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中医药调理滴虫性肠炎(一)223(1/2)

好书推荐:

滴虫性肠炎(一)</p>

[病案]白某,男性,53岁,1981年8月20日初次就诊。在二月前,白某突然感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紧接着出现发热症状,每天腹泻多达十余次,且粪便呈粘液状。</p>

粪便检查结果显示:大便中找到了滴虫,医生因此给予白某口服灭滴灵以及中药杀虫剂治疗,然而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尽管发热症状有所缓解,腹泻次数减少,但腹痛仍然持续。通过镜检粪便,仍能发现滴虫的存在。</p>

二日前,白某突然出现高烧,伴随着恶寒症状,腹痛愈发严重,大便仍然呈粘液状。此外,他还感到胸闷乏力,口不渴。舌质呈边尖红、苔色灰黑且厚重,脉象弦细数。</p>

经过详细诊断,医生最终确定白某患上了滴虫性肠炎。</p>

[治则]清暑化湿,行气止痛。</p>

[方药]百部12克,川楝子12克,苦参12克,乌梅5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竹叶10克,扁豆花10克,苡仁10克,广木香5克,白芍15克,甘草3克,患者在服用了两剂这种药物后,热症逐渐消退,腹痛得到缓解,食欲逐渐增加。然而,患者的大便仍含有少量粘液和血丝,舌苔逐渐减少。根据病情的变化,医生调整了药物成分,具体如下:苦参10克,川楝子10克,百部10克,枳壳10克,茵陈15克,黄连5克, 槐花10克,地榆10克,白芍15克,广木香3克,甘草3克,患者在服用新的药物方剂三剂后,病情持续好转,舌苔变薄,食欲增加,显示出邪气已去,正气逐渐恢复的迹象。为了巩固疗效,医生在上方基础上加入补气扶正、行气消导的药物,使患者痊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