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地不够分(1/1)
大兴殿内正在举行五日一次的朝会。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威严尽显。 群臣刚刚行礼完毕,苏轼便率先出列,躬身奏道:“官家,近些年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宋人口增长极为迅速。如今,部分州府即将面临无地可分的困境,此事应当及早做出部署,以免后患。” 赵立庆微微蹙眉,百姓有地可种便能吃上饭,多生孩子便多分地,这些情况他早有预料,却未想到竟如此之快地出现土地不够分配的局面。缓缓开口道:“户部说一下具体情形。” 户部尚书章惇随即出列,躬身道:“官家,除了草原部落和云南省还未登记完成之外,其余各省共有两千两百五十四万三千七百多户,人口达一亿四千四百六十五万五千八百多人。即将无地可分的有京西、京东、淮南、湖北、江南、江西、两浙以及福建等九个省。” “章尚书,按你这么说,整个中原及江南都即将无地可分了?” 赵立庆一听这么多地方出现问题,顿感头皮发麻。 章惇恭敬地答道:“官家,确实如此。其实江南、江西及两浙三省,若不是有很多百姓选择到作坊当工人,这三个省早就不够分地了。” 司马光出列奏道:“官家,现在施行的是不管老幼,都按人口分地,每人分五亩田地之多。臣觉得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比如规定孩童满多少岁才能分到土地。” “官家,臣以为减少分地的数量不妥。” 王安石提出不同意见,“大宋现在疆域辽阔,很多地方都亟待开垦,移民才是上策。” 赵立庆也不认同减少分地的做法,但移民又并非易事,于是问道:“诸卿,你们觉得往哪移民好?” “官家,据监管卫上报,刚纳入安南省的九龙江(湄公河)以东土地非常肥沃,且当地人烟稀少,该地又是一年三熟,此地就非常适合移民。” 苏轼从袖口掏出一份奏本。 太监林桧快步上前,接过奏本,转身上了御阶,恭敬地递给赵立庆。 王安石接着奏道:“官家,河中省及西宁省也可以移民过去,这两地还有大量适宜耕种的土地没有开垦。” 富弻也出列奏道:“官家,东北也适合移民,虽然冷了一点,一年也只能收获一季的粮食,但据虎卫军上报的情况,去年农场开垦出来的那些土地,今年开春种植后,庄稼长势喜人。这么肥沃的土地不多开垦一些出来,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是啊!大宋将士英勇作战,打下来的土地不能就这么放着浪费。” 赵立庆感慨道:“西北、西南、东北这三个地方确实也需要多点人才行。” 苏轼躬身说道:“官家,如果移民政策力度够大,臣相信会有百姓自愿移民过去的。” “苏相,你这奏本里面就有关于移民的政策吧?” 赵立庆微微抬手,晃了一下手里的奏本。 苏轼回应道:“官家,奏本里有臣关于移民安南的几点建议。主要是移民前期的一些补助条款和减免赋税。” 赵立庆蹙眉思索,半刻钟后才缓缓说道:“我华夏百姓自古以来都比较眷恋故土,除非是迫不得已才会举家移民。如果这优惠政策不够吸引人,百姓是不会愿意移民的。你们先商议出一个章程,下次朝会再议定此事。” “是,官家。” 群臣躬身行礼。 工部尚书梁焘出列躬身奏道:“官家,黄河大桥即将完工,是否要提前做些安排?” 赵立庆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喜色,站起身来说道:“这是大好事啊!钦天监挑个好日子,举办一个典礼。朕与诸卿一起去参加。”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大宋万年。” 随即又有大臣出列奏事,众人又继续商议其他事项。 两个时辰后朝会结束,赵立庆一脸疲态地回到紫宸殿。女官高银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陛下,军情卫孙师长奏报,已经联系了蒲甘北部的掸族人。由于长期遭到蒲甘贵族的欺压,掸族人非常愿意帮助大宋。” 赵立庆快步走到西侧大地图前,问道:“真腊、扶南以及暹罗最近都是什么情形?” 跟在皇帝身边的高银月连忙回答:“陛下,孙师长的奏报里也有提及。真腊和扶南失去九龙江以东的土地后,现在正积极寻求蒲甘和暹罗的帮助。但蒲甘北部已经在我大宋的威胁之下,不敢再为两国提供帮助。暹罗倒是对两国提供了不少物资,并且在九龙江西岸驻扎了两万兵马。” 赵立庆看向地图上暹罗国处于九龙江西岸的位置,沉声道:“看来是想防着百姓渡河投奔大宋。等过一些时间再收拾他们。回信给孙大山,让他继续打探情报,尤其是蒲甘国的情报。” “是,陛下。臣妾告退。” 高银月行礼,准备退出大殿。 赵立庆转过身来,说道:“银月,朕给你个封号吧。” 听到这话,高银月停下脚步,脸上的表情有些犹豫,半晌缓缓上前,靠近后低声说道:“陛下,臣妾不想去后宫。现在每天都能见到陛下,臣妾虽然忙了点,但很开心。” “嗯,那就随你吧。” 赵立庆微微点头。 “谢陛下。” 高银月行了个福礼,退出大殿。 一阵疲惫感袭来,赵立庆感觉有点眩晕,连忙在圆形会议桌旁坐下。每天如此忙碌,身体真有点吃不消。 太监林桧匆匆进殿,躬身道:“陛下,礼部郑尚书求见。” “让他进来吧。” 赵立庆揉了揉脖颈。 没一会儿,郑雍就步入殿中,躬身道:“官家,草原几个部落首领到了京城,现住在鸿胪寺,想要拜见官家。” 赵立庆早就知道他们要来,现在又正好有点不舒服,就没好气地说道:“这些人真是贪得无厌。你去枢密院将此事告知韩琦和富弻,让他们出面见一下。” 看到皇帝脸色不太好,郑雍连忙应道:“是,官家,臣告退。” 赵立庆摆了摆手,闭上眼睛。