层级,入门者称为‘一本’,渐至佳境者为‘二本’,唯有才学卓绝、品行端正且潜能非凡者方能攀登至最高的‘三本’。”李德贤听得一头雾水,误以为这里的数字大小代表着地位高低,与朝廷常规恰恰相反。林小风嘴角上扬,解释道:“非也,此处数字越大,级别越高,所谓‘三本’,实为学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李德贤迈出了工部衙署那沉甸甸的大门,脸色依旧蒙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困惑阴影,他侧首望着挚友林小风,眼神中堆满了探寻:“林兄,近来你是怎么变得如此豁达宽容了呢?”林小风听见这话,嘴角勾勒出一抹饱含阅历的深深笑容,那是一种阅尽人间沧桑后的泰然与恬淡,他慢条斯理地回应:“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场公开透明、公平正义的竞争,只有这样,方能赢得人们心底的敬畏。商品若真有铁一般的品质,又何惧市场的检验?谣言固然容易蔓延,但真相如土中黄金,纵使澄清艰难,终会有洗尽铅华的一天。对于姜子文的事情,既然我已许下诺言,必会坚守诚信,让事实昭昭于世人之前。”
随后举办的自行车涂装大赛,则采用了全民投票的方式评选优胜者,这是一场关于审美的盛宴,场面热闹非凡。最终,太子李德贤以其融合皇家象征——蟒袍图案的明黄色涂装设计,荣获桂冠,春风得意地沐浴在赞誉的海洋中。林小风在一旁默默微笑,心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之意。经历这连续三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洗礼,自行车已经成为京都的新风尚标志,不仅成为婚礼庆典上的必备之物,更是各家各户争相展示的骄傲,自行车销售量犹如离弦之箭般急速上升,相关话题持续发酵,热度经久不衰。
然而床榻那边并未传来回应。林小风略感诧异,不明白公主为何默不作声。正当他准备温和问询时,掀开床帐一看,床上躺卧的并非李涵淼公主,而是位正值豆蔻年华、容貌娇艳的女子,羞涩地望着他。林小风愕然无语,喉头滚动,不解地问:“姑娘是何人?”
林小风言毕,嗓音略显嘶哑,但仍不失谦逊地请教皇上评判。靖江帝被林小风诚挚恳切的言语触动,略做停顿调整气息,然后正色发问:“既然结果业已明晰,诸位爱卿可有不同见解?”
这句话犹如雷霆轰鸣,在群臣中激起层层涟漪,难以想象一件新品能在短时间内引来二十多万市民的疯抢。靖江帝亦被这个数字深深地震撼,追问林小风究竟是如何创造这样的奇迹。林小风沉稳回应:“陛下所言‘民心所向’四字,便是答案的核心所在。”姜子文仍然难以接受,坚称自行车并非生活必需品,何以能够吸引如此大规模的消费群体。靖江帝反复核查数据,最后满脸钦佩:“果真有二十多万人预约订购了吗?你是如何达成这一壮举的?”林小风平静地回答:“唯以真诚待人,契合民意,万事方有可能成功。”
李德贤陷入沉思,眉间依旧挂着忧虑。这时,林小风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曹丞相到访!”李德贤抬眼望去,只见欧智勇正引着孔爱国缓缓走来。李德贤顿时恍然:“原来你打算借锦衣卫之力,为自行车的推广造势!”孔爱国身居高位,麾下拥趸众多,一旦行动起来,自行车的推广力度无疑将大大增强。
李德贤作为现场的见证者,适时挺身而出,为林小风澄清事实,确认林小风并未插手此事的策划与执行。然而,姜子文对这样的辩护不予接受,固执地认为林小风应当为此造成的损失负责,强调二者之间的竞争必须基于公正原则,否则,即便是林小风在赌约中获胜,但如果胜利的基石是不公平的手段,那么研究院的成立也会失去民心的支持。
林小风腹诽不已,但碍于情势只得跨入房门,小太监随后悄无声息地阖上门。室内飘散着馥郁的熏香,与涵淼公主闺房的气息迥异。林小风嗅着香气,暗暗赞叹皇家排场的讲究。他搓着手缓步走向床榻,柔声说:“殿下,许久未见,非我忘却,实乃圣命难违,婚期将近,不得不按照礼俗行事。”
而在阳曲县的边陲地带,刘舜中依照林小风亲手描绘的蓝图,开始了繁忙的建设工作,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巨大的广告牌矗立其间,宣告着阳曲新城崛起的宏伟蓝图,其中包括免费学堂的筹建计划,甚至还透露了锦衣卫训练基地有意在此落地生根的传闻,一幅五彩斑斓的未来画卷正在缓缓舒展。比赛启动当天,城门之外人潮如织,观者摩肩接踵,甚至有医生沿路驻扎,伺机把握商机。林小风体恤参赛者安全,亲自指导大家如何合理调整体力分配,避免急功近利导致的意外伤害。赛事结束后,前三名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不幸负伤的参与者。靖江帝闻讯后,在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对林小风予以训诫,然而这一意外事件反而使得自行车的名气更加响亮。
姜子文面色铁青,面部线条硬如钢铁雕塑,愤懑之火在他的眸子里炽烈燃烧,仿佛下一刻就要喷薄而出。朝会结束的那一刻,他目光扫过摊开在案几上的《北廊日报》,醒目的标题——【孟君子狠批社会弊病,民众羞愧之下愤而砸碎玉光瓷】,犹如一把锐利的刀刺入了他的视线,心中的无名怒火瞬间飙升至沸点。那篇檄文矛头直指工部引以为傲的玉光瓷,将其描绘成贪腐与堕落的象征。要知道,《北廊日报》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流传甚广,其质朴犀利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市井百姓,其影响力远超官方六部主办的任何官样文章。若此类负面舆论继续扩散,必将导致玉光瓷的销量大幅下滑,进而连累到官府的整体名誉。
孔爱国透露,除了锦衣卫繁重的训练任务之外,他还深受家庭纠纷的困扰,林小风深感同情,敦促孔爱国尽快解决家事,以便专心投入到工作中。接着,林小风关心孔爱国对自行车技术掌握的程度,孔爱国表示已基本掌握,并承诺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以骑自行车代步,特别强调在公开场合展示时,必须确保安全,以此吸引人们关注阳曲县制造的自行车。他还指示属下在推广时使用接近百姓生活的语言,避免过于官方刻板的表述。
李秋炎忆起旧事,不禁提到:“我差点忘记,你推出的那些自行车的确做工精细,但对于今天这场赌约,你对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抱有多少把握?”林小风摊开双手,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工部那边的实际进展尚不明朗,胜败还未见分晓。”随后他转向李秋炎,探问对方是否也购买了工部的玉光瓷器,李秋炎淡然回答:“老夫历来持中庸之道,既购置了你的自行车,也购入了工部的瓷器,岂敢有所偏颇?”林小风故作调侃:“舅舅您说不偏袒,这不正是一种掩饰吗?”李秋炎听罢脸色稍显愠怒,拂袖而去,留下林小风独自在晨光中回味对话的余韵。
不久,庄重的朝会在靖江帝威严的主持下拉开了帷幕,他端坐龙椅,目光炯炯地投向林小风,这位近两个月来在京都掀起了自行车旋风的人物,单凭这一点,就已经搅动了整个京都的热潮。就连靖江帝本人也曾在皇宫内亲自体验过骑行,对自行车赞不绝口,相比之下,工部的应对似乎显得平淡无力。此时此刻,靖江帝最关注的就是这场为期两个月的赌赛结果,待冗长的仪式告一段落后,他直言不讳:“今日诸事暂且搁置,朕只想知晓工部与林卿所立的两个月之约,到底鹿死谁手?”满朝文武齐齐望向林小风,姜子文神色微妙地递上统计的奏折,报告称工部的玉光瓷器销售额已达三万六千五百两白银。
东宫庭院的亭台楼榭沉浸在肃穆而宁静的氛围之中,林小风悠然端坐其中,手中托着一块精美的糕点,那细软甜蜜的味道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点滴故事,每尝一口都如同在舌尖上演绎一场沉默的史诗。而李德贤则如同一头被围困的猛兽,在精致的木雕与彩绘的梁柱间焦灼地踱步。林小风悠闲自得,相比之下,李德贤内心的不安如同波澜泛起,眉峰紧皱,带着几分焦急,质问道:“眼见工部瓷器销售如烈火烹油,利润累积至数千两之巨,你为何还能这般气定神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