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借题发挥(1/1)
清晨的序幕缓缓拉开,决定生死的一场大戏即将开罗,文武已经齐齐站立起来。 今天的队伍中,多了许多生面孔,这都是世子从东宫提拔起来的大臣,不过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他们都是些文臣,手中没有一兵一卒。 这样做即使赤后察觉,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戍卫军一早就将宫殿围住了,一副动荡不安的样子。 世子缓缓向前,恭敬地朝王座行了礼。今天他就要用自己的命赌一把,赌他可以在赤后的眼皮底下成功的挖走沈恪,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百官一律保持沉默,他们可不想做那出头之鸟。 “怎么?天下已经太平无事了吗?” 那口气都可以听出来他的牙齿都快要嚼碎了。 “世子,这沈恪北伐功劳还未定,您看今日可否了结此事,也好安定北境之心” 这个人是何彪的儿女亲家,他之所以这样着急为沈恪邀功,就是为了同何彪赶紧划清界限,他可不想被连累了。 “臣附议,沈恪之功应该大赏,以震慑天下不臣之心” 又来了一个邀功之人,他与前者怀着同样的心情。 “臣等附议”又有几个觉得自己屁股不干净的大臣站了出来,他们都是何彪和柳萧生前的亲家或是好友。 “嗯,此事是该好好议一议了,还有其他事要奏吗?” 气氛又恢复成了死气沉沉的样子,他们都知道今天世子要杀人,但又不知道谁要被杀,这种如芒在背的痛苦让这些人坐立不安。 “哼哼,你们可知道,熊廷大人,昨日已经悄然离世?” 众臣互相看了看,大家都在力求自保,居然忘记了这么重要的事。熊廷可是世子的老师,这个人可以说是比大王和世子还要亲切一些,现在他死了世子的心智又该乱了。 一位见风使舵的人立刻跪了下来,大声痛哭: “呜呼熊廷大人,哀哉熊廷大人。您这一走,天下同悲,天不怜见啊呜呜” 几个老油条也跟着跪了下来,同样卖力的表演起来。 他们只顾着哭闹,完全没有注意到世子难看地脸色。 “哼哼,看看这几个有情有意的大人们,啊!在站的各位都应该好好学学呐”这话像是在表扬,又像是在讽刺。 他们几个听到了这样的话,更加卖力起来,但是他们是赤后的人,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世子亲自下来,一个一个将他们扶了起来,而且小声安慰道: “你们都是社稷之栋梁,切不可因为悲痛而伤了身体” 说完他话锋一转,矛头直指站立之人: “你们竟没有半点悲悯之心,熊廷和各位没有深仇大恨吧?啊!” “禀世子,王朝早有礼法,大臣之丧,不得在朝堂哭闹宣泄” 世子装作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样子,一脸的无辜: “哎呦,礼法中竟有这样不人道的一条”他转身去问第一个带头哭闹的人。 “有……确有其事” “那你等为何还要哭泣呢?是觉得本世子可负?还是王朝的礼法可欺?” 话音才落,几人被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跪地求饶,这马屁拍到马蹄之上,可不就是成了自寻死路了吗? “世子饶命,我等只因太过思念熊廷大人,这才不经意间触犯了礼法” “哦,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几人赶紧磕头,这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如果抓不住那就只有死了。 “那就让大家共同议一议,该如何给你们几人的事定性?众爱卿你们说说看,他们是过大于哀,还是哀大于过?” 站着的大臣早就被吓破了胆,他们心中只敢默默猜测,哪敢脱口而说。 当然有怕事的,就一定会有看不清势头的,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 “世子,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前因后果,若不是太过悲伤,他们又怎么会不顾及礼法?依臣所看,情有可原” 世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上扬起一丝微微的笑容,但那看似微笑的动作里,却暗藏杀机: “还有谁觉得他们情有可原的?” “求世子饶命,求世子饶命”他们几个的脑袋都快磕破了。 “世子啊,人非草木谁能无情,您别说是一国之相,就算明间家庭,他们的左邻右舍的老人不在了,应景而悲伤都是情有可原的”这人的口气变得随和起来,他错误地判断了世子的心里活动。 “好,好,好!”世子的笑容渐渐灿烂起来“我再问你们一遍,你们当真那么思念熊廷大人吗?” 几人一看还有生的机会,头磕得更重了,有的已经开始流血,可见他们的悲伤程度是有多激烈。 “好吧,本世子也是一个喜好成人之内美的好人!来人……这几个万分想念熊廷大人的官员,通通拉去殉葬吧!也好成全了他们。” “啊……世子饶命!世子饶命啊” “好一个笑里藏刀的卑鄙小人,你不得好死,你做不得这天下之主!” “世子饶命,臣不敢了,不敢了” 这就是人间百态,赴死时有的人害怕,有的人悲伤,有的人却很愤怒。 世子咬了咬自己看上去有些长的指甲,不经意得抬头,看向沈恪,正好四目相对。 男人与男人的眼神碰撞,先畏惧的那一个,一定会先把视线移开,天威当头,沈恪怎敢对视? “好了,丧事已经处理妥当,现在该处理喜事了。沈恪大夫你说吧,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 沈恪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就算他傻一点,也该清楚刚刚的一幕是为什么? 他赶紧跪在地上磕头,感觉他不是来请功的,而是来认错的: “北伐之功皆是世子决断之功,臣只不过是尽了微薄之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哎,大可不必如此,你只要说,本世子都会尽量满足于你,也让天下世人看看,为国事劳心劳力者必有重赏” 沈恪再次“咚咚”磕头,他知道此刻退出朝堂才是最好的结局: “臣在北伐过程中受有重伤,请世子特批,准臣回家养伤。” “哦,那现在可有大碍?” “臣伤重难忍,若不是天威当头,恐怕早就晕厥过去了” “这么严重?” “确实如此,望世子成全” “好,准你修养一面,明年的今日,再行封赏” “谢世子!谢世子!” 朝堂散去,沈恪仓惶而逃,那种九死一生的感觉,真是痛快。 至此,第一次北伐所有事宜就都结束了,当然陈天贤一流,自然是同沈恪一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