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分节阅读_第23节(1/2)
“这是不是太压抑了?稍微缩减一点,不知可不可以呢?”</p>
吴承恩皱了皱眉:“稿子都写好了,似乎不便随意缩减。”</p>
语气虽然委婉,态度却甚是坚决。书商在旁边窥伺他的脸色,心下不由重重一沉——他是太了解这些文人的脾气了,往好了说叫艺术态度坚定,往坏了说叫不管读者死活;写着写着情绪上头,往往会搞出某些相当之刺激的虐主桥段。好吧这种现实向桥段的艺术价值确实是有七八层楼那么高,但阁下有没有考虑过读者的感受啊?!</p>
一般的读书人也就算了,你知不知道现在等着读这本书的人是谁啊?</p>
书商两眼凸起,还是只能卑微请求:</p>
“话本毕竟是要给大家看的,太悲了不大好……”</p>
吴承恩犹豫了片刻,依旧没有动摇。他还耐心向书商解释了几句,说自己已经去除了大部分悲剧的宿命色彩,但现在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因为只有保留了一部分悲剧色彩,才知道你读的不是一本简单的低质量爽文,而是寄托了对现实深沉的思考。</p>
这个解释的确非常有力,非常让人信服。但是吧……富商的主人难道是听得懂人话的么?</p>
富商长长吐气,终于冷下脸色,下定了决心。</p>
“先生想写什么都可以。”他哀声道:“但我愿意出一笔钱,请先生再写一版调整过的《西游记》,就当是专门为我写的吧。”</p>
他推过了一个木盒。</p>
“这不是钱的问题……”</p>
吴家也没穷到这个份上,当然看不起拿钱砸人的粗鄙做派。再说了,艺术是可以为金钱折腰的么?</p>
“这是一百两。”</p>
吴承恩……吴承恩默然了。</p>
“……好吧,我再想想。”</p>
第29章 文采</p>
“那姓吴的答应了?”</p>
富商恭敬磕头, 丝毫不敢疏忽:</p>
“回厂公的话,小人亲眼看着他改的大纲。”</p>
“怎么改的?”</p>
“他把原有的章节更易了几个。那孙悟空被唐僧驱逐后回了花果山逍遥快活,又做起了齐天大圣美猴王。还是唐僧师徒又遇大难, 才不能不派猪悟能恭恭敬敬请了猴王回来……”</p>
闻听此言,几位身着蟒袍的太监同时舒了一口长气,神色当即缓和了下来。为首的黄公公甚至难得的夸赞属下:</p>
“果然是你们举荐的好孩子, 很会办事!明里不便奖他们什么, 暗里赏他们点什么吧。”</p>
富商喜形于色,叩头谢恩, 小心退了出去。屋中的几位太监面带喜色, 却又同时望向坐在正中的黄公公,静候大太监发话。</p>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磕丹药磕出了问题, 如今主上的脾气是一日怪过一日,种种举动匪夷所思,连心腹太监也常有不知所措的茫然。今日东厂大珰齐聚此处, 却并非商议近日通倭受贿的大案,而仅仅是奉飞玄真君的严命,来督促一份书稿而已。</p>
东厂厂公, 锦衣提督, 国朝最为精锐严整的特务倾巢而出,居然只是为了催促更新。大概自太宗朝创立厂卫制度以来,天下还从没有过这样疯癫的怪事。但数月以来, 太监们被主上的癫狂错乱折磨得实在是有点精疲力尽, 而今已经实在没有心情诧异这样的小事了。</p>
东厂的手腕天下闻名,号称能从死人嘴中问出消息, 更不用提一个小小的书生。真要动起真格来,都不必下手段用什么酷刑, 麻袋一套往小黑屋一扔,别说区区的三打白骨精;就是叫姓吴的将孙行者三打白骨精与昭烈帝三顾茅庐来个跨书联动梦幻合体,大抵他也不能不依从。</p>
可飞玄真君早就下了严令,绝不许他们干扰吴承恩的创作,所以一切狠辣手段,都只能束之高阁。东厂督公们也是迫不得已,才只能从手下探子中挑了个娴熟话本的书商,打着什么“狂热书粉”的名义,上前与射日居士大套近乎,终于骗得吴承恩放下防备,答应了这至关紧要的条款。</p>
如今事情已经办完,却还需要上级点个头表态才好。这样的安排合不合飞玄真君的圣意,大概也只有从小的亲随黄尚纲能说上一二了。</p>
黄公公倒也不为难他们,径直点头了:“我看各位办得很好,主上也一定嘉许的。只是从大纲上看,这《西游记》之后的篇幅怕还不小。要是再有如三打白骨精,唐僧驱逐孙悟空的事体,又为之奈何?今日的法子,毕竟不能久用!”</p>
探子假扮的书商能说得吴承恩心动,靠的不是什么巧舌如簧,单纯就是那一张一百两的银票罢了。以如今的行情,一百两银票足够吴家在京城自在度日,舒舒服服过上一年有余。一年多的生活费砸到头上,那确实得气短一二——给的是在太多了嘛。</p>
但射日居士又不是傻的。狂热书粉为了追书下一次大手笔也就罢了,哪里能三番五次的用银子硬砸?更不用说吴承恩与李句容李阁老交好,要是言谈间稍微漏出一点什么,东厂的秘密行动搞不好就得被文官们看穿底裤。</p>
堂堂东厂厂公、臭名昭著能止小儿夜啼的宦官巨佬,居然组团去蹲一个无名书生的小说更新!这种事情若传扬了出去,那东厂十八代厂公的脸也不够他们丢的。郑和汪直要是泉下有知,非得下重手将黄公公打入另册,和小孩哥混一桌不可。</p>
旁边的千户深明此理,躬身回报:</p>
“厂公指点的是。这吴承恩性子散淡,断难约束;要是再四处闲逛,岂不耽误了更新?我们的人也难以插手。以属下的见解,还是给他寻点清闲的营生,也好管束一二。”</p>
快活自在的人最难管理了,还得给他找份班上一上,变成了社畜才好拿捏。</p>
黄公公甚为赞许:</p>
“你说的正合我的心思。但这营生还要仔细斟酌,落脚的所在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更不得叫人看出了端倪。”</p>
催更的事情是圣上交托给他们的机密,绝不许外人知晓。要是直接在皇家或东厂的产业中给吴承恩找份活干,搞不好李句容立刻就能闻出味道。但要是在不知底细的外人铺子里安插位置,又怕锦衣卫往来频繁,引动主人家不该有的注意。这样的职位,还真要费一番思量。</p>
——所以,京中有没有哪家贵戚是家大业大,与皇室亲近密切,方便随时安插人手;同时又是个稀里糊涂、不可理喻,完全留意不到锦衣卫小动作的癫公呢?</p>
果然,解决问题的第一要义是要理清问题,如今问题一旦理清,黄公公的思路立刻就通畅了:</p>
“我听说穆国公府常年都在招募文人,专门组织人手在抄录太宗皇帝的大典。”他慢慢道:“我想,拿着东厂的名帖托一托国公府,安排个人进去,总不成问题吧?”</p>
一语既出,屋中居然都寂静了一刹那。众人大出意料之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p>
如此呆愣片刻,大家才渐渐反应了过来,意识到这个建议虽然看似荒谬,但似乎还真有几分可行性。只是……</p>
坐在身侧的太监犹豫片刻,还是小声开口了:</p>
“厂公,那穆国公世子的行事,是不是……”</p>
——是不是也太癫了一点啊?平日里也就罢了,要是把吴承恩牵扯进去,东厂上下岂不都该嚎啕了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