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陈家会谈16(1/2)

好书推荐:

王家村在附近几个村子,算是大村了,一百二十余户,六百余人口,其中八成人口为王姓,其余有张,将,何,陈,四个杂姓。</p>

而陈朝阳便是这四个杂姓中的一员,整个王家村,只有两户陈姓人。</p>

一户便是陈朝阳家,一户便是他叔叔家。</p>

他叔叔和婶子,前几年在黑煤矿,一次事故中,双双遇难。</p>

两户陈姓人,户口人口还有十二人,加上爷爷奶奶,陈朝阳一家八口,另外还加上叔叔四个孩子。</p>

陈朝阳的爷爷奶奶还在,父母也健全,但是这个家的主事人,除了老爷子外,能主持大局的,也就陈朝阳了。</p>

原因很简单!</p>

陈朝阳是这个家唯一靠读书吃上公粮的人。</p>

王村小学名义上是村办小学,但是实际上却是半公办性质,不但在教育局挂名的,而且还有正式教师编制。</p>

当然,这种乡村小学,从一开始,就是半放养状态,上面能给的扶持和经费也寥寥无几。</p>

虽然在校学生有近四百人,教师也有近三十人。</p>

但是,真正有正式教师编制的,只有十一人,这其中一人,便是陈朝阳。</p>

正式编制老师月工资八十四快五,而代课老师只有四十六元,这就是差距!</p>

正式编制老师工资是教育局发,而代课老师是村里发放工资。</p>

陈朝阳虽然吃上了公粮,但是陈家的负担,却是一年比一年重!</p>

前些年,他叔叔还在时,两家互相扶持,勉强还能生活下去。</p>

而现在,没了叔叔和婶婶两个重要劳动力,两家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光未成年的孩子便有六人。</p>

这六个孩子全部都在上学,每年光学费,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p>

可就算如此,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陈朝阳从未让陈家孩童失学。</p>

从小到大,陈朝阳就告诉每个弟弟妹妹,作为农家子,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p>

陈家墙上的奖状,从门口贴到里屋,黄灿灿的奖状,是这个家唯一还算得上的荣耀。</p>

正是因为这份荣耀,陈家人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别人的数倍。</p>

在这个年代,这个世道,就算再努力,那压在陈家身上的担子,依旧没减少,甚至逐年增加。</p>

而今天,陈家房屋大堂中,村干部会计,加上已经退休的老支书,村里信用社,连同村小学校长,一行八人,齐齐来了陈家。</p>

今天他们来的目的也很简单!</p>

那就是催讨陈家这几年欠的各种税钱。</p>

从农业税到教育附加费,再到提留税,计划生育附加费等等十来种费用,陈家两户人口每年要交八百余元。</p>

那年陈家老二夫妻俩被拉到医院,尽管已经没多少出气,但是老爷子还是坚持要急救,最后还向村里信用社借了近一千元外债,可惜都未能救活。</p>

借了,自然是要还的,可惜这两年陈家开支已经失衡,还了信用社的欠款,又欠了村里的税。</p>

一年拖欠一点,三四年时间,陈家林林总总已经拖欠二千八百余元,而今天专门来陈家开会,自然就是想要讨要这笔钱。</p>

王家村是八三年底才分田到户的,当时是按着人口分配,就连刚出生的娃娃,都有一份人口田。</p>

陈家两家人口并不少,分到的田地和山地自然不少,虽然土地贫瘠了一点,但是分到的田地却是实打实的。</p>

虽然这些年各种税赋逐年增加,但是好好打理,田地收入也足以养活一家人。</p>

加上那些年叔叔和婶婶在黑煤矿打零工,每年收入也不低,林林总总下来,刚开始那几年,陈家的日子还算过得安心!</p>

在农村,特别是这个年代的农村,而且还是一个外姓人,注定会被本地人针对。</p>

抢水,挣地,偷鸡摸狗,各种矛盾就没断过。</p>

种种情况下,陈家和王村本地村民的关系并不好。</p>

而真正引发这个矛盾的,便是陈朝阳这个正式教师编制。</p>

王村小学中的教师,百分之九十都是本村和周边村民担任,虽然代课老师工资不算高,但是这份工资加上教师这个身份,也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