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时间临近(1/2)
帝王的出行从来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p>
尤其是在封建王朝,需要做好各种准备。</p>
蔡琰到想轻装上路,可惜她这样的想法既不现实也遭到了阻拦。</p>
鱼龙白服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更何况是她这样的女子。</p>
蔡琰并非任性之人,虽然说政坛的斗争属性较低,但也是能体谅基层官员。</p>
在这样的帝王出行准备中,时间已经来到了来年的一月。</p>
214年1月</p>
郁林地区的气候再次进入了平稳期,</p>
没有台风,没有恶劣的天气,又是这郁林气候适宜的节气。</p>
而在这样的节日里,另一位曾经的帝王,也在岭南准备着出海的事宜。</p>
此时番禺,珠江港口前,一大群人跪在那里冲着一艘大船哭泣。</p>
在这些人的哭声中,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走上了面前的大船。</p>
见这男子上了船,那些跪拜之人的哭声更加悲伤。</p>
谁能想到,曾经的汉帝,竟要被流放海外,</p>
对于这些接受过的儒学的士人们,难以接受。</p>
有人起身欲要追随汉帝登上船只,</p>
但可惜,却被船前的守卫所阻挡。</p>
被阻拦的士人不由得唾骂着什么,一时间场面也变的热闹起来。</p>
相较于这些士人的闹腾,港口附近的群众们倒是聚集起来,好奇的看着这一幕。</p>
对于百姓来说,皇帝只是一个很遥远的存在。</p>
只有朝代更替时代,百姓才会稍加注意。</p>
毕竟在这生产力落后,时常饥荒,地里刨食的时代,百姓们生活已经很艰难了。</p>
哪里有时间天天关注帝王家的事情。</p>
……</p>
船上,刘协目光越过了码头上那些跪拜地士族,望向了那些看乐子的百姓。</p>
他默默的叹息一声,高祖刘邦向来不喜欢儒家,</p>
尤其是孟子的那句,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p>
从商周以来的天下从来都是,诸王士族主导的,哪里有什么民的事情。</p>
那商鞅,更是提出了疲民、虐民、愚民的法家思想,</p>
然而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后,刘协终于醒悟,孟子那句民为本是什么意思。</p>
可惜他也没有机会再次实行自己的理念了。</p>
“也不知道,这大周要将我流放到何处。”</p>
“只希望这船不要半路沉没便好。”</p>
……</p>
港口边,司马懿望着离去的大船,神色倒是平淡。</p>
对于所谓的汉帝,他并无多少感情。</p>
他记事的时候,已经是董卓火烧洛阳之后,那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p>
年岁稍长时,他又曾听闻,那杨奉等人,护送着汉帝离开了因为李傕郭汜而大乱的长安。</p>
那汉帝,曾经过他所在的河内,</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