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礼法不便之物(2/2)
‘这么快?’
李基觉得自己是不是还没有睡醒,尚在梦中。
尽管知道蔡邕没有理由会拒绝这一门亲事,在不久前蔡邕才将次女蔡贞姬嫁于泰山羊衜,但刘备的这个效率也快得有些过于惊人了吧?
就仿佛早就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生怕是李基会反悔似的。
看着刘备那兴冲冲的模样,李基莫名有种似乎刘备比自己还要激动兴奋。
‘所以,我一觉睡醒就马上多了一个大才女作为未婚妻?’
一切来得太快且太轻松,以至于让李基都有些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
不过,李基也很清楚能够如此顺利,或许自己的家世即使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所展现的能力以及庞大的名声,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再加上有刘备居中做媒,蔡邕也确实没有理由拒绝这一门婚事。
且在这个讲究礼法的时代,许多人在结亲之前往往就连对方是什么样子都不太清楚,根本就不会存在自由恋爱的可能。
感情,那都是成亲了才会日久生情的。
再者,相对于迎娶那样十二到十六岁的少女,李基宁愿迎娶蔡昭姬。
“总之,基在此谢过主公了。”李基拱手道。
“小事小事……”
刘备连连摆手,然后说道。
“接下来的三书六礼之类,备也已经在准备了,子坤只需安心呆在家中静候佳音即可,备定然会为子坤的大婚准备得妥妥当当的,且备要让子坤的大婚成为整个吴郡的大喜事。”
“不可。”
李基连忙开口道。“如今吴郡百废待兴,万万不可铺张浪费,此事可询问蔡公意见之余,一切从简即可。”
“这……”
刘备闻言,眉毛不自觉一拧。
在刘备的计划之中,可是准备好生操办李基的大婚之事,甚至不惜在一些地方的规模进行一定程度的逾越进行准备。
“子坤,娶妻乃是人生大事,不宜过于简陋,且一切花销都可从备的私库之中出,无须担心。”刘备劝说道。
李基无奈地看了刘备一眼,忍不住在心中暗道一句。
‘主公哪里来的私库?还不是府衙的府库,且库房有多少钱粮,我还能不清楚吗?那可都是我今后用来开发吴郡的底气。’
‘不过,此前主公亦尚未成家,所以并没有特意设立私库,今后还需注意一下这个问题。’
一念及可能会存在刘备掏空府衙的苗头,李基本能地开始构思起今后将刘备的私库以及公库进行分离的方案之余,答道。
“主公,万万不可兴起铺张浪费之风,且看看城外尙有多少食不饱腹,衣不裹体的流民,基实在难有大办婚礼之心。”
“即使当真需要一场盛大婚礼来庆祝,基也希望那一场婚礼叫盛世。”
刘备闻言,沉默了良久,方才起身正色道。
“受教了,子坤。”
此前,随着一切顺利无比地掌控吴郡,并且平定匪患,府库充盈,一切都似乎在井井有条地逐步变好。
这不禁让刘备的心中也升起了些许膨胀之心,萌生了不惜耗费无数钱粮,也要为李基操办一场盛大婚礼,举吴郡上下数十万百姓为吾之子坤共贺之的念头。
如今被李基一言所惊,刘备方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存在不妥之处。
‘希望那一场婚礼叫盛世乎?当真是震耳欲聋,让人发省。’
刘备心中忍不住赞道,同时牢牢地将此言记在心中,以时刻督促自己,壮志未酬,何以奢靡?
随即,心中改变了主意的刘备也消了那等大费钱粮的心思,准备听出李基的提议,在尊重蔡邕且符合礼法之余,一定程度地从简。
只是,在刘备向李基询问生辰八字等信息之时,这反倒是彻底难住了李基。
无奈,李基只能将自己在这个时代睁开眼的那一刻当做是出生时辰,以做“纳吉”之用。
而李基也借此询问了一下蔡昭姬的年龄,发现蔡昭姬大体也就是比李基大上三岁,且此前蔡昭姬嫁于卫仲道之时,人尚且在前往河东的路上,卫仲道便已身故。
因此,原本是想要迎娶蔡昭姬以做冲喜,让体弱多病的卫仲道可以康健的河东卫氏,反倒认为蔡昭姬乃是不祥之人,克死了卫仲道,故以又将蔡昭姬赶走了。
对此,只能说幸得卫仲道与河东卫氏,否则以着蔡昭姬的样貌、名声、家世,何至于年至二十出头尚未真正为人妇?
不过李基在这个时代也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