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2/2)

好书推荐:

“那么,”林小风突然话锋一转,“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朝廷需要筹集的资金转化为股票在市场上出售呢?”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有力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书文旭的脑海。书文旭猛地抬起头看向林小风他的眼中闪烁着震惊和兴奋的光芒。

“你是说……”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朝廷也采用交易所的方式将铁路火车变为股票然后在市场上出售筹集资金?”

林小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将朝廷需要建设的铁路项目转化为股票在市场上发行百姓们购买这些股票就相当于为朝廷的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这样一来朝廷既不需要动用国库的资金又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推动铁路建设的发展。”

书文旭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激动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这个计划成功后的美好前景。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眺望着远方那座巍峨的京城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眉头又紧锁起来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可是……”他迟疑地说道,“火车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工具怎么能交给百姓呢?而且如果股价波动导致百姓亏损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朝廷的颜面何在啊?”

林小风看着书文旭脸上的担忧之色微微一笑说道:“书公你过虑了。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些股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只是百姓们对朝廷铁路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他们购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而不是为了掌握铁路的所有权。其次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股价的波动不会过大以免给百姓带来过大的损失。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宣传让百姓们明白这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而进行的投资而不是一种赌博行为。”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仿佛已经为书文旭解决了所有的疑虑。书文旭看着他那张年轻而坚定的脸庞心中也涌起了一股信心。他知道这个计划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只要他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靖江城的边缘,一片葱郁的竹林旁,林小风静静地站立着,他的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能够洞察世间的一切。他身穿一袭青色的长袍,腰间束着一条白色的丝带,显得既儒雅又威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仿佛对即将到来的事情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竹林中的风轻轻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与远处江水的潺潺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的乐章。林小风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景色都融入自己的心中。

他转身走进书房,只见书文旭正眉头紧锁地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一本厚重的账本,眉头间流露出深深的忧虑。林小风轻轻走到他的身边,淡然地说道:“书公,想要成就大事,总需要拿出一些魄力来。再说了,我们靖江所有的开支,哪一项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呢?为什么说不能交给百姓呢?”

书文旭抬起头,他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双眼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无奈。他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

林小风嘴角微微上扬,他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他说道:“在我之前,也没有人制造过火车啊。如果我说车子能自己行驶,世人都会认为我疯了。但是现在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江风扑面而来。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书公,你想想看。将来户部绝大部分大型工程的重要开支,都可以通过民间资金来解决。而户部只需要调动少量的资源,就可以解决大问题。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书文旭听着林小风的话,心中也不由得激动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户部,一个能够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为朝廷办事的户部。然而,他仍然有些担忧地看着林小风,说道:“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对交易所的本质和运作方式还不了解,现在说这个还太早了!”

林小风转过身来,他的目光坦荡而真诚。他说道:“书公,你可知我为何如此热衷于此事?并非我贪图钱财,而是我深知朝廷之艰难,百姓之疾苦。如今朝廷开支庞大,而税收又有限,若不能开源节流,只怕将来会陷入更大的困境。而交易所的成立,不仅可以为朝廷解决燃眉之急,更能让百姓们分享到国家发展的红利,何乐而不为呢?”

书文旭听着林小风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从未想过林小风会有如此深远的见识和胸怀。他沉思片刻,然后说道:“林大人,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但是这件事情涉及到朝廷的决策,我需要和其他大臣们商量一下才能做出决定。”

林小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说道:“好的,书公。我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过,我也希望你能明白,我并不是在强迫你接受这个建议,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为朝廷和百姓做些事情。”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书房。书文旭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一个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人。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林小风的建议一定会得到实现,为靖江乃至整个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夜色如墨,悄然蔓延。书房内,烛火摇曳,书文旭仍静坐于案前,眉宇间流露出深深的沉思。他,那个身居朝廷高位、被百官仰望的文官,此刻却仿佛陷入了无边的沼泽,挣扎与迷茫交织在心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智慧与决断交织的光芒,却也透露出些许疲惫与不安。

书文旭的形象在烛光下逐渐清晰。他身材高大,着一袭青衫,显得儒雅而庄重。他的脸庞棱角分明,宛如刀刻一般,透出一股坚毅的气质。然而此刻,他的眉头紧锁,仿佛承载了千斤重担。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是他内心挣扎与决断的旋律。

书房的窗外,夜色如浓墨般沉重。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将书房的轮廓勾勒得若隐若现。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显得朦胧而神秘,仿佛有无数的故事在静静地诉说着。而那阵阵夜风,轻轻拂过窗棂,带来一丝凉意,却也让人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思绪。

书文旭的心中充满了挣扎。他知道,这个决定对于朝廷和百姓来说都至关重要。一旦决定失误,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他必须谨慎地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然而,这个决定又谈何容易?他心中的天平两端,一边是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一边是百姓的福祉与安宁。他该如何抉择?

就在这时,书文旭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林小风的身影。那个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官员,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提出的交易所计划,虽然大胆而前卫,但却充满了创新与希望。书文旭不禁想起了他们上次交谈的情景。林小风慷慨激昂地阐述着他的计划,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与信心。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在书文旭的心头荡漾开来,让他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文旭逐渐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他意识到,林小风的建议虽然大胆,但并非没有可行性。如果他能够成功地将这个方案付诸实践,那么这将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想起了自己在朝堂上的誓言,要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奋斗。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却是他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和使命。

于是,书文旭下定了决心。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视着远方的山峦。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挣扎与迷茫抛诸脑后,准备全力支持林小风的计划。

这一刻的书文旭,仿佛已经不再是那个挣扎在迷茫中的官员。他变得坚定而果断,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念,相信在他的努力下,朝廷和百姓都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制度,以确保它的稳健发展。”

他的声音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公正的市易所,在朝廷的监管下蓬勃发展,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尽的福祉。

书文旭听着刘邦德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他看着这个年轻的商人,心中充满了敬意。他沉吟了许久,然后高声喊道:“来人,上茶!上好茶!”

随着茶水的端上,书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书文旭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说:“你真是个有儒商风范的商人,我到现在还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人。你的见识、你的担忧、你的决心,都让我深感敬佩。如果天下人都像你一样,我靖江何愁不兴旺!”

刘邦德听着书文旭的夸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感。他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说服了书文旭。

然而,书文旭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是阳曲县人,那市易所背后是不是有建业侯的参与?”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一切。

刘邦德眉头微微一动,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淡然地说:“回大人,我确实是阳曲县人。我们阳曲县人都称呼建业侯为老爷,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不过,这个市易所确实和我家老爷没有太大关系。说实话,最初提出市易所的想法确实是他,他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和智慧。但是后来的建立和运营他都没有直接参与,只是偶尔给我一些建议和指导。”

刘邦德的话音刚落,书文旭便抬手打断了他:“行了,你也不必多解释。我只是随口一问。”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捉摸的笑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刘邦德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他试探性地问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书文旭看着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你刚才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我有一个问题:如果建业侯不插手这件事,那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探究和疑惑。

刘邦德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说:“如果单纯从私利的角度来说,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我家老爷他……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制度。他仔细阅读着每一条内容,心中暗自赞叹刘邦德的深思熟虑。他反复思考了好几天,都没能发现什么明显的漏洞。但即便如此,他心里还是有些担忧。毕竟还有很多未知因素在里面,现在的情况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

书文旭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他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夜风扑面而来,让他感到一阵凉爽。他抬头望向星空,那漫天的繁星仿佛在向他诉说着什么。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他回到书桌前,拿起笔来,开始起草一份奏折。他要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详细地呈报给皇上和林大人。他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他相信只要自己有决心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书文旭,那位深居简出、才华横溢的朝廷文官,此刻正沉浸在书房的宁静之中。他的书房犹如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书卷气息浓郁,仿佛连空气都被书香浸染得温润而深邃。

书房内,灯光昏暗,只有几盏油灯散发出微弱的光芒,映照在他那儒雅的脸庞上。书文旭的眼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他的眉宇间透露出一种沉静与智慧,使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书大人…书大人!?”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这个声音略显稚嫩,却又不失恭敬,正是公房里的小吏,名叫李瑞。

李瑞站在书房门口,手中捧着一份卷宗,脸上带着些许犹豫。他见书文旭抬头望向自己,连忙躬身行礼,道:“大人,已经下班了,您还不回家吗?”

书文旭微微一怔,随即轻轻叹了口气。他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窗外的月光如水般洒落,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嗯,我这就走。”书文旭淡淡地回应道。他转身回到桌前,开始收拾桌上的东西。那些书卷、笔墨、砚台等文房四宝被他一一整理好,摆放得井井有条。

在收拾的过程中,书文旭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问李瑞:“对了,建业侯现在在哪里?”

李瑞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道:“大人,建业侯不是在大理寺衙门吗?您不知道吗?”

书文旭摇了摇头,道:“不是,我是想知道他现在住在哪里?是在侯府还是公主府?”

李瑞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些许为难的神色。他想了想,回答道:“这个…听说建业侯经常住在公主府,那里离爱靖小学很近。”

书文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点了点头,道:“好的,我知道了。你去给我备轿吧,我要去公主府一趟。”

李瑞应了一声,连忙转身离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宁静,但书文旭的心中却掀起了波澜。

他站在窗边,望着那轮明亮的月亮,心中思绪万千。建业侯,那位曾经的战场英雄,如今的朝廷重臣,与自己虽无深交,但两人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文旭知道,建业侯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朝廷的局势,也影响着自己的命运。

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回到桌前,将最后一本书卷放入书架。然后,他披上了一件青色的长袍,走出了书房。

夜色如水,月光洒落在石板路上,泛着淡淡的光泽。书文旭沿着小路前行,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建业侯。他想象着建业侯此刻在公主府中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很快,李瑞为他备好了轿子。书文旭坐上轿子,吩咐轿夫前往公主府。随着轿子的晃动,他的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场未知的挑战,但他也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一定能够化解一切困难。

轿子缓缓前行,穿过了一条条街道。街道两旁,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书文旭透过轿帘的缝隙,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些忙碌的身影、喧闹的声音都让他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夜幕如墨,缓缓降临,将天空渲染成一片深邃的蓝黑色。公主府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映照着府内每一处角落。府内的树木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摇曳生姿。

书文旭乘坐的轿子缓缓停下,轿夫们整齐地排列在一旁,低垂着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书文旭轻轻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袍,那是一袭精致的蓝色长袍,上面绣着精美的云纹,彰显出他高贵的身份。他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下轿子,向府门走去。

此刻的书文旭,眉宇间透露着一种坚定与果敢。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他的脸庞刚毅而英俊,嘴角挂着一抹自信的微笑。他知道,接下来与林大人的交谈将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他必须全力以赴。

而在公主府的书房内,林大人正挥舞着一根小棍在空中呼呼生风地教育着自己的儿子林弘万。书房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严肃的气氛。林大人身穿一袭黑色的官服,官服上绣着金色的龙纹,彰显出他尊贵的身份。他的脸庞刚毅而严肃,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威严与霸气。

墙角处,林弘万露出了害怕的神色。他身穿一袭白色的学子服,衣摆处沾满了尘土和汗水,显然是刚刚被父亲责罚过。他抬头看着父亲手中的小棍和严厉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虽然被父亲责骂,但他却不敢有丝毫的反驳和抵抗,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站好!!!”林大人大声吼道,声音在书房内回荡,让人不寒而栗。“你这个混蛋!考了个倒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