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可入皇城司剿嶒(1/1)
“未知官家可曾听闻,交趾有一处地名为占城者?” 赵恒指了指李勇,笑道:“君名有什么话直说便是,何须与朕绕弯子?” 当赵恒主动提出避开与辽、夏的战事这些“伤心事”,谋求些发展之计后,却发现李勇在这方面竟是颇得他的心意,提出的许多建议与他不谋而合,甚至想得还要更深更具体些。 到此时,在赵恒心里对于李勇的评价自然又提升了许多,甚至超过了先前要召见对方时心里的期待。 若说及天下形势,李勇或许只是纸上谈兵,可在内政方面,能高屋建瓴提出这些方略来,在赵恒看来已是殊为不易。 更不用说,他还谈到了一些具体的方针政策,比如在最重要的增加人口一项上,他却说到了几个最实际的方法,包括接下来的这个。 “草民不敢,草民只是读了太多演义故事,便习惯了如此一惊一乍来引开话题,还望官家见谅则个……”李勇苦笑一声,脸色却很坦然。 赵恒一扬袍袖,哈哈大笑道:“君名说话果然有趣,那朕也不催促了,你便慢慢道来。” “是……”李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实正要说到了,这占城处,有一种稻谷,姑且称为占城稻。此稻耐旱且并不择地而生,高产又早熟,若是能够在江淮、两浙等路推而广之,与晚稻合为双季,定能使民间谷物产量大大增加,百姓收成好了,能吃饱的多了,自然能添丁进口……” 赵恒微微一愣,立刻追问道:“那占城稻,是只在那交趾占城所有,还是……” 古人早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这虽被引申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之类的道理,但也说明在农桑方面,已经知道了分地种植的道理,更不用说熟成这些早就总结的经验。 李勇自信笑道:“官家可放心,这占城稻,如今在福建便有人种植,收获颇丰。官家可差遣人到那儿去细问之,若能得用,便取稻种在江南推广,等来年自然就能见到收成。” 赵恒眼前微亮,点了点头,心里立刻思忖起来。 若说这封建王朝的根基,便在于人口,人是一切的前提要素,而要增加人口,那就得能吃饱饭,所以农事是立国之本、是朝廷从来都放在重中之重的国家大事。 所谓士农工商,农仅次于士大夫阶层,本身也说明了其重要。 只不过重要归重要,该收割时却也是毫不留情,不管是此时还是后世,这就不必赘言了。 实际上就算没有李勇的建言,等再过几年,宋真宗自己也会开始推广种植占城稻。 因江淮、两浙几路干旱少雨,作物欠收,正好得知福建有一种稻苗耐旱且高产,便引入了三万斛过去,由是解决了大半的旱灾影响。 于是等到南宋时,占城稻便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历史上宋朝人口也正是在真宗朝开始爆发,自太宗时的三千多万,到北宋末年,已是膨胀至过亿人口,而占城稻在其中占据了极大的作用。 所以宋真宗晚年越发膨胀,沉迷于东封西祀,认为自己是功在千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到底还是做了一些实事,即便是澶渊之盟,客观而论在当时也算是功大于过。 不知不觉,这一番面圣,却是近三个时辰过去,李勇说得是口干舌燥,赵恒却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旁边李神福从一开始时不时稀奇一下,到此时已经有些麻木了。 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江南而来的平民少年,竟然能与皇帝相谈甚欢,甚至令他废寝忘食。 外边天都已经黑了,殿内也适时地点上了蜡烛,不过不管是本身视力就非凡的李勇,还是越听越入神的赵恒,两人眼睛都很亮,完全不受那昏暗光线的影响。 而此时李勇却是又开始向赵恒介绍起了自己“发明”的那几款产品来,实际上这种玩意儿自然早有人拿过来呈现给皇帝了,李勇这时候拿出来,一则是证明一下这些东西都出自自己之手,再为自己加一道光环。 若是此次面圣之前,皇帝可能还会有所怀疑,但谈及此处,赵恒虽谈不上对李勇信任有加,却也是认可了他的才能。 而以此时的观念,这些创造不过是奇技淫巧小道尔,在文武方面皆有建树的大才,又怎么会屑于去冒领这等小功呢? 所以赵恒根本不用多想就确认了,看完之后还对着李勇叹了口气,说道:“李君名,你果真是让朕惊喜,不枉朕对此次会面期待许久。” 李勇却是苦笑着一拱手道:“官家谬赞了,方才草民多有得意忘形之时,说到兴处却忘了自己身份,冒犯天颜,此时回想来,实在是惶恐不安。” 赵恒指着他哈哈笑道:“你啊你,朕可不信你当真会惶恐。” 若是个无用废物,那德行方面自然要注意些,可是有才无德,却多少能让为君者多一些宽容,毕竟他要用的是才能,又不是德行。 何况李勇虽有些不敬的表现,对于以仁德之君自居的赵恒来说,却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若是连这点都不能容忍,那他去面对朝堂之上那些真正的峥臣,岂不是早就该发作了。 这时赵恒沉吟一番,却是突然问了一句:“李君名,你说,朕该如何用你?” 李勇愣了一下,连忙起身道:“草民能得这一次面圣的机会,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尽述,已是逞了心意。草民自知才学浅薄、不堪大用,不敢求官家恩赏,只求官家能与我入边军一展抱负。 “其实草民一直有个心愿,便是为我大宋重夺燕云十六州,以全太宗皇帝执念。不过草民也知晓,宋军此时正当积蓄势力,也正合我此时尚无经验,须经过磨砺历练,待再过十年八年,倒是正好……” 赵恒看了他一眼,轻笑一声道:“你有此心,也无愧那卧龙之志。不过朕也不是识人不明的,以你之才,如今不过欠缺资历经验,怎么当真放你如军中去消磨?” 李勇当然也不是真想跑到边军之中去,毕竟以大宋这个环境,待到宋辽之战结束,在军中就没有多少发展的机会了。 想要在地方厢军中形成割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益州神卫军那样的情况,在整个两宋都不多见。 李勇想要快速进步发展,那就必须要留在东京,最好还是留在赵恒身侧。 既然得了赵恒的赏识,那么以幸进之臣得以登堂入室,就能少了许多中间的蹉跎,当然这样一来根基也不太稳,在朝堂上恐怕是立不足,去禁军的话,往后升迁又不易。 这时赵恒却突然问了一句:“若朕招你入皇城司,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