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刑不上大夫士大夫?呵呵(2/2)

好书推荐:

当下朝连忙感谢了李善长,从李善长这边离去……

而中都城上的事儿,又是李善长心中的一根刺。

……

让他在绝路之中看到了一些生机。

不过是一头肥猪而已!

皇帝已经很多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这样的大动作了。

可实际上,心里面全都是满满的算计。

咱们今天就敞开天窗说亮话,也别说那么多虚的了。

这等事儿也能让他想出来!

倘若真的按照韩国公所说的这些来做的话,那这次的事儿,还真的是有极大的可能,变得很不一样。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为这一次的事儿而担忧。

这两个朝代过的不够憋屈吗?

朱元璋直接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把他的话打断。

有些事儿和他真的讲不通。

这事儿一旦达成,不论是对你,对我,还是对后面的无数官员,以及咱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天大的好处。

大家都是明白人,就别在这里装模作样了。

这李善长,还真的是冥顽不灵。

这次他注定倒霉。

他已经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来了。

能够得到韩国公,让自己全身而退的许诺,也算很不错了。

李泰闻言忙上前去,双腿一软,啪的一下就给朱元璋跪了,

皆是一些无用之人,都是懦夫!

结果现在,不仅户部尚书做不成了,甚至于连官都做不了。

说是大将军徐达,长了背疽。

“你现在就好好的说些风凉话吧!

等于说是已经给了刘伯温天大的面子!

往年这个时候,应天府里,会有诸多人都在这里庆祝中秋。

只说那时间线,也完全对不上。

特别希望有朝一日,大明也能够变得如同大宋那样。

核心意思就是,这事儿他们确实有错。

满面怒容,整个人怒气勃发。

似乎浑身都要没了力气一样。

就算是不死,今后也将会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没了太多的威胁。

只要能够好好的在这上面发挥,认错的态度又好。

能让朱元璋把上朝都给停了,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于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重视!

……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只能养出大批大批的蛀虫!

只能让国家失去了血性!

只会疯狂阉割武将。

官职这些就不要想了,要尽可能的给你,以及你们全家老小一个安稳的生活。

无论如何都要把事情往轻了说。

又何必做现在这样,出力不讨好之事?

他刘伯温,真有这么高尚?

如此想了一阵儿之后,李善长摇了摇头,呸了一声。

尽量的保住诸位。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刘伯温这话,等于是当面指着李善长鼻子痛骂了。

不觉得他是真正的丞相。

回到家中之后,一张脸黑如锅底的李善长,又一次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了桌上。

整个人都气的不行。

从元朝开始,便是如此。

可谁能想到,这狗东西居然是茅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

说出来的话,也当真令人意想不到!

这狗东西,现在就让他好好的嘴硬吧!

今天没有上朝,朱元璋直接给京中的这些官员们放了假。

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样,要少一些蝇营狗苟,多为整个家国天下做考虑?

“现在是大明了,不是元朝,还敢拿元朝旧制来说事,你的官是当的谁的官?

你是哪朝的官?!”

如今,所想要达到的结果,刘伯温也达到了。

能多保住一些,就多保住一些……”

可是今天,这些人面对胡惟庸的态度却完全变了。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很多官员的终极追求吗?

尤其是到了他们这种位置的人,更应该为此而孜孜不倦的努力。

刘伯温更多的心思,已不在李善长身上了。

神情有些呆滞,错愕,满心都是不解。

他们也并非没有道理……

也要多少为这家国天下,多做一些考虑。”

朱元璋声音都显得发寒。

晋宋两朝,翻开史书去看,满满的都是屈辱!

刘伯温这狗东西,就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狠狠的打压自己。

臣不该明知有人使用了空白账册,却没有禀告陛下。”

把他憋个半死!”

别管之前怎么斗,但归根结底他们这些人都是臣子。

“诸位,做好心理准备吧。

韩国公伱是大明老臣,一路走来不能只考虑自身,也要大明考虑一下。

多年努力全成泡影。

也可以往我大明,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定说,不能使用空印账册上扯。

片刻之后,大殿的门打开。

刘伯温现在已经获得了他想要的。

刘伯温听了李善长的话后,抬起头来,望着李善长反问了一句。

他是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也不觉得这是真的。

当下就压着心中的种种感受,出声道:“刘伯温那狗东西,铁了心的不帮忙。

在大明,尤其是在洪武朝,中秋节也得老老实实的工作。

与这些满心惴惴不安的人比起来,宁国公主和梅殷的日子,就要显得悠闲多了。

……

在这上面,他和刘伯温有着共同的诉求。

我就是想保,也保不住。

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皇帝站在对立面的。

“青田兄,此言差矣,宋朝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岳武穆……”

李善长听了刘伯温的话后,对着刘伯温连说了三个好。

没有!

听到刘伯温的这一番话后,原本还显得挺有信心,目光带着一些蛊惑,以及满满期待的李善长,一下子就被整懵掉了。

“我刘伯温没那么虚伪,没有太大野心!

也没那么大的才能。

原本以为,此番前来见刘伯温,过程不会太过于愉快。

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自己怎么就要一败涂地了呢?

……

很快就会传开。

李善长索性也不和刘伯温在这里绕弯子了,直接就把话挑明了。

态度一定要好,我这边也会尽量的转圜。

今后有他好受的!

“走!”

为官所追求的是什么?

就是这些。

却一时间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刘伯温一句话就把李善长剩下的话,都给噎到说不出来了。

忽然之间,李善长就觉得大明他有些看不懂了。

他也打开了一些心结。

早朝时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开脱……

而徐达却是洪武十八年去世的。

不过从李善长这边离开之后,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臣也是因循守旧,一时间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他知道,这一次李善长注定要倒霉,不死也得脱层皮。

有些别有用心之人,黑起朱元璋以及马皇后来,真的是不遗余力。

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后面的众多官吏,也都将感念咱们的壮举,恩德。

又说不能不教而诛……

刘伯温闻言,又是哂笑一声道:“你是指中都城,把无数百姓不当人。令的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民怨四起?”

一切自有国法。

还别说,自己家丈母娘做的这蒸鹅,吃起来那是真不错。

终宋一朝,也没能打到外面去,也没能越过长城!

真能找到一些生机。

强压住满心的怒意,李善长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稍微冷静下来。

看得出来,李善长这次是真的急了。

虽然也知道这些人,纯粹就是在放屁。

刘伯温在李善长离开之后,重新坐回在了椅子上。

这个时候的他神色憔悴,面色苍白。

开朗之人,看事也带着诸多的美好……

晋朝衣冠南渡,汉人沦为两脚羊,说不尽的耻辱!

这可是户部尚书啊!

给户部尚书李泰,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进行交代,这是李善长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想出来的又一个对策。

经过了那么一遭之后,不少的事儿他一下子都看开了。

这还是自己所认识,所了解的刘伯温吗?

这狗东西,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

看着场面和想象当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太子心里有些着急。

他以往不是这样的人啊!

“青田兄,你这话说的真不对,并不是说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天下就一定会乱。

我看是无数百姓,提及之时便会对我等唾弃,怒骂!

现在突然间来了这么一手,把这么多的官员都给抓了进去。

“砰!”

但是这一次,整体的气氛却显得有些紧张。

声音之中都带着一些哂笑。

他最反感的便是元朝。

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还不够屈辱啊!”

最终还不是落了一个神州陆沉,把我华夏正统全部都给葬送!

对异族行牵羊礼,公主嫔妃,沦为禽兽玩物,天潢贵胄竟谷道破裂而死!

把调子起这么高,显得像是圣人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马皇后上哪里给他弄蒸鹅吃,让他的背疽大爆发,从而要了徐达的命?

莫非,是马皇后从孝陵里走出来,给徐达做的这一餐?

只能说别有用心之人,实在是太多了,又蠢又坏。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只觉得一颗心猛的跳了一下。

中间足足差了三年。

那家伙把话说的那么漂亮,可他又和自己有多大的区别?

主动向他服软了。

要尽可能地避嫌。

但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只要自己过来找刘伯温了,和他说出来了这一番话。

对比一下宋朝时那些当官的士大夫们的待遇,再对比一下现在,他就特别羡慕宋朝。

不太明白这事情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这个户部尚书是首当其冲,难辞其咎。!

不仅是他,乃至于整个户部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定然会好好改正……”

咱们这些人为国尽忠,拼死拼活辛苦了一辈子,凭什么就不能让儿孙享福?

凭什么就不能实现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刘伯温真就那般的高尚?

觉得李善长所说的这个主意,是真不错。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善长的这个下人,并不知道,也不敢问。

所以下次开早朝之时,便是你们的机会。

刘伯温的声音,变得大了起来。

到现在他都觉得,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刘国温在背后出了力。

知道这一次的事儿,是不好办了!

想想这次的情况,他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觉得人活在世上,不能这一辈子都这样的蝇营狗苟。

争取大事化小。

如果说现在,京师当中除了那些被抓起来的官员之外,还有谁最慌?

那无疑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了。

就看朱元璋弄出来的巨大无比的动静,就知道,自己这里肯定是落不了一个好。

可身居高位了,有一定的能力了,还是要多为整个国家,整个族群去多想想。

“都干出这些事儿来了,还敢说自己忠心耿耿?

真把朕当成傻子耍了?!”

现在这事儿,却出这么大的篓子,进京核对账册的人直接被尽数拿下。

本来在这样的时刻里,他是不太应该过来见李善长的。

……

总觉不少重要的事情,在悄然之间发生了转变。

说罢之后,李善长猛地一甩袍袖,便大步从刘伯温这边离去。

当然,面对属下之时,他没有信心也得表现出信心来。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直接就点了户部尚书李泰之名。

韩国公已经功成名就,荣耀无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